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753454
大小:55.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5-07
《思考中国近代逻辑学教育的几个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思考中国近代逻辑学教育的几个问题 思考中国近代逻辑学教育的几个问题 思考中国近代逻辑学教育的几个问题 思考中国近代逻辑学教育的几个问题 思考中国近代逻辑学教育的几个问题 思考中国近代逻辑学教育的几个问题 思考中国近代逻辑学教育的几个问题西方传统逻辑自经历了明末清初第一次初步传入和清末民初第二次系统传入之后,中国近代知识界对逻辑学在知识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随着中国近代教育体系的逐步建立,逻辑学教育在各类学校教育中得到了充分发展。笔者就中国近代逻辑学教育的几个问题谈一些初步认识。 一、中国近代教育体系的初步构建 中国近代教育体系经历了二级制向三级
2、制的演变。1895年,盛宣怀创办天津中西学堂时,在《拟设天津中西学堂章程禀》中提出了分设头等学堂和二等学堂的建议,职道之愚,当赶紧设立头等、二等学堂各一所,为继起者规式,均为四年制。1898年7月,梁启超在《代总理衙门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明确提出了学校要分为小学堂、中学堂和大学堂三级的设想:今当于大学堂中兼寓小学堂、中学堂之意,就中分列班次,循级而升,庶几兼容并包,两无窒碍。三级制学堂的提出,是中国近代学制形成的雏形。梁启超还提出要设立师范学校,以培养教学师资。他说:西国最重师范学堂,盖必教习得人,然后学生易于成就。中国向无此举,故各省学堂不能收效。今当于堂中别立一师范
3、斋,以养教习之才。 梁启超看到近年各省所设学堂,虽名为中西兼习,实则有西而无中,且有西文而无西学的现象,按照中体西用的观念,根据欧洲和日本各学校的教育情况,初步设计了学校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架构。他提出:西国学堂所读之书皆分两类:一曰普通学,二曰专门学。普通学者,凡学生皆当通习者也;专门学者,每人各占一门者也。今略依泰西、日本通行学校功课之种别,参以中学。在梁启超的设计中,普通学包括经学、理学、中外掌故学、诸子学、初级算学、初级格致学、初级政治学、初级地理学、文学、体操学等10门共通性教育课程;专门学则有英、法、俄、德、日本语言文字学、高等算学、高等格致学、高等政治学、高等
4、地理学、农学、矿学、工程学、商学、兵学、卫生学等15个专业性教育课程。梁启超的这些设想为京师大学堂的学科设置奠定了基础。 1902年至1912年的10年间,中国社会虽然经历了清亡民兴的历史转折,但近代中国教育体系的构建仍然处于相对连续的形成与完善过程。笔者根据舒新城编辑的《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对清末民初的教育体系演变做一大致梳理。西方传统逻辑自经历了明末清初第一次初步传入和清末民初第二次系统传入之后,中国近代知识界对逻辑学在知识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随着中国近代教育体系的逐步建立,逻辑学教育在各类学校教育中得到了充分发展。笔者就中国近代逻辑学教育的几个问题
5、谈一些初步认识。 一、中国近代教育体系的初步构建 中国近代教育体系经历了二级制向三级制的演变。1895年,盛宣怀创办天津中西学堂时,在《拟设天津中西学堂章程禀》中提出了分设头等学堂和二等学堂的建议,职道之愚,当赶紧设立头等、二等学堂各一所,为继起者规式,均为四年制。1898年7月,梁启超在《代总理衙门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明确提出了学校要分为小学堂、中学堂和大学堂三级的设想:今当于大学堂中兼寓小学堂、中学堂之意,就中分列班次,循级而升,庶几兼容并包,两无窒碍。三级制学堂的提出,是中国近代学制形成的雏形。梁启超还提出要设立师范学校,以培养教学师资。他说:西国最重师范学堂
6、,盖必教习得人,然后学生易于成就。中国向无此举,故各省学堂不能收效。今当于堂中别立一师范斋,以养教习之才。 梁启超看到近年各省所设学堂,虽名为中西兼习,实则有西而无中,且有西文而无西学的现象,按照中体西用的观念,根据欧洲和日本各学校的教育情况,初步设计了学校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架构。他提出:西国学堂所读之书皆分两类:一曰普通学,二曰专门学。普通学者,凡学生皆当通习者也;专门学者,每人各占一门者也。今略依泰西、日本通行学校功课之种别,参以中学。在梁启超的设计中,普通学包括经学、理学、中外掌故学、诸子学、初级算学、初级格致学、初级政治学、初级地理学、文学、体操学等10门共通性教
7、育课程;专门学则有英、法、俄、德、日本语言文字学、高等算学、高等格致学、高等政治学、高等地理学、农学、矿学、工程学、商学、兵学、卫生学等15个专业性教育课程。梁启超的这些设想为京师大学堂的学科设置奠定了基础。 1902年至1912年的10年间,中国社会虽然经历了清亡民兴的历史转折,但近代中国教育体系的构建仍然处于相对连续的形成与完善过程。笔者根据舒新城编辑的《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对清末民初的教育体系演变做一大致梳理。端,西文原文为Term,定名理由为此字之义与名同,以在一句中之两端,Terminus,故谓之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