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725307
大小:5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06
《浅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以人为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以人为本”论文关键词:以人为本校园文化论文摘要:“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在校园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它应以人为主体,以价值为核心,以文化为引导,以提高教育质量、师生素质及社会效益为目的,并且突出鲜明的个性。 “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应该体现在学校的规章制度、教学科研管理各个环节以及师生的行为方式中,并借校园文化构造出良好的组织氛围和育人环境,用进步观念、友好环境、学习型校风来培育人才,激发出师生的潜能,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校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创新力。 “以人为本”是现
2、代学校教育的一个基本理念。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已经成为教育界的普遍价值观。“以人为本”无论是作为一种教育思想还是作为一种教育管理思想,其本质特征是:在教育或教育管理中坚持以“激励”为核心,从而激发人的积极性。 作为一种教育思想,要求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必须认识到,我们的教育对象首先是人,他们具有人的一些属性,包括自然属性(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心理属性)。我们的教育要符合和满足人的属性发展需要。因此,校园文化必然要求“以人为本”。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我们步入了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时代的校园应该投射出新
3、颖的现代科技之光,营造出一种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让置身其中的每个人都能充分地感受到浓浓的现代气息。这是有别于以往的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的崭新特色。 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校园的物质文化是指校园内物质形态的内涵及其表面附着物所包含的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硬件设施、校园环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物质文化建设必须体现“人文思想”,无论是教学设施、学习设施、生活设施都应体现人文关怀,符合人性化的要求。建设生态化校园,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校师生员工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我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的朴素思想和现代文明“生态平衡”的理念告诉我
4、们,要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构建一个集净化、绿化、美化、园林化为一体,融校园、公园、家园、乐园于一身的育人环境。既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又精心规划设计,形成功能配套;既具有恢弘气势,体现学校的崇高气度,又富含人文底蕴,展现出人文风貌。 校园环境能起到无声的育人效果,学校的校园环境、办学理念、制度建设、校风校貌等无时无刻不在育人。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他指出:隐性课程乃是一种真正的道德教育课程,是一种比其他任何正式课程更有影响的课程。学生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能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学校的办学理念要变成师生的共同追求,要内化
5、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 所以,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充分利用好一切文化资源“外树形象,内塑素质”。比如传统的班级黑板报、楼道宣传栏、名人名言挂图、醒目的海报、广告横幅,还有新颖的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校园电子公告板、校园学报及报刊杂志等,这些都可以而且必须成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有效平台和基地。 毛泽东主席曾说过“文化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这句话放在现代有着深远的意义,可以理解为“文化思想阵地,主流媒体不去占领,非主流将会去占领。” 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校园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师生的价值观、行为理念在内的
6、精神成果。它是学校教育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及管理模式的凝结,反映和体现着校园文化的发展水平。人性化的“文化管理”并不排斥“法治”,“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虽然也讲法规,但强调法规是为人服务的。 制度文化对于师生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都必须人性化。实施人性化管理,才能致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 教育是充满爱的阳光事业。母爱给学生以成长的生命,师爱给学生以发展的生命。实施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教
7、育工应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为学生的学业成才、健康成长、精神成人和事业成功无私奉献。在人格上充分尊重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学校的各项工作、活动和制订有关政策时,教育者要多作换位思考,善于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同时要虚怀若谷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三、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校园精神文化是指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校园内要营造出一个积极健康、团结向上的教育
8、环境和组织氛围,校内成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