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147057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4
《花鼓灯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浅谈舞蹈《花鼓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花鼓灯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浅谈舞蹈《花鼓佬》张小春淮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又是中国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作为中国南北文化的主要交融地,千百年来,淮河两岸的人民用辛勤的劳动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花鼓灯。花鼓灯艺术在淮河流域繁衍生息,流传发展,逐渐形成了风格不同的各种流派,他们都有着自己的风格特点,个性鲜明,人才辈出。为安徽乃至全国的舞蹈艺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随着时代的发展,领导的重视,安徽民间舞蹈得到了大力弘扬,花鼓灯艺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与提高。安徽花鼓灯无论是从动作
2、技巧还是表演形式上都有很大的突破与创新,不但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舞蹈表演人才,同时还创作出了许多精彩的原创剧目,对扩展花鼓灯的动作语汇,丰富其表演力,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舞蹈《花鼓佬》作为2013年创作出的优秀花鼓灯独舞剧目,在继承花鼓灯原有的动作韵律和表演风格的同时,在动作语汇和舞蹈结构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在舞蹈表演上,也超越了传统的花鼓灯单纯的情绪舞和动作语汇累积的状态,在塑造人物角色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先后获得了全国“荷花奖”的表演银奖、全国文华优秀表演奖、
3、安徽省艺术节舞蹈比赛表演、创作一等奖和首届安徽省专业舞蹈大赛的表演一等奖,创作二等奖的好成绩,在花鼓灯舞蹈的传承和创新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传统的花鼓灯舞蹈表演一般可以分为大花场和小花场。“大花场”是集体表演的情绪舞。人数一般为单数,有七人、九人、十一人等,第一人为“伞把子”,其余“鼓架子”、“兰花”各占一半。表演时,“武伞把子”舞罢,奔至上场门,高喝一声“唉”,引出群舞演员。“兰花”多人各自站在“鼓架子”肩上,手中翻动着扇花、手绢花,或做各种造型姿态,在热烈的锣鼓伴奏中鱼贯而出。演出中,“伞把子”一把岔伞指
4、挥全局,“鼓架子”和“兰花”联接转换各种图形,表演热烈、奔放的集体舞蹈,并穿插各人擅长的身段和筋斗,扭、跳、翻、等一系列高难度技巧。演到激烈处,众“鼓架子”伴着锣鼓点节奏,常常吹起高亢悦耳的口哨。传统的“大花场”队形,先跳“走四门”,再跳其它图形,有“五朵梅”、“蛇脱壳”、“两堵墙”等20余种。“大花场”舞罢,全体演员在“伞把子”带领下跳出场来。“小花场”是“鼓架子”和“兰花”的双人或三人即兴表演的情节舞,这是花鼓灯舞蹈的核心部分,主要表现男女相互爱慕、嬉戏逗趣的情景。“小花场”也有文武之分,文场以唱为主,
5、舞次之;武场以舞蹈、筋斗、技巧表演为主,唱次之。“小花场”的歌唱以“兰花”为主,“鼓架子”帮腔、陪衬,内容多是即兴编唱。演出中,一般是先舞一段,演员招手,煞住锣鼓,二人站在场中唱,结束后再起舞。在怀远县还流传一种双花场,为两个“兰花”和一个“鼓架子”的三人舞。其中,有“二女争夫”的情节,有戏剧矛盾,表演起来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舞蹈《花鼓佬》在传统的花鼓灯表演形式上首先进行了改变,设计为男子独舞,以塑造一个年逾古稀的民间老艺人一生对花鼓灯艺术的热爱为情感支持点,在舞蹈中让演员的角色在现实和回忆,鼓架子和兰花,
6、实与虚之间不断地转换,从而更好地烘托了人物的性格,表演引人入胜。舞蹈是在由远及近的花鼓灯鼓点中开始的,舞台上一束定点光照亮了放置在舞台中央的一个破旧的小花鼓上,预示着一段尘封的历史将要被娓娓道来。光圈慢慢扩大,不远处一个老艺人安然地端坐在地上,伴随着鼓点的节奏悠然自得地晃动着脑袋,突然,老艺人好像想到了什么,从自己的想象中醒来,和小花鼓逗乐了起来。小花鼓对于他来说就像是一个陪伴自己很多年的老伙计,两者之间有着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老艺人抱起小花鼓翩翩起舞,已然忘记了自己的年龄,仿佛回到了年轻时的美好时光里
7、。这个开头部分的设计并没有使用很多花鼓灯的舞蹈动作,而是从人物的角色性格出发,以情带舞,把人物情感的表达放在了第一位,使用了生活动作和舞蹈动作相结合的方式。这在以往的传统花鼓灯里是不多见的。传统花鼓灯中的角色扮演,一般都区分得很鲜明。男舞蹈演员称为“鼓架子”,伞把子”,女舞蹈演员称为“兰花”,“蜡花”。在解放初期,由于女性出来玩灯是会被人看不起的,所以那时的“兰花”大多都由男性扮演。为了使自己看起来更像女性舞者,他们在表演时都要“挂垫子”,就是在脚上穿着特制的小脚鞋型的跷板。表演时,必须要踮起脚尖用脚掌踩着
8、木跷走,这样小腿会感到很吃力,所以膝部就会比较艮直,脚掌着地部分要扒住地,走路两腿不能窜动,要靠紧,有下沉感。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艮劲”,是花鼓灯兰花动作的主要动律。另外,由于挂上“垫子”后,脚的着地面缩小了,所以走起来很利索,旋转也极为灵活。不过,重心却难以掌握,不易站稳,立起时要把两条腿别起来,腰部突出。这样就形成了“三道弯”的兰花的优美体态。现在的花鼓灯表演虽然已经不再挂垫子了,但是由于垫子所形成的动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