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环境法视野下的物权法社会化进程

浅析环境法视野下的物权法社会化进程

ID:9743652

大小:5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7

浅析环境法视野下的物权法社会化进程_第1页
浅析环境法视野下的物权法社会化进程_第2页
浅析环境法视野下的物权法社会化进程_第3页
浅析环境法视野下的物权法社会化进程_第4页
浅析环境法视野下的物权法社会化进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环境法视野下的物权法社会化进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环境法视野下的物权法社会化进程一、物权社会化的一般解释  物权的社会化,是指物权从传统的排他的不受干涉、不受限制、完全由个人支配的权利转变为负有一定义务、受到社会公益限制并由国家法律进行干预的强调社会利用的权利。简言之,物权社会化指对个体性物权权利加以更多的社会性义务约束。一般认为,物权社会化从对绝对所有权限制基础上发展起来,是物权法现代化发展的趋势。西方国家早期奉行自由主义,提倡消极政府理念。在民法上奉行契约自由、所有权绝对和自己责任三大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构成了西方国家市民生活的必要基础。绝

2、对所有权制度是西方国家财产法基础,也是民事权利的基础。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微观上它导致个体之间利益协调难题,膨胀的个体利益意味着缺乏对他人利益的必要考量;宏观上它导致民事主体在市场上平等性和互换性的丧失,进而危及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西方国家后工业时代出现的市场垄断、经济危机等市场障碍莫不与此相关。  之后,西方各国莫不对绝对所有权制度加以限制,采用凯恩斯国家干预学说,对经济生活进行深度干预,以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自身固有缺陷。在法律变革上,体现为民法的社会化

3、和现代化进程,即以社会利益为出发点,对民法传统原则进行修正。这种变革,学理上也称之为私法公法化、权利社会化和责任社会化。它是法律社会化进程的一部分。与社会的法律化趋势相伴出现的则是法律的社会化趋势,法律愈来愈以整个社会为着眼点而发挥着日益扩张的功能。这表明,个体性权利不断受到社会制约,法律对之从绝对保护走向相对保护。无论在权利获取还是在权利行使上,所有权都要受到社会限制,所有权的绝对自由不复存在。  法的意义不是个人自由,而是存在于个人生活中的社会利益;是社会控制,而不是在个别的良知指导下的个别人

4、的自我发展方向。个体权利也在社会性权利制约中获得新的发展路径。物权社会化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一是它是从绝对所有权制度中发展起来的,是对绝对所有权的必要限制。换言之,其逻辑起点是民事主体享有充分的个人财产权利。二是私人物权受到私法充分和严密的保护,并形成对国家权力的高度排斥和限制。三是在社会化路径上主要体现为从规范类型、权利范围、利益保护等方面对所有权进行直接限制,确立他物权优先化对所有权进行间接限制,以及权利禁止滥用原则的复兴。可见,物权社会化本质是为了直接实现社会利益而对绝对个体性物权进行适当限

5、制,同时,它强调国家和政府对社会的积极干预,注重从外部对民事权利运行机制加以矫正。  二、环境利益诉求作为物权社会化的动因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口快速增长、生产社会化以及城镇化快速扩张,对环境资源的利用速度不断加快,环境资源成为稀缺性资源。在此过程中,由于缺乏对环境保护的关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凸显,并已经构成社会风险的一种典型形态。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环境保护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并在法律制度中得到建构。同一物之上的经济功能和生态功都受到关注,代表了人们对物之不同价值的追求,即生活的

6、舒适、物质的丰富与健康的生活环境、清新的空气同样是社会追求的目标,由此产生了物之经济利用和生态利用之间的社会冲突。从社会利益冲突论视角看,这表明社会系统中涌现了一种新型的、与其他既存的社会利益在短时间内难以调和的利益形态环境利益。这种利益体现为人们对良好环境质量需求的满足,它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立诉求的新型利益形态。当代生态危机产生并加剧的根源,是人们对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等不同利益诉求冲突所导致的。  这表明传统的社会利益平衡结构将被打破,需要演化出一种新的平衡状态。环境利益是一个复

7、杂的利益形态,它具有自然意义上的公共性品格,代表了人们对生活在健康和舒适的自然环境之中的利益诉求。环境利益的公共性品格源自环境的公共性。在环境科学上,环境是由环境要素通过一定的结构关联而形成的自然有机系统。环境要素主要体现为自然资源要素,而环境要素结构体现为环境整体性功能。自然系统是相互关联的,其自然资源要素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环境是体现人基本生存权利的载体,环境也因此被人们视为公共物品、公共资产和公共资源。在管理上,这种公共资源可以通过公共信托形式委托给国家进行管理。在经济学上

8、,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排他性、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和消费、具有无偿性和不可分割性等特征。环境属于典型的公共物品。  公地悲剧之所以发生,正源于环境资源的公共性。当然,环境资源的公共性并不排斥环境资源利用的私人性。例如对于自然资源,人们可以通过一定的产权界定方法,把它界定为私人产权。我国《物权法》目前规定的水权、狩猎权、土地使用权、矿产资源开发权等自然资源物权形态,就属于此种情形。环境要素关联结构所体现出来的环境功能环境容量或环境承载力,同样可以通过产权界定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