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上盘花鼓”的保护和传承

浅谈“上盘花鼓”的保护和传承

ID:32488908

大小:29.3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8

浅谈“上盘花鼓”的保护和传承_第1页
浅谈“上盘花鼓”的保护和传承_第2页
浅谈“上盘花鼓”的保护和传承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上盘花鼓”的保护和传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上盘花鼓”的保护和传承摘要:近年来“上盘花鼓”,在政府和文化部门的重视下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经常活跃于城乡舞台和大型节庆活动,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民间艺术之一,也为家乡争得了荣誉。关键词:上盘花鼓、文化、艺术1“上盘花鼓”的起源及艺术特色上盘“花鼓”又称“花鼓戏”“打花鼓”是上盘及其附近乡镇流传广泛的民间文化的精华,它的起源与历史存在有着不同的传说笔者将“上盘花鼓”与凤阳花鼓作了比较,发现凤阳花鼓以介绍凤阳贫困面貌为主,而“上盘花鼓”主要为男女情爱为主。笔者同时对其他花鼓作了比较,发现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道具、服饰基本一样,音乐和动作构成却截然不同。所以本人认为,

2、“上盘花鼓”应该与凤阳花鼓无直接关系。花鼓是一种较为认可的形式,就象一首词的词牌名,而其内容却是自创的。因为花鼓的演出对象面向普通百姓,易于被普通百姓所接受,也能引起共鸣,所以有极其广泛的市场和群众基础,这也是花鼓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2扮相风趣受人喜爱“上盘花鼓”的主要人物是花鼓公(丑角)花鼓婆(旦角)两个扮演。花鼓一般由一男一女扮演,有时也有男扮女装或女扮男装,解放前大部分都是男扮女装,现在都是女孩子学戏,女扮男装。二人均以第三身出现。表演者一般由十一二岁或十五六岁的儿童,一男一女,花鼓公头戴红缨帽,身穿小黄褂,或身穿白色镶淡红色边的男式对襟,白色灯笼裤,戴大八字胡,

3、白布鞋头缀一戏绒球,左右手各持小锣和锣扦;花鼓婆梳丫环头,额上包花头纱,身穿大红镶黑边和金边的女大襟上衣,大脚口绿便裤,围黑色绣粉红色花的长围兜,脚穿平底圆头鞋,鞋头绣线绒球,一个花腰鼓斜插腰间,手上还持一圆鼓和鼓扦,化妆俏丽。这种扮相有别于越剧和其他江南民间艺术,演员活动开来不觉得累赘,也与表演中的风趣幽默相吻合。3动作风趣活泼、诙谐、幽默新中国成立后,“上盘花鼓”进一步从单薄内容到有人物形象,从双人舞到多人舞转变,从表演动作上,花鼓婆流水式的小碎步显然受到戏曲(越剧小旦角)的启发,前蹲跳步和下蹲跳步也吸收了武戏中的某些成分。更富喜剧性动作是以锣笺击肩、耸肩、翻腕、缩

4、肩、抢腰、坐腿等组合,生动地表现了男女之间的爱情,具有浓厚的风趣性、幽默感。表现细腻、活脱,既有女子之柔性,又有男子之阳刚,既继承了传统的风格,又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鲜明的艺术个性;在音乐上,节奏明快,加上通俗易懂的唱词、领唱和帮唱的结合处理方法,无疑大大地增强了舞蹈的色彩和表现力。4曲调活泼轻松柔和“上盘花鼓”一般由2人边唱边舞边击鼓,加上乐队丝弦伴奏,唱词有多种固定曲调,集体伴唱,乐曲悠扬动听。当地的演唱艺人受凤阳花鼓影响,以江南民间小调为基础,创作了“寄生草”、“和尚采花”、“小妹送情郎”等10余种常用曲调,唱词根据需要随时编写,以表达男女爱情、喜庆吉祥、赞颂如意的为

5、多。唱词中常用“嗳唷、嗳海唷”等衬词连接,重点唱词采用叠唱重伏,使之主题更加突出。在音乐上,明快的节奏,切近口语的唱调,以及领唱和帮唱相结合的处理方法,有利于渲染舞蹈的热烈气氛。后场配置了二胡、笛子、木鱼、三弦、琵琶、鼓板、碰钟等民间乐器,并辅以伴唱、帮唱和领唱。早先并无丝弦乐器伴奏,只用演员手中的花鼓和锣作为伴奏。最早开始加入二胡作简单伴奏,后来又加入三弦、笛子、木鱼、鼓板、琵琶、碰钟等弹吹和打击乐器,以烘托气氛。5表演场地不拘花鼓的表演形式很灵活,很即兴。民国时期,花鼓表演也经常应外地的邀约前往演出,接花鼓戏也成为地方一大风俗。表演场中艺人们演几出后,中间穿插颂赞贺

6、词,围观气氛热烈。或移地,出现抢夺互争花鼓艺人,轮流骑肩或掼背,每到一处盛情接待,群众围观欢笑。解放前,能在道地、屋前檐下、晒谷场中,马路边进行表演,也可以在大型晚会上,踩街活动中成群结队表演。如果你递上红包,她们就在你的门前、屋檐下、道地前、客厅里随着音乐的节奏,给你舞上一曲,(舞的时间长短,那就看红包多少而定了)。6继承传统与形式创新任何一种艺术的诞生都有其社会根源和时代特征,“上盘花鼓”也不例外,自始至终都打上时代的烙印,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便断断续续地进行着传承,并得到补充和完善。目前尚健在的金良竹(84岁)和王吕园(74岁),曾在上世纪50年代从上盘民间越

7、剧团传帮带了几个花鼓公、花鼓婆。到了80年代,又从中、小学中培训了一批年轻的花鼓公、花鼓婆,如小有名气的王小亚和王雪娇就是当时培养出来。据了解,“上盘花鼓”的艺人中年龄最小的王红雨只有8岁,而演技也颇好的王梦霞、王佳丽,他们的年龄也只有16、17岁。近年来,各花鼓队积极参与了本镇及周边地区的村庄、乡镇的各种节日表演活动。在市镇分别举行过“上盘花鼓”的学习培训班。镇中心学校还在乡土音乐教材中选择教唱了“上盘花鼓”的主要曲调。自从1998年“上盘花鼓”参加了临海第一次“江南长城节”演出活动以后,连续六年不缺,“上盘花鼓”还参加了台州市民间艺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