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政治博弈”与“国家构建”论文

试论“政治博弈”与“国家构建”论文

ID:9739027

大小:59.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5-07

试论“政治博弈”与“国家构建”论文_第1页
试论“政治博弈”与“国家构建”论文_第2页
试论“政治博弈”与“国家构建”论文_第3页
试论“政治博弈”与“国家构建”论文_第4页
试论“政治博弈”与“国家构建”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政治博弈”与“国家构建”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政治博弈”与“国家构建”论文“政治博弈”与“国家构建”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政治博弈”与“国家构建”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蒙古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具有积极作用。外蒙引言  1911年,以“驱逐鞑虏”为口号的辛亥革命爆发,它推翻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年的传统帝制,建立了具有民族国家性质的“中华民国”。受此事件推动,辛亥革命前夕革命派、改良派争论中梁启超所担心的种族民族主义所引发的分裂中国的危险开始浮于水面——远在漠北的外蒙古王公、喇嘛发起了“独立”运动,宣布脱离中国,建立“大蒙

2、古国”。外蒙古的“独立”此种与统一的民族国家构建相冲突的异类事件,从一定作用上说,印证了中国边疆地区存在的国家认同危机。而具有近代“民族国家”性质的中华民国的建立,则在客观上要求新建政府必须得到境内各民族和地区的认同,这样才能保证其执政的合法性。为此,原有的“排满建国”方略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于是,这一时期,重构边疆地区之民族国家认同被提到日程上来了。  关于这一课题,一些学者尝试从近代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构建的角度,将民初中央政府对外蒙古地区的政策,作为理由予以提出,给予了认真研究。[1]亦有学者就此期外

3、蒙古上层对中国国家之认同状况作了考察。[2]但显而易见的是,相关先行研究多从宏观视角考察中央政府处置边疆理由的举措,先入为主地强调中国国家对于外蒙古地区主权的绝对的、不可动摇的地位;又抑或片面强调俄国人之于外蒙古独立、建国的主导性作用,因以忽视了外蒙古地方民族上层和社会精英自身强烈的民族意识,故而对于此期边疆地区之国家认同理由的生成、尘埃落定的过程的考察,尚不够充分。  基于上述考察,本文拟以辛亥革命场域的外蒙古理由为中心,从中国中央政府(包括南京临时政府、北京政府)、俄国、外蒙古三方博弈的研究视角出发

4、,对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中、蒙、俄三方围绕“国家构建”理由所持立场和行为予以考察。在建构研究的整体构架过程中,试图解决两个理由:  其一是深入探讨此期俄国政府、民初中央政府、外蒙古三方的政治博弈过程。根据博弈理论,博弈的参与者可区分为“决策者”[3]、“对抗者”[4];在具体博弈过程中可能会形成一个均衡,由此产生博弈的结果——得失(payoffs)。本文拟以辛亥革命前后(1911~1915年)的外蒙古地区为经纬,阐述清朝政权之颠覆以及国内外局势之变动,对外蒙古王公喇嘛心理之波折;同时追寻俄国对蒙政策的

5、生成过程,以及中国中央政府之应对举措,乃至外蒙古王公喇嘛之心路历程;并对参与博弈三方之地位、得失做出评价。  其二是揭明此期的“国家构建”理由。显然,在辛亥革命场域中的外蒙古理由上,“国家构建”具有双重含义:首先是民初中央政府,它试图统合与其愈发疏离的外蒙古地区,建立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其次是外蒙古及其背后的俄国,尤其对于外蒙古来说,基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西方单一民族国家理论,它希冀创建一个独立的“大蒙古国”。于是,此期“国家构建”理由作为一个重要疑问点,被纳入到考察中来。  基于上述考虑,“政治

6、博弈”、“国家构建”是贯穿本研究的主线,本文所有论述都将围绕这一主旨展开。依据这一脉络,本文大致框架安排如下:首先,阐述清祚败亡之际,外蒙古王公、喇嘛心理之嬗变及其应对;其次,探究当外蒙古局势混沌之时,俄国对外蒙古地区之渗透,以及围绕外蒙古理由,俄国、中国及外蒙古地方三方之博弈;最后,就此期三方“政治博弈”及“国家构建”情形做一整合性阐述,揭明此期中央政府统合外蒙古之政治态势。  一、大变局下外蒙古的  “国家构建”实践  清朝前中期,清政府在外蒙古地区通过建立以盟旗制度为核心的“边疆民族自治”管理模式

7、,保证了朝廷任命各旗札萨克和授予领地的权力,从而加强了对外蒙古各部的统治,同时也保障了蒙古贵族的利益,使其有权继续管领属民和封地,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应该说,这一制度设计在一定时期内对巩固国家统一和保持外蒙古地区社会安定具有积极作用。此期,“满蒙联姻”作为一条维系满洲民族共同体与蒙古王公的纽带,对于维护一个发迹于边疆地区的中央政权具有积极作用。外蒙“政治博弈”与“国家构建”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政治博弈”与“国家构建”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蒙古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古各盟旗王公贵族

8、,亦在“满蒙联姻-满蒙同盟”旗帜下,对清朝统治保持了高度认同。此间,外蒙古地方主义的表现主要体现为对各蒙旗既得经济利益的追逐和对清政府世袭爵位的邀赏。如是观之,这一地方主义之表现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外蒙古对清政府统治的政治认同。  清季以降,上述局面随着俄国对外蒙古的软渗透发生了转变。清朝统治者基于对外蒙古边疆防御的担心,对其治理政策进行了调整,试图加强中央政府对其外围地区的制约。  一方面是,从矫饰的礼节上着手,疏远并限制哲布尊丹巴呼图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