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731746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6
《浅谈“张掖宝卷”的保护与传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张掖宝卷”的保护与传承张掖宝卷是流传于甘肃河西走廊一带,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吟唱的俗文学,其源头是唐、五代俗讲讲唱经文及演绎佛经故事的变文,并在后来宋代说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变文、俗讲和说经主要吸收和沿袭了敦煌佛经的结构,而宝卷则是在继承的同时将其进一步民族化、地方化和民间化,使其成为中国民间说唱文学的形式之一。二、张掖宝卷的特征(一)历史传承性张掖宝卷主要依靠历史上世世代代人们的口传心授作为文化链而得以传承相继。以文字、语言、音乐、风俗等的媒介作为表现手段,由祖辈流传到下一代,周而复始,一代一代就这样传衍下来。它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传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
2、期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精神生活面貌。(二)社会性张掖宝卷的产生依赖于河西地区人类社会活动中,各民族文化群落集体智慧的集中汇集,同时它又依附于具体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而得以实现价值并传承发展。(三)地域性张掖宝卷属敦煌俗文学的一个分支,很大程度上受敦煌佛经故事的影响。与此同时,张掖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一个重镇,其宝卷故事也多与外邦近邻、各少数民族及国家的领土疆域有关,处处充溢着儒、道、释三家的融合,是河西地区的代表性经典。(四)活态流变性张掖宝卷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活态性在其不脱离民族群体及个人的生活生产方式的念卷形式,流变性则体现在由于传承人、传承时期、传承区域、以及传承活动节目的不同而
3、使项目存在的差异和变化。(五)准公共品性张掖宝卷一方面在观念上可被公众认同,得到公众的自愿参与;另一方面在体制上能被政府正式承认,可以得到公共资源的支持,但却不能被当作是纯粹的公共物品,用市场的价格来衡量其价值。三、张掖宝卷衰弱的缘由(一)宝卷自身的局限性张掖宝卷作为一种地方性俗文学,受方言的影响它的传播只能限制在一个特定区域,更有受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宝卷形成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不同的文化生态圈对宝卷也就持有不同的态度,可接纳可排斥。除此之外,宝卷历来惯用口承的方式进行传播,多局限于宝卷传承人的念卷活动。因此,传承方式单一也是限制宝卷传承的一个瓶颈问题。(二)地区
4、文化体制不健全在纷繁的娱乐生活中,张掖宝卷作为一种已经脱离了现代社会的文娱活动自然所处环境营养不良,造成其长期发展滞缓。学校教育不涉及,民众生活基本不参与,在这样的文化体制之下,张掖宝卷的生存空间实则在日渐缩小。(三)非物质文化消费需求水平不高上世纪80年代起,张掖地区开始出现电视,继而广泛普及,随后产生电脑、光盘影碟等新型、丰富的娱乐途径,这对于以前的宝卷消费群体更具吸引力。另外,大部分农村孩子都渴望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加之学校老师布置的超额作业,学生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消费传统的民间宝卷艺术。(四)利用和开发资金投入不足对于张掖宝卷,整个张掖地区及河西走廊,并没有将其投入到产业化的
5、建设中,只是将其作为一支行动分队任其在美名为保护的大环境下自生自灭。虽国家很重视,人民很期待,但目前张掖宝卷的发展却越来越趋向于一种行将就木的传唱艺术,留下的也只是不同版本的死卷本,没有生机,没有魅力,只剩下历史沉淀的沧桑。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地区性的法规进行完善,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行法律性的保障。在经济制度上,鼓励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不破坏、不损害、综其原貌的条件下纳入市场经济体制,将其与张掖地方旅游业、图书光盘等传媒行业相联系挂钩,以刺激群众消费,带动遗产保护。(二)社会积极参与1.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增强保护利用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传承发展,需要有一个相
6、对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对其的保护与传承,是对中华民族文化命脉的传承,也是对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各民族文化个性的保护。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要求下,民众需要增强对民间文化的自觉意识,真正从心底里树立起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法律的前提下可教化人心,可休闲娱乐,可学术钻研,亦可为自己创造财富。2.开展交流合作与宣传,提升群众基础社会群众可依托新兴传播媒介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可通过网络、新闻报道、电视、广播、建立流动式宣传站等方法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组织开展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开发人群,提供群众基础,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回归到民间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3.推进创新体系建设,构建产业投资
7、增长机制社会成员应首先明白何为我们张掖地区的本土优势,树立区域自尊心与自信心,鼓励传承人和传承机构坚持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带动更多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参与意识,构建可持续长效社会参与渠道的保护利用机制。(三)市场有效运作1.推进品牌建设,促进非遗产业发展近年来,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导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的这种趋势已逐渐显现,相关行业尤其是旅游业中的原生态型产品受欢迎程度也日渐攀升。一些大型传统文化艺术表演、民间传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