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精神生产”概念的三维审视

浅析“精神生产”概念的三维审视

ID:9735959

大小:66.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5-07

浅析“精神生产”概念的三维审视_第1页
浅析“精神生产”概念的三维审视_第2页
浅析“精神生产”概念的三维审视_第3页
浅析“精神生产”概念的三维审视_第4页
浅析“精神生产”概念的三维审视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精神生产”概念的三维审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精神生产”概念的三维审视精神生产是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马克思社会全面生产理论的重要一维。在马克思的论述中,精神生产受到物质生产的限制,并且受到一系列社会条件制约。但马克思并没有明确精神生产的真正内涵及其定义,而只把它当作一个被批判的、约定俗成的术语和事实。面对这一问题,以往学者立足于精神生产这一术语第一次提出的语境德国古典哲学,试图为这一概念寻求某种理论背景和思想史资源,强调马克思的精神生产与德国古典哲学意义上的精神生产概念的差异,进而体现出马克思哲学的独特性。例如,有学者认为,德国古典哲学家将精神生产立足于人的概念,把

2、精神生产理解为人性的张扬和超越,使之成为人的主体性生成的根据。但由于德国古典哲学意义上的精神生产持唯心主义的立场,采用了抽象、神秘的方法,夸大了精神的重要性,因而受到马克思的批判[1]。然而,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马克思精神生产概念的思想起源甚至可以继续追溯到17、18世纪的哲学思潮中,追溯到现代西方早期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传统中。培根和笛卡尔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哲学家,他们的认识论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马克思精神生产的认识论内涵。因而,本文试图以此为视角,立足于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分析马克思哲学意义上的精神生产概念,进而将这一概念置入早期现代西

3、方哲学话语中,分别探讨培根和笛卡尔对这一理论的贡献,从而显现出马克思对精神生产概念进行批判的意义和价值。  在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中,精神生产这一术语颇具研究意义和价值。这一术语既凸显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地位,也揭示出马克思对以往哲学中认识论的继承与批判。就前者而言,马克思强调精神生产是社会生产的一部分,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就后者而言,马克思将精神生产视为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在马克思看来,精神生产这种认识活动实际上体现着人与动物的根本性区别。马克思强调的是人作为生产者,在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  通过梳理和分析马克思

4、经典著作,不难发现,  马克思对精神生产这一术语并没有给出清楚、明  晰的解释。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提到了  精神生产最初直接产生于人的物质生产活动,  观念、表象(Vorstellung)、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  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  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2]524。因而,人的表象活动  (Vorstellen)、思维活动、精神上的交往在最初还是  人们物质活动的直接产物。马克思认识到人在精神  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是其表象和观念  等的生产者,但是现实的、活动着的人们,其规定的  方式

5、是由自己的生产力和相适应的交往直到  这种交往的最高形式的某个确定的发展[2]524。  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对精神生产做出两方面的规  定。第一,马克思认为观念、表象和意识的生产是  与物质活动即人们的物质交往活动联系在一起的。  分别与生产观念、表象和意识相对应的活动思维活动、表象活动和精神上的交往活动,它们实际上是物质生产活动的结果。精神生产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高级形式,属于历史的范畴,它是人类社会和社会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第二,马克思也认为,观念、表象和意识的生产是与精神上的生产密切相关的。观念、表象和意识不仅是人作为认识

6、的主体,对于生活于其中的客观世界的反映,更是一种主观能动的认识生产活动。  马克思提出了精神上的生产这个术语,但没有对其加以界定,因此导致了一些困惑和误解。精神生产是否等同于表象、观念和意识的生产活动?精神生产与马克思的另一个术语意识生产又是何种关系?对此,学界产生了不同的观点。有学者将精神生产等同于意识生产。认为精神生产和意识生产一样包括思想、观念、意识等社会心理的生产和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社会意识形式的生产两个方面[3]。有学者认为意识生产包括精神生产,精神生产是意识生产的高级阶段。意识生产包括初级的意识生产和高级的

7、意识生产两种形式。意识生产的初级形式是日常意识,并且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意识生产的高级形式是政治、法律观点和学说、道德、宗教、哲学、艺术、科学等。它与物质生产不是同一个过程,是社会生产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也强调,意识生产的初级形式潜在地包含着意识生产的高级形式,实际上也孕育了精神生产的萌芽,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能割裂[4]。也有学者认为是文本翻译的偏差造成了这个问题[5]。还有学者区分了狭义的和广义的精神生产。广义的精神生产指一切精神现象的产生、创作及其过程,即马克思

8、所说的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狭义的精神生产指一切高级意识形态的产生、创作及其过程,即人们创造各种社会意识和设想的生产活动及其过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大量精神活动与心理现象不在狭义的精神生产范围之内[6]。以上种种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