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业贷款与财政支农的绩效

浅析农业贷款与财政支农的绩效

ID:9744426

大小:65.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5-07

浅析农业贷款与财政支农的绩效_第1页
浅析农业贷款与财政支农的绩效_第2页
浅析农业贷款与财政支农的绩效_第3页
浅析农业贷款与财政支农的绩效_第4页
浅析农业贷款与财政支农的绩效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农业贷款与财政支农的绩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农业贷款与财政支农的绩效农业贷款与财政支农的绩效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农业贷款与财政支农的绩效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农业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制度和策略,还阻碍甚至禁止农村金融交易的发生,由此,大多数农业贷款的发生都有政府干预的身影。相比之下,财政支农资金对农业的支持更加直接。但其效果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  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具有典型二元经济特征和以中小农为主的农业经济特征,其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样面对着资本严重短缺的理由,因摘要:农业贷款和财政支农是农村经济发展两种重要的资金供给模式,也是解决“三

2、农”理由的长期性战略选择。文章运用1980—2009年的实际数据对我国农业贷款和财政支农的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长不仅不能推动农业产值的增加,反而对农业发展起到了抑制作用;在推动农业经济增长中农业贷款增加没有实现应有的贡献度。实行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贷款对农业分层次资金支持的结构安排和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市场,是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的最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业贷款财政支农农业产值  1004-4914(2011)11-016-04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世界上最多的农业人口。农业、农村和农民理由直接关系到整个国

3、家经济实力的提高和社会稳定。根据经济学理论,农业产值的增加取决于资本、劳动力投入和技术的进步。但是,资金的投入并不一定转化为增加农业产值的资本,这决定于资金的配置效率。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外部资金主要是农业贷款和财政支农资金。农业贷款是指金融机构针对农业生产的需要,提供给从事农业生产的企业和个人的贷款。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周期长、资金周转慢及受自然条件影响大、风险大的特点,与工商业贷款相比,其期限较长,利息也较高。农村金融一直是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短板,现代化的、有组织的正规商业性金融机构不仅不愿意涉足农村金融市场,而且,它们在追求规模经济的过程中,

4、形成的一整套有效规避风险的制度和策略,还阻碍甚至禁止农村金融交易的发生,由此,大多数农业贷款的发生都有政府干预的身影。相比之下,财政支农资金对农业的支持更加直接。但其效果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  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具有典型二元经济特征和以中小农为主的农业经济特征,其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样面对着资本严重短缺的理由,因而政府通过财政、金融手段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2004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以后,政府及其金融机构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明显加强。2009年财政支农资金达到7161.4亿元,比2008年增

5、长20.2%,金融机构对农业的贷款达到21623亿元,比2008年增长22.7%。从政府的种种举措来看,其增加对农业和农村投入的决心很大农业贷款与财政支农的绩效由优秀站.zgl),该理论针对没有储蓄能力的贫困阶层,其所面对的资金不足理由。因此,为增加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收入,有必要从农村外部注入政策性资金,并建立非营利性的专门金融机构来进行资金的分配。二是20世纪80年代进一步发展的农村金融市场理论(RuralFinancialSystemsParadigm),该理论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认为利率必须有市场来决定,资金配置由市场来完成,完全没有必要

6、安排为特定群体服务的贷款制度,并且提出农村内部的金融中介应该在农村金融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理论目前仍是农村金融领域的主流学派。三是斯蒂格利茨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该理论认为农村金融市场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尤其是提供资金者(金融机构)对于借款人的情况根本无法充分掌握(不完全信息),纯粹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解决不了农村资金短缺的理由。为了弥补市场的失灵,政府应该介入并提供政策性支持。  国内对农业资金和农村投融资的研究也一直是热点理由。钱彦敏(1991)对中国农业资本的形成困境做了深入研究,认为,农业生产性资本的投入是农业生产

7、的最直接的推动力,但农业资本的形成并不是一般作用上讨论的投资主体的资金投入的增减变动。同时认为,财政支持不足、投资需求不足以及二元经济结构是农业资本形成的主要障碍。何广文(2002)和林毅夫(2003)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有金融机构开始大规模撤出农村地区,甚至主要服务农村领域的农村信用社,为了脱困,开始进行撤并集中,走规模经营之路,很多改名为农村商业银行,基层业务点大量撤并、人员清退,决策权上收,业务非农化,从而导致了中国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农业信贷资金大量流失,农业资本的形成也处于低效率水平。谢平、徐忠(2006)通过对贵州省及其样

8、本县农户和金融机构的问卷调查与分析,得出两方面结论:一是贫困地区公共财政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无法建立;二是将农村金融机构作为支农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