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坤教授中医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

赵坤教授中医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

ID:9745352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7

赵坤教授中医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_第1页
赵坤教授中医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_第2页
赵坤教授中医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_第3页
赵坤教授中医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_第4页
资源描述:

《赵坤教授中医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赵坤教授中医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关键词】赵坤;中医学家;咳嗽;哮喘;祛痰止咳平喘药;儿童“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又称“小儿过敏性咳嗽”,以阵发性刺激性干咳为主,无明显喘息及呼吸困难,常在夜间或晨起发作,吸入冷空气、油烟等可诱发或加剧,多呈季节性发作,伴气道高反应性。导师赵坤教授从事儿科呼吸病学研究近30年,认为本病属中医学“咳嗽”范畴。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发现,仅少数患儿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多数患儿合并有咯痰症状。认为“风”“痰”“瘀”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风痰交阻是本病病理基础,此病应属“风痰咳嗽

2、”类型。自拟“咳痰方”辨证论治,疗效显著。  1赵坤教授的学术思想  1.1病因病机  赵坤教授认为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应将其发病特征与小儿自身的病理生理特点相结合。本病多表现为突然发作的阵咳、呛咳,多为受风、受凉或异味刺激后诱发并难以抑制,病程迁延。这与小儿“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的生理特点及“传变迅速”“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等病理特点有密切关系。主要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  1.1.1风动气逆  “风性轻扬,善行而数变”,风邪初犯卫表,客于鼻咽,表现为初起常有鼻痒、鼻塞、流涕、咽痒等外感症状。小儿

3、肺脏娇嫩,形气未充,故风邪易内侵犯肺,肺气宣肃失常,上逆而致气道痉挛,发为阵咳。这又与“风盛则挛急”的特性相符。  1.1.2痰阻气逆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小儿脾肾常不足,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肾虚不能温化津液,水液不循常道故聚而成痰,著于肺络,伏痰与外侵风邪交阻,发为咳嗽。小儿病后变化迅速,病程中寒热虚实容易相互转化。故病程中表现为热痰、湿痰、燥痰等不同证型。  1.1.3瘀阻气逆  咳嗽反复发作,或失治误治,或滥用抗生素使伏痰成瘀;病久肺脾气虚无力鼓动血流,易致血瘀;与中医“久病入络”“久病必瘀”

4、的演变过程相符。出现咳嗽加剧,唇舌青紫、气短胸闷等,若持续得不到正确治疗则易演变为哮喘。  1.2治法方药  基于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赵坤教授拟定以疏风祛瘀化痰止咳为治法的“咳痰方”加减。方由麻黄、杏仁、半夏、陈皮、僵蚕、甘草组成。麻黄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为君,痰为有形水饮,饮去则痰消;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为臣,杏仁为治咳喘之要药,可用于各种咳喘病症;半夏辛温,燥湿化痰、消痞散结;陈皮辛苦,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二药合用化痰功著为佐,且陈皮有健脾行气功效,脾健则断绝痰生之源;僵蚕止痉平喘通络,可散久伏痰瘀;

5、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升降相宜,化而不滞,风去痰化则咳止。  1.2.1疏风通络止咳  若疾病初期,证见阵咳、呛咳,无痰或痰少,或伴有咽痒感、流涕、喷嚏等,舌淡,苔薄白或薄滑,脉浮。无明显寒热证候,咳痰方加防风、徐长卿等。防风,辛、甘,微温,祛风解表,为“治风之通用药”[1]。徐长卿具有抑制变态反应抗过敏作用[2]。若病程较长或失治误治,久病入络,久病成瘀,肺阴津耗伤,瘀阻肺络,出现咳嗽加剧,痰少难咯,唇舌青紫、气短胸闷等症,舌暗,苔薄,脉弦。治以化瘀通络。咳痰方加桃仁、红花、川芎、地龙、蝉蜕等搜风祛瘀通络。  1

6、.2.2调气化痰止咳  根据痰的性质采用润、温、清、消等治法。若证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甚至痰中带血,伴无汗、鼻塞咽干,遇冷咳重,苔薄白脉弦,属凉燥证;治以温润降气止咳;咳痰方加苏叶、茯苓、前胡、桔梗等温润凉燥。伴低热,面色潮红,盗汗,唇红,舌红苔白薄而干者,属燥热犯肺;治以清热润肺止咳;咳痰方加桑叶、沙参、贝母、梨皮、麦冬、枇杷叶等。若证见咳吐痰涎稀白量多,遇寒咳甚,或有身体困倦,形寒肢冷,舌苔白滑,脉浮;属肺寒饮停;治以温肺化痰止咳;咳痰方加旋复花、前胡、防风、附子、细辛、当归等。若证见干咳痰少或痰多色黄,

7、伴发热、咳嗽气急,口渴,舌苔薄黄或黄腻,脉浮数或滑数;证属风热或痰热闭肺;治以清肺化痰止咳。风热重者咳痰方加黄芩、桔梗、荆芥、紫苑、百部等;痰热重者咳痰方加石膏、桑白皮、瓜蒌等。若证见胸闷食少,面色黄白,痰白如泡,舌质淡白,舌苔白滑,脉弦滑;属痰湿蕴肺;治以豁痰降气止咳;咳痰方加苏子、白芥子、莱菔子、瓜壳、前胡、瓜蒌等。  1.2.3扶正固本止咳  偏于肺虚者,证见咳声无力,自汗怕冷,或手足心热,盗汗;舌淡苔薄白,脉浮弱;或舌红,苔薄,脉细数;偏肺气虚者咳痰方合玉屏风散加减,偏肺阴虚者咳痰方合沙参麦冬汤加减;偏

8、于脾虚者,证见面色淡黄,咳嗽痰多,胃纳不佳,厌食消瘦,舌淡苔白滑,脉细弱;方用咳痰方合六君子汤加减;偏于肾虚者,证见咳嗽,气不得续,汗多,舌淡苔少,脉细弱,方用咳痰方合桂附地黄丸加减。  20091216复诊。诉服上药两剂后,患儿咳嗽减轻,有痰易咯,量多色黄,继服2剂后咳嗽明显减轻,痰稀易咯,纳可,眠可。查:眼周淡暗,口唇淡红,舌淡红、苔薄白,脉滑。瘀证渐去,痰证明显。上方去桃仁、白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