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描述:《简述“意会知识言传化”的哲学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简述“意会知识言传化”的哲学解读“意会知识言传化”的哲学解读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意会知识言传化”的哲学解读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言传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内容提要理想的意会知识言传化,不仅使听者获得与言者对同一事物大致相同的理解,而且可能促使听者根据自身经验对言传内容产生新的认识。其重要特征“不可充分言传性”表明:一方面,意会知识言传化是思维与语言结合的产物,语言无法尽言思维,正常思维者具有相对稳定的认知模式,这种模式规范着思维方式和言传方式;另一方面,聆听往往不是对全部言传内容而是着重对言传要点的把握。“意会知识如
2、何言传”的主要难点表现为言者对文本言传与文本本身作用之间的涵盖理由、听者对言传内容的理解理由等。在科学语境,主要通过明确表达与隐喻方式言传意会知识。当然,意会知识难言性也存在于专业共同体内部及共同体之间。 关键词 言传 意会 言者 听者 科学语境 漆捷,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思想理论教研中心讲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部博士研究生。(太原 030024) 言意之辩是始自西方柏拉图与中国老庄时代的哲学命题。个人从认知事物中获得意会知识,在这种认知所得与他人交流时,常陷入“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困境。“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之论表明,外
3、在于思维的语言无法保证既完整又准确地言传“意会的东西”,从而导致“意在言外、言不尽意”。目前,学界多注重于意会知“意会知识言传化”的哲学解读论文资料由.zbjy.提供,地址.识的内涵与本质研究,而从哲学层面对“意会的东西如何言传”理由缺乏深层次探究。事实上,无论实践层面或理论层面都要求厘清:意会知识能否通过言传转化为明确的知识,什么情况可以转化及转化途径等理论理由。本文针对意会知识言传化的作用、重要特征及转化难点,并以科学语境的意会知识言传化为例分析上述理由。 按照意会知识的传统理论,意会知识的言传方式有很多,例如言说、行为以及通过文字、公
4、式、图表等编码(codified)形式存在于纸张、光盘、磁带和磁盘。为统一讨论理由计,如非特别说明,本文论及“言传”主要是指“言说”的交流形式,即文中的“言传”与“言说”基本指同一件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其它言传形式的重要作用。 一、“意会知识言传化”的作用及其模式 意会知识存在于世的重要现实作用在于“想办法表达出来”。早期的中国禅宗语境,个人体悟的东西主要以“不立文字”的“以心传心”方式进行表达与传递。实践表明,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表达方式存在一定局限性。尤其是,在倡导知识共享与扩散的现代社会,意会对“绝对不可言传的东西”
5、没有兴趣。从现实角度出发,通过有效传播并实现其价值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以纯粹缄默形式存在的专属个人意会的知识如果无法明确地表达,就失去了知识存在的本来目的和现实作用。况且,如维特根斯坦(LudichaelPolanyi)的观点,意会知识在逻辑上先于言传知识,并构成言传知识的背景和基础,对意会知识的掌握会促使各种形式的言传知识出现。波兰尼逝世四年后,英国哲学家吉尔(J·H·Gild整合前人的理论,提出把哲学层面的言意之辩与脑科学层面的言意关系联系起来,将言传认识对应于左半球功能,将意会认识对应于右半球功能,“就其逻辑上的依赖关系来讲,其方向还
6、是由意会(右半球)到言传(左半球)……构成一定文化的各学科或努力的路线都有其产生言传表述模式的意会价值与技巧。”这表明:一方面,知识系统是意会与言传两种知识形式互补的整体性存在,如果把意会知识比作旋律,言传知识比作歌词,合二为一才是完整歌曲;另一方面,现代作用的大多数学科知识的储备及创新,都离不开本学科内的知识以及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互补。这既推动了不同学科之间意会知识与言传知识转化,也有助于跨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综上,本文认为:意会知识言传化是指个人意会的东西通过适当方式表达给具有大致相同认知能力的听者并为其理解的过程,从而为个体与社会习
7、得知识,并推动知识创新打下基础。基本路径是:假定有认知主体A与B,对于某一认知客体,首先A获得个体层面的认知(意会),再把这种认知通过适当方式传递给B(言传),使A与B对同一话题获得大体一致的理解和反应。很自然地,人们一般会把群体中大多数具有正常感知能力者交流之后获得大致相同的认知作为衡量主体间感知一致性的标准。戴维森(DonaldDavid—son)指出:“在他者之中审视合理性实际上是一件在其言说和行为中认知我们自己的合理性标准的事情。这些标准包括逻辑一致性标准,与本质或动因的基本兴趣在理性上相一致的行为标准,以及接受那些根据证据是可感知的
8、观点。”而实际情况是,由于社会阅历、知识背景、专业水平、对内容的关注程度、欣赏水平、兴趣倾向、理解角度、信仰与文化倾向性以及认知范围、能力与技巧、运思方式、反应能力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