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725988
大小:60.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5-06
《简析中国传统哲学的五大认知范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简析中国传统哲学的五大认知范式中国传统哲学的五大认知范式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中国传统哲学的五大认知范式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认知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是生命创造之源。胡适认为,《易》中的“意象”好比亚里士多德的“形相因”,是器物、制度的创造和发明的前提,人类的机械发明、宗教仪式、道德规范、传统习俗等,无不从“意象”而来,因此,“意象”自然是人文世界的根源,“意象”当然内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熊十力认为,中国哲学中的“气”,不在其物质性,而在“气之灵”、“气之[摘要]在20世纪认知、理
2、解、诠释中国传统哲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唯物认知范式、人文认知范式、科学认知范式、自我认知范式、逻辑认知范式等五种认知范式。这五种认知范式的广泛应用。不仅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显示了它们的不同功用和特点。 [关键词]中国传统哲学 认知范式 特点 []A []1000-7326(2010)06-0001-06 20世纪西方哲学思想纷至沓来,先后进入中国哲学思想界。这一方面对中国传统哲学构成了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又成为中国学者审视中国哲学的一面镜子。由于西方哲学流派众多,而中国
3、学者对西方哲学流派的兴趣不一,便形成了千姿百态的认知、理解、诠释中国传统哲学的主张、路径。 一、五大认知范式 唯物认知范式。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策略,即物质意识关系论、对立统一论、实践认识论、社会历史观、阶级分析策略等,对中国传统哲学进行认知、理解、解释和评价的策略模式。可以说,20世纪在中国大陆出版的“中国哲学史”著作,基本上都是在唯物认知范式指导下编写出来的。 就物质意识关系论而言,冯友兰认为,如果从“无名”角度看,老子的“道”就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因为“无名”就是没有任何规定,它只是一
4、般的物质,或只是“物质一般”,离开了具体的物质存在的“物质一般”,就给客观唯心主义开了后门;但从另一方面看,老子的“道”应该解释为物质性的实体,它的根据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这句话。“混成”应指物质性的东西,因为观念性的东西是不能用“混成”来形容的,而根据老子思想的特点,这个物就是“气”,而且只能是细微的“气”。既然“道”是由“气”而来,自然就是物质的,自然就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就阶级分析策略而言,冯友兰认为,孔子所讲的“仁”是具有阶级性的,是用一种超阶级的提法提出来的。他的提法。使人得到一种假象,好像他真
5、是主张不分阶级的差别,对各阶级的人都一样地“爱”,甚至在人与人之间本来没有阶级的差别,这就赋予了“仁”的普遍性。所谓赋予普遍性的形式,就是把本阶级的利益,说成是全社会各阶级的普遍利益,把与本阶级有利的东西说成是与社会各阶级都有利的东西。就对立统一策略而言,张岱年认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反复两一”的学说,与辩证法规律是一样的。“反复”是变易之规律,“两一”是变易之根源;而且,“反复”的理论比较疏略,“两一”的理论则甚丰富。“反复两一”的理论,与西洋哲学之辩证法相仿。就实践认识论而言,张岱年认为,王守仁讲的“致
6、知”。并不是寻求对外在事物的认识,而只是致“良知”;所谓“格物”,并不是考察外物,而只是注意改正自己的思念。这样,王守仁把认识论的理由完全转化为道德修养的理由,从而取消了事物的客观作用,取消了知识的科学作用。贺麟则借助唯物主义认知范式,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哲学家进行了唯物、唯心的划分。他认为,中国的唯物论可分为两派,一为科学的唯物论,以荀子、王充为代表;一为艺术的唯物论,以庄周、杨朱及南北朝时期趋向老庄的自然主义的玄学家或清谈家为代表。唯心论亦可分为两派。一为主观的唯心论,注重心灵之自由创造,及自我之刚健本性
7、,在中国以孟子、陆象山、王阳明为代表;一为客观唯心论,注重宇宙秩序(天理或天道)之神圣性及自然与人生之谐和性,在中国哲学中,当以孔子、朱子为代表。毫无疑问,冯友兰对“道”所做的唯物、唯心的分析,对“仁”所进行的阶级解剖:张岱年对“反复两一”的辩证法归类,对“格物致知”的唯物、唯心路线的判断;贺麟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哲学家进行了唯物、唯心的划分,充分说明“唯物认知范式”的确已成为认知中国传统哲学的一种普遍形式。并且这种认知范式以其特殊的解释能力,将继续在认知中国传统哲学的实践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人文认知范式
8、。就是借助人文主义思想、精神、策略对中国传统哲学进行认知、理解、解释和评价的策略模中国传统哲学的五大认知范式由优秀站.zbjy.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式。在20世纪的中国传统哲学研究过程中,人文认知范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王国维认为,“诚”是人的本性,依“诚”而行,则为正道,所以人伦道德内在于人的天性之中:“诚”作为万物的根本,类似于叔本华的“意志”,可化生万物,是生命创造之源。胡适认为,《易》中的“意象”好比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