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734250
大小:5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07
《论文学经典阅读的方法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文学经典阅读的方法分析在一次《我的叔叔于勒》观课议课研讨会上,二十多岁的年轻主讲老师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其中一个环节是“引导学生领悟作品主题——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个笔者上中学时就背过的主题诠释让人感慨良多。更让人感到诧异的是,三个年级十多位不同年龄段的语文老师没有一位对这样的主题预设提出异议。《我的叔叔于勒》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1978年,在《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可以选入几篇艺术性强而有明显消极因素的传统名篇”的思想指导下,《我的叔叔
2、于勒》携《项链》等作品一起进入了中学语文教材。此后中学语文教材虽几经删改、修订,尤其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材的面貌更是焕然一新,但是,作为文学经典的代表,《我的叔叔于勒》却一直是保留篇目,三十多年来,它如常青树,成长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中。对经典的入选,笔者没有异议,莫泊桑无愧“短篇小说之王”的美誉,其作品以深邃的思想、冷峻客观的笔调、别具一格的构思布局、简练干净的语言见长,拿来作为中学生学习的典范无须置疑,更何况《我的叔叔于勒》还是个中翘楚。值得深思的是与文学经典相随的主题解读。一、经典解读
3、拥有不坏金身?有人说,所谓经典,就是不管沧海桑田,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自能凭借深厚的意蕴、永恒的普世价值而亘古流传的作品。这样评论经典自身,当然可以,那么作为附着在经典之上的对于经典的主题解读,是不是也一出炉就拥有不坏金身呢?从对经典解读历时性线索的追寻中,我们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由于不同时期解读者所处历史语境不同、个人思想倾向、人生阅历、学识素养等因素迥异,对文学经典的看法自然各执一端,众声喧哗中误读情况甚多。《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的代表作。关于它的主题,影响最大的就
4、是,它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和罪恶,从而表明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种解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单声部的形式嘹亮地唱响。到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时代的进步、思想的进一步解放,渐渐出现不同的声音,“如果认为《我》仅仅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这种说法实有偏颇之嫌”。(于璩毅.谈莫泊桑短篇小说的社会意义[J].贵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可惜,这种不同的声音不仅微弱,而且并没有完全摆脱原先主题解读的窠臼,它对菲利普夫妇的行为仍旧是尖锐抨击和否
5、定的态度,只不过认为罪魁祸首是他们所处的社会,“菲利普夫妇的言行也只能说明在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观念的腐蚀下,小资产阶级的一些人变得更加庸俗、堕落,表现也就更加势利、卑劣”(出处同上)。先前的主题解读声音高亢,仍然占据强势地位。究其原因,可以隐约得见当时历史语境下主流意识形态的特定编码。进入21世纪,携建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之雷霆的新课程改革浪潮,以滔滔之势对传统教育思想及应试教育模式进行一波又一波的冲刷和淘洗。关于经典的传统解读虽然大多数作为声部之一被保留,但从作品真实写作语境与当下诠释语境出
6、发,对经典解读进行彻底颠覆的声音异常激越,形成一曲多声部的大合唱。朱自清的《背影》作为文学经典,“父子深情”的主题似乎早已成为定论。然而,近几年来,学术界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赵焕亭的《〈背影〉:朱自清内心矛盾和焦虑的审美置换》透过文本表面的温情探出了朱自清内心的焦虑,认为《背影》一文不仅仅是表现父爱的伟大和儿子的理解、惭愧,里面包含着朱自清对父亲的更加复杂的情感;张学君更是通过详尽的史料分析,认为“这篇散文真正让人感喟的,不是所谓的‘父子情深’,而是两代人情感的隔膜,它记录了父子间一次艰难的对话”
7、,“父亲无奈于儿子的倔强,终因虎老不伤人,以自怜老病换得了儿子的回头;儿子不满于父亲的专断,初生牛犊不怕虎,终因骨肉之情和伦理压力而低头,通过第三者向父亲表示忏悔”。(张学君.走进《背影解读的秋日时代》[J].语文建设,2011,6:42-47.)这一论断,可以说是对《背影》传统解读的彻底颠覆。由此可见,经典自是经典,它可以亘古流传;经典解读却难以拥有不坏金身,总因这样那样的因素生发出种种解读甚至误读。作为肩负“传道授业解惑”责任的教师,我们究竟该以何种意识和方法去解读文学经典呢?笔者认为,从文学
8、创作与鉴赏的规律出发,“无我”解读与“有我”解读是文学经典解读该当拥有的两种意识。二、“无我”解读:还原经典原貌何谓“无我”解读?“无我”,并非抹杀读者的主体性,单纯地把自己化为阅读工具,转述他人看法,人云亦云,而是尊重创作主体与作品,再现经典诞生的历史语境,从作家的世界观、人生经历、创作理念及当时的社会环境等因素出发,探寻作品写作缘由及主旨所在。“无我”本为佛教术语,清代学者王国维将它用到文学艺术领域,在《叔本华之哲学教育学说》中他对文学鉴赏中的“无我”作了解释:“唯美之为物,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