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728247
大小:5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6
《论日本反过度竞争的经验及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日本反过度竞争的经验及启示过度竞争在国外经济学文献中又称自杀式竞争、毁灭性竞争和破坏性竞争,在日本被称为过当竞争,在我国则称为恶性竞争,表现为企业之间频繁发生的价格战、资源战、广告战、商业间谍战等现象。我国自90年代以来,非凡是1995年之后,随着买方市场的到来,在许多产业如汽车工业、机械工业、钢铁工业、家电工业、建材工业、煤炭工业、纺织工业、商品零售业等领域出现了产业过度竞争的新问题,而且呈愈演愈烈的趋向,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尤其是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大量企业亏损新问题已经引起决策层和经济理论界的高度重视。如何对过度竞争加以防治和制止,成为买方市场条件下我国政府和
2、企业面临的重大新问题。在这方面,日本反过度竞争的作法和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过度竞争的产业政策调节 战后几十年来,为了加快社会经济技术的进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日本政府不拘泥于各工业化国家的一般经验,灵活采取了抑制或鼓励垄断、促进或限制竞争的政策,以适应本国产业组织的特征。 从战后初期到50年代中期,日本当局解散了过度集中的战前财阀垄断资本集团,基本上完成了加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经济体系的工作。但是,当时日本企业的经济实力远远比不上美国和欧洲等主要国家。例如,在50年代中期不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世界100家大企业中,日本企业只有45家;在包
3、括美国企业的100家大企业中,日本企业还排不上名次。(注摘要:陈尚前摘要:《规模经济摘要:市场选择的结果或有效竞争的起点》,《经济学家》1997年第6期;)因此,在5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实行了非凡产业保护法,以解决幼稚产业企业规模过小、生产水平较低和过度竞争等新问题,促进企业合并和联合。 从6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强调产业再编政策。日本通产省产业结构调查委员会在1963年发布的新产业体制论中认为,当时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处于过小状态,既不适应战后技术革新的要求,更不适应开放经济的形势。假如听任这些为数较多的企业在价格、产品改良、设备投资、技术开发等方面进行过度竞争,
4、不仅自身劳动生产率低下和预算恶化的后果难以避免,而且培养能和国外企业竞争的大企业的目标也会落空。因此,日本政府提出了产业整顿方面的要求,主张形成国际规模企业的有效竞争,以寡头垄断为目标进行产业再编。1967年,日本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中,强调寡头垄断体制的大规模效益,实行对外自由化,对内企业巨大化的政策,以经济效率为理由,弹性地运用了禁止垄断法。例如摘要:八幡和富士两公司于1968年5月基于以下理由合并为新日铁的举措,可谓当时日本以产业政策反过度竞争的一大范例。这些理由是摘要:(1)在设备大型化倾向和需求增长减慢的背景下,为防止企业间竞争带来的重复投资和非效率
5、行为的出现;(2)为强化技术开发,尤其是探究开发的效率;(3)强化技术开发能力、资金筹措能力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增强综合竞争能力以适应企业规模的大型化。(注摘要:卢汉林摘要:《论产业政策在日本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功能》,《经济评论》2000年第1期;) 80年代之后,先进的工业化国家一般都制定了限制卡特尔活动的法规,但日本政府在比较了本国和外国企业规模结构的特征后认为摘要:日本和英、美等国相比,在产业结构上呈显著的两极集中型,中等规模的企业层薄弱,小企业的比重很大。日本不同规模企业生产率差别达到50%60%,而欧美各工业化国家最多才为20%。(注摘要:陈尚前摘要:《
6、规模经济摘要:市场选择的结果或有效竞争的起点》,《经济学家》1997年第6期;)另外,80年代初期,日本一些寡头垄断产业如钢铁、石油化工、纤维工业、造船业、炼铝业和部分原子型产业都存在明显的生产能力过剩、大量企业不能顺利从过剩行业中退出等过度竞争状况。过小规模的非效率和企业间的过度竞争是影响日本经济转型和起飞的严重障碍,所以日本政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中小企业一直采取鼓励卡特尔的政策,通过财政、税制的支持,推进企业的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和建立专业化协作体系,促进适度规模化,奖励集中和合并。当然,这里也应该指出,日本政府在实行产业政策解决过度竞争的新问题时,并不是取代
7、市场,直接插手干预企业的经济活动,而是在市场发挥功能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独特的企业股权结构和过度竞争 战前,日本类似于企业集团的大企业广泛采取股份公司的形式,但其股份却高度集中在大财阀家庭及其成员私人手中。经过战后解散财阀的民主改革运动,日本战前的股权结构出现了分散化。随着股权的分散化和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日本的股权结构呈现如下特征摘要: 1、包括个人及其家庭占有在内的私人占有比重日趋降低,以金融机构为主体的法人占有比重迅速提高。前一比重1949年为69%,翌年即下降为61%,1960年下降至46%,1970年下降为40%,1980年降低到29%,1
8、990年只有23%。后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