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对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思考

试论对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思考

ID:9746344

大小:58.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5-07

试论对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思考_第1页
试论对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思考_第2页
试论对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思考_第3页
试论对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思考_第4页
试论对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对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试论对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思考[论文摘要]中高职课程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一个新的历史命题,它是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发展、人的提高发展所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基础与核心地位决定的。针对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存在的课程标准厘定不清、课程内容重复严重、课程结构因循陈规、课程教材一仍旧律等问题,文章提出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计划,准确定位和整合课程内容,重构课程结构,整合创新教材编写的应对措施。  [论文关键词]中高职课程 衔接 课程标准 课程内容 课程结构  一、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重要性  (一)课程衔接是教育衔接的内容和支撑  中高职教育衔接与中高职课程衔接是两个

2、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上位概念,后者是下位概念;前者是讲整体衔接、全面衔接,后者是局部衔接、重点衔接。教育的衔接是一种全方位的整体衔接,是外延较宽、边界较广的泛在的衔接,涉及中高职教育的方方面面。课程衔接则是一种局部的、子项的衔接,是外延较窄、边界明晰的具在的衔接。从两者的关系看,教育衔接为课程衔接提供大的环境,课程衔接为教育衔接提供具体的内容和支撑。  (二)课程衔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高职教育与课程衔接的历史命题是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发展、人的提高发展所提出的必然要求。第一,从经济发展角度看,经济科技的发展,使生产方式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进而转向知识密

3、集型,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由传统的第一、二、三产业正在向第三、二、一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型服务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要求人才产出必须相应的顺应和支持。第二,从教育发展角度看,一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拉抬受教育者的层次。近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1997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9.1%,2002年就达到了15%,2009年已达24.2%,这标志着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大众教育阶段,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二是职业教育现代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一直是职业教育的软肋和伤痛,不仅低端的中高职衔接不畅,而且更缺乏向本科以上高

4、端延伸的对接,形成了“断头”教育,对职业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所以,《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以下简称《意见》)要求“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完善高端技能型人才通过应用本科教育对口培养的制度,积极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专业硕士培养制度”。  (三)课程衔接是由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基础与核心地位决定的  第一,课程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姜大源先生指出:“在任何一种教育体系中,课程始终处于核心地位。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特别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必然要归结到课程的发展与改革。”。第二,课程是职业

5、教育提供的最重要的产品和服务。课程是学生花钱上学购买的最重要的产品和服务。对学生来说,选准专业固然重要,但每天接触最多、印象最深、受益最大的还是一门门具体的课程,它对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直接的现实性。第三,课程是学生能力建构的基础和依托。职业教育课程是连接职业工作岗位和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实现之间的桥梁,其任务就是使学生获得胜任职业岗位工作的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为涉世就业创造条件。如果学生三年的课程学完了,相应的职业能力却没有建构起来,那就是课程的最大失败,是职业教育的最大失败。第四,中高职课程存在的问题急需通过衔接整合加以化解。正如《

6、意见》中指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不强,与加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尚有较大的差距。”这就从反面强调了衔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问题  (一)课程标准厘定不清  我们认为:课程标准是目标标准、内容标准和结果标准的统一。目标标准是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反映的是国家意志和社会期望对人才标准的统整;内容标准是输入性的,主要明确“学什么”的问题,即应教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等;结果标准是输出性的,主要规定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什么水平和程度”。中高职课程衔接在课程标准上存在的

7、主要问题:一是课程目标随意性大。中职与高职课程目标缺乏深入研究思考,往往根据要求随意编写,凑上几条,并不能清楚地界定出有效目标,当然也就难以据此进行教材编写或授课,目标的无效和虚化现象十分普遍。二是中高职课程缺乏有机的衔接连贯。中职与高职在课程标准上缺乏对接,导致你教你的,我教我的,缺乏沟通整合机制。于志晶在《关于中高职协调发展的调研报告》中对“高职教师对中职教学内容的了解”的调研结果:了解较多的占10.17%;了解一点的占51.69%;一点不了解的占38.14%。显然,在这样的状态下,要想实现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很困难。  (二)课程内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