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硬膜外阿片类药物镇痛的研究分析

术后硬膜外阿片类药物镇痛的研究分析

ID:9751280

大小:5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7

术后硬膜外阿片类药物镇痛的研究分析_第1页
术后硬膜外阿片类药物镇痛的研究分析_第2页
术后硬膜外阿片类药物镇痛的研究分析_第3页
术后硬膜外阿片类药物镇痛的研究分析_第4页
术后硬膜外阿片类药物镇痛的研究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术后硬膜外阿片类药物镇痛的研究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术后硬膜外阿片类药物镇痛的研究分析【摘要】对近期硬膜外阿片类药物术后镇痛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表明:持续输注亲水性阿片可产生选择性脊髓镇痛作用,而副作用发生率低;亲脂性阿片药镇痛的产生可能脊髓作用有关,但单独硬膜外给药与静脉内镇痛相比并无明显优势;联合使用小剂量脂溶性阿片和局麻药比全身性单独注射阿片可能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还需进一步研究剂量范围以取得镇痛最佳、副作用发生率最低的临床效果。【关键词】阿片类药物镇痛硬膜外术后1979年Beharo[1]将吗啡注入硬膜外腔治疗顽固性疼痛获得成功以来,人们对硬

2、膜外阿片类药物镇痛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硬膜外单独使用阿片类药物或伍用局麻药不仅可产生有效的镇痛,还可减少围手术期生理紊乱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的综合质量。1硬膜外阿片类药物的作用机理1.1硬膜外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机理外周伤害信号通过C纤维传导至脊髓后角,促使突触前水平释放神经肽(P物质和神经激肽A)与兴奋性氨基酸。激肽与突触后膜神经激肽受体NK1、NK2结合,通过激活三磷酸鸟苷蛋白产生去极化和第二信使变化。谷氨酸可作用于后角神经元突触后膜α-氨基-3-羟-5-甲基-4-异恶唑丙酸(AMPA)和N-甲基-

3、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与NMDA受体相连的离子通道通常为镁离子所阻滞。然而,细胞去极化能使该镁离子去除,引起钙离子、钠离子内流,导致进一步去极化。阿片类药物可通过减少脊髓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以及促使突触后脊髓后角神经细胞膜超极化而产生镇痛作用[2]。1.2硬膜外阿片类药物的镇痛特点硬膜外注射阿片类药物不仅可以产生镇痛作用,而且无运动或交感神经阻滞作用。阿片类药物注入硬膜外腔后可通过脊髓渗入蛛网膜下腔或吸收扩散入血管。脊髓的主要屏障蛛网膜有亲水区和疏水区,硬膜外阿片药物必需首先能溶解并通过

4、该两区才能作用于脊髓发挥效应。脂溶性药物易溶解并通过脊膜亲脂区,但难以通过亲水区,从而限制了其通过蛛网膜弥散的速率。中度脂溶性药物易通过脊膜亲脂质区与亲水区,其脊膜通透性系数较高,如阿芬太尼、二氢吗啡酮、哌替啶[3]。阿片类药物的这些理化性质亦决定了其血管通透性。硬膜外注射高脂溶性阿片类药物如芬太尼、舒芬太尼后其扩散到血管内比蛛网膜下腔更容易。硬膜外注射后,脊髓阿片类药物浓度是血管与蛛网膜下腔对该药物摄取与分布速率相平衡的结果。高脂溶性和低脂溶性阿片类药物脊膜通透性系数均较低。吗啡属亲水性阿片,硬膜

5、外单次注射后镇痛作用起效较慢,但在脑脊液(CSF)中滞留时间较长,从而镇痛作用时效较长。Bernards等研究提示,硬膜外小剂量高脂溶性阿片类药物可能通过某些选择性脊髓作用而减轻低强度刺激产生的疼痛;但是硬膜外较大剂量高脂溶性药物确系通过再分布入脑(脊髓以上作用),即CSF中嘴侧扩散和(或)吸收入体循环而发挥其对高强度不良刺激的镇痛作用。1.3不良作用呼吸抑制[4]、嗜睡、瘙痒[5]都与阿片类药物在CSF中向嘴侧迁移有关。亲脂性和亲水性阿片在硬膜外注射后这些副作用出现的时间不同。吗啡的嘴侧迁移有剂量

6、依赖性现象,并且时间过程可以预测。相反,腰部硬膜外注射脂溶性阿片类药物后药物嘴侧迁移与呼吸抑制发生率则不能预测。Gourlay等[6]证明腰部硬膜外注射芬太尼后10min颈部CSF出现峰值浓度,平均为腰部CSF峰值的10%。然而6个患者中有2个患者颈部CSF峰值浓度为其他患者的两倍。用低位硬膜外导管以14μg/h连续输注72h后,血浆和小脑延髓池CSF苏芬太尼浓度分别为腰部CSF的56%和82%[7]。因此,亲脂性阿片也表现为嘴侧迁移,只是不如吗啡那样可预测。这些差异提示,术后硬膜外注射亲脂性阿片类

7、药物或吗啡镇痛,均需要对患者监护以防呼吸抑制的发生。2术后硬膜外阿片类药物的临床应用2.1吗啡吗啡是FDA最早认可用于椎管内注射的阿片类药物。硬膜外吗啡可以间断推注或持续输注给药。大量研究显示间断推注吗啡平均剂量7~13mg/d以及持续输注吗啡平均剂量6~14mR/d时,呼吸抑制发生率分别为1/500、1/1500[8]。新近一项临床研究表明硬膜外持续输注吗啡的镇痛质量优于间断推注给药[9]。因此,从临床镇痛效果与呼吸抑制发生率来考虑,硬膜外持续输注吗啡更有益于患者。2.2二氢吗啡酮二氢吗啡酮的镇痛

8、质量和吗啡相似,但起效较快,作用时间较短。硬膜外间断推注与硬膜外持续输注EC法用量分别是吗啡的1/5和1/3。与吗啡0.45~0.90mg/h相比,二氢吗啡酮0.15~0.30mg/hEC法的瘙痒发生率仅为吗啡的1/4(11%与44%)。Liu等[10]为达到同样镇痛效果,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前3d静脉注射和EC法二氢吗啡酮用量为2:1,硬膜外组骚痒发生率较高。该研究提示硬膜外注射二氢吗啡酮可产生脊髓镇痛,但在镇痛改善、病人满意或临床效果方面并不优于静脉注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