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主题的传播效果实证分析

上海世博主题的传播效果实证分析

ID:9745673

大小:90.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5-07

上海世博主题的传播效果实证分析_第1页
上海世博主题的传播效果实证分析_第2页
上海世博主题的传播效果实证分析_第3页
上海世博主题的传播效果实证分析_第4页
上海世博主题的传播效果实证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海世博主题的传播效果实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上海“世博”主题的传播效果实证分析  上海“世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City,BetterLife),另有五个副主题,分别是“城市多元化文化的融合”、“城市新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和“城市与乡村的互动”。以这样一个跨地域、跨时间的“城市”概念为诉求的主题,在世界博览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其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无需赘言。  但迄今为止,尚未有人对这一系列推广、传播工作的效果,进行过专门分析。转眼,距离2010年“世博”开幕仅有三年了,在这一时间点,对此前的传播活动及其效果开展一番科学的测量和评估,

2、相信很有必要。为此,我们于2007年4月中旬,在上海全市范围内组织了一次随机抽样调查,旨在了解、探索广大市民对于“世博”主题的认知、态度、情感、评价、行为等各个层面的传播效果,以作为今后进一步有效推广“世博”主题的参考依据。  为了保证研究的代表性,我们采用的调查方法是,通过先进的“电脑辅助调查系统”(CATI),在上海市民中抽取有效样本607个,覆盖了上海市约1600万常住人口,最大误差不超过正负4%。同时,我们还采用立意抽样的方法,主要通过电子邮件进行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在包括香港、台湾在内的全国20个省市,各抽5个,一共取得有效样本100个,虽不

3、具有充分的代表性,但由于覆盖面较广,仍可供对照比较。  就本研究的理论框架而言,我们主要借鉴有关受众的“选择性接受”和“使用与满足”理论。前者主张,信息要引起受众注意,必须改善结构性因素(使形式有趣)、功能性因素(使内容有用),以提高竞争能力;而后者强调,受众总是从自身需要出发,对各种信息进行取舍,从中获得各种满足。(张国良1998,191页、236页;麦奎尔2006,328页)  据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1、上海“世博”主题的宣传渠道广泛、形式多样,在相当范围里,吸引了市民的兴趣;  2、但上海“世博”主题的内容较为抽象,具体化的演绎不够,则又

4、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市民的认知;  3、越是教育程度高的人群,越能理解“世博”的意义,也就越了解其主题;  4、越是教育程度低的人群,越趋向于认为“世博”与己无关,也就越不了解其主题;  5、相对而言,上海市民比外地居民更关注“世博”,也更了解其主题。  二、数据分析和主要发现  1、总体描述  1)认知状况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上海市民对于上海“世博”主题的认知状况为:“知道”占16.1%,“不知道”占83.9%;同时,对于上海“世博”标志的认知状况为:“知道”占21.1%,“不知道”占78.9%(参见表1和图1)。  由此可知,上海市民对于“世

5、博”主题和标志的认知度都不算太高,分别为六分之一不到、五分之一略强。相比而言,对于标志的认知度稍高,或许是视觉形象的传播效果胜于文字符号的原因所致。  对照假设1,这一结果差强人意,事实上我们原先预想“世博”主题的知晓率为20%、即五分之一以上。换言之,假设2(即主题较为抽象,不易被大众理解)可能更符合实际情况,而且,其程度(认知难度)比我们预期的更高。  表1-请问您知道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什么吗?图1-请问您知道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什么吗?2)认知渠道状况  (1)了解到上海“世博”主题的渠道  上海市民通过哪些渠道了解到“世博”主题呢?从高到低的排

6、序为:电视12.9%(80.6%)、报纸8.6%(53.8%)、户外广告牌6.3%(39.4%)、网络4.3%(26.9%)、广播4.1%(25.6%)、杂志3%(18.8%)、交通广告2.1%(13.1%)、人际传播2.1%(13.1%)(参见图2)(说明:括号里是以16%的“知道”人群为总体而计算出来的百分比)。  (2)了解到上海“世博”标志的渠道  他们了解到“世博”标志的渠道大同小异,从高到低的排序为:电视14.7%(70%)、户外广告牌7.9%(37.6%)、报纸7.1%(33.8%)、网络3.3%(15.7%)、交通广告2.6%(12.

7、4%)、杂志1.6%(7.6%)、广播1.5%(7.1%)、人际传播1.2%(5.7%)(说明:括号里是以21%的“知道”人群为总体而计算出来的百分比)。  (3)接触上海“世博”官方网站的情况  上海市民接触“世博”官方网站的情况为,“是”占7.4%,“否”占92.6%。  由上可见,电视仍占据着第一媒介的“王座”,作为上海市民获取“世博”相关信息的第一渠道,把其他媒介远远抛在后面;其次是报纸和户外广告牌(从标志的认知渠道看,可能是视觉传播的特点,导致户外广告牌甚至比报纸还略胜一筹,同理,交通广告也具有相对优势);再次是网络,尽管与电视、报纸相比尚

8、有很大差距,但似已较为稳定地超越了广播;最后,相对于大众传播而言,人际传播的作用甚弱。  另外,从“世博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