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文化的生产属性

试论文化的生产属性

ID:9751008

大小:61.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5-07

试论文化的生产属性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试论文化的生产属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文化的“生产”属性  关键词:文化生产;市场价值;商品属性     为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2006年1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对2003年以来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进行了总结,发出了全面推进改革的号召;同年9月13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颁布,确定了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目标任务。这些新文件和新精神,打破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些禁区,明确了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使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我以为,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文化的“

2、生产”属性做一些较深入的探索与分析,有利于改变和创新文化观念,有利于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有利于调动全社会参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文化是一种生产形态    从社会生产实践的角度看待和考察人类及人类的一切活动,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创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在考察人同动物的本质区别时,把一切人的族类本质特征归结为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和全面的、自由自觉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生产活动,归结为人的能动的实践。他说:“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

3、即改造无机界,证明了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诚然,动物也生产。它也为自己营造巢穴或住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但是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支配时才进行真正的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因

4、此,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因此,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从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观点出发,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文化,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而且又是一种生产形态。“文化生产”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这种提法,有没有理论依据呢?答案是肯定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1845年合作的《德意志意识形态》

5、中,把精神活动称之为“生产”,说:“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观念、思维、人们的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这里强调了意识形态与物质活动的相关性,并且把意识形态也作为一种“生产”——“精神生产”来肯定。这段话虽然没有直接谈及文化,但我们根据马克思的一贯思想,认为文化当然也属于“精神生产”的一种,也是一种生产形态。  从人的社

6、会本质是生产实践活动的观点出发,把文化看作是一种生产形态,看作是人类的一种生产实践活动,这种理念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有关理论的继承,也是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对文化本质的一种革新性认识。  在肯定了文化是一种生产形态之后,还需要进一步说明文化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形态?它的特殊性与实质是什么?我们认为,决定“文化生产”本质的,并不是它的物质生产的一般性质,而是它的精神生产的性质。因此我们在肯定文化是一种生产形态之后,还要肯定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它不同于一般物质生产的精神性,它是一种精神生产形态

7、。  文化活动是作为与“物质生产”相对应而存在的“精神生产”的一种“特殊的方式”,其理论依据可以在马克思主义的原典著述中找到。如“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等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谈到资本主义物质生产同某些精神生产部门如文学艺术相敌对时说:“施托尔希不是历史的考察物质生产本身,他把物质生产当作一般的物质财富的生产来考察,而不是当作这种生产的一定的、历史的发展和特殊的形式来考察,所以他就失去了理解的基础,而只有在这种基础上,才能够既理解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的

8、组成部分,也理解一定社会形态下自由的精神生产。”此外,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还专门论及了物质生产与作为文化生产一个部门的“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首先把人类的社会生活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大部分,把社会关系分为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两大部分,认为精神生活或思想关系只是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