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721797
大小:5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6
《论析加强语文教学基本训练 还语文教育本来面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析加强语文教学基本训练 还语文教育本来面目论文关键词:语文素养;训练;语文课程改革 论文摘要:语文归根到底是一种素养。在此意叉上可以说“语文素养”这一新理念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抓住了语文学习的规律——重在“平时的修习培养”,重在“后天的教养效果”。新世纪第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实施多年,参与这次改革的语文教育工,无论是课程标准的制定者,还是教材的编撰者,或是一线语文教师,大都把当初的热情沉淀为现在的理智,能够全面而理性地审视这次改革。《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行是教学改革的显著成果之一。它明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确立学生
2、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特别提出“语文素养”的新概念。语文归根到底是一种素养。在此意义上可以说“语文素养”这一新理念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抓住了语文学习的规律—重在“平时的修习培养”,重在“后天的教养效果”。然而,有人却把“训练”误解为机械重复地练习,甚至误解为追求应试教育而搞“题海战术”,近年来“否定训练”的呼声四起。2004年4月,在上海召开的语文课程改革研讨会上,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袁瘩老师说:“以前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非常重视语言文字训练,但新课改中对此不提了,老师们不明白还要不要训练?”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也发出了如此的
3、疑问;“语文教学究竟还要不要‘训练’?‘训练’难道果真与人文精神水火不容,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吗?连特级教师都产生了困惑,一般教师更不用说了。比困惑更严重的是误解,即“语文课不应该要训练”。从不少报刊发表的一些文章就可以看到这种趋向;认为“以训练为下线,似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尽吻合,因为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不是从‘训练’而得”。面对重重误区,我们要紧的不是回避“训练”,更不能人云亦云地否定“训练’,,而是要解放思想,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大无畏的勇气还“训练”以本来面目,在语文教学中切切实实地落实真正的“训练”。 1为训练正名“训练”不等同于“做练习题”。“
4、训练”不是指单纯地、简单重复地“做练习题”或“题海战术”,对此,周正逆先生明确指出:“我们不能将训练的含义狭隘化。感悟要训练,欣赏也要训练。而那些一味做题的所谓的训练并不是训练的真正含义。“训练’,包括“训”和“练”两个方面。“练”的含义本身是很丰富的,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开口动手就是练,凡属于运用语言的地方全都是练”,“做练习题”其实只是“练”中的含义之一。忽视教师“训”的“练”,将变成盲目的“放羊式”的“练”。“训练”论释。“训练”的界定。“训练”是指“训”和“练”这一对动态矛盾相互依托、激活地落实语文教学原则、调遣语文教学方法的策略。“训”和“练
5、”的操作主体。叶圣陶先生说:“训练训练,分开来说,训是老师的事,练是学生的事。”“所谓训练,当然不只是教学生拿起书来读,提起笔来写就算了事。第一,必须讲求方法。怎样阅读才可以明白通晓,摄其精华;怎样写作才可以清楚畅达,表其情意,都得让学生心知其故。……”对叶老的这番话,天津师范大学高恒利教授做了如下解释:“讲究方法,当然需要教佩的指点和传授,还要学生的积极自主的练习。只有学生的‘练’,而缺少教师必要的‘训’,或只有教师的‘训’,而缺少学生的‘练’,都不能称之为‘训练’”。“训”和“练”的操作含义。这里的“含义”是指可操作性很强的具有语文教学特质的策略性
6、“含义”。训:引导—激发兴趣,引起动机,推动学生言语实践活动按照一定的科学程序进行,发现学生的“真实问题”和“真实兴趣”,并根据课堂动态生成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讲解—凭借具有教示作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知识教示;启发—点要害、拎重点难点、暗示关键;点拨—拨开疑难之迷雾,挑亮思维之火光;评价—肯定、表扬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不足,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对学生的理解进行评价,也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价;规范—通过直接纠正或者诱导学生纠正使之正确。总称“六训”。练;思考—提高思想素质、思维品质和思考能力(“思”是贯穿听、说、读、写系列活动并推动其健康发展的“内驱力”);倾听—
7、调整听的态度,学会微笑,学会点头,做到“当你在倾听一个人的意见的时候,你要让他觉得此时此刻,他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物”,提高听的能力,如辨音、审义、分主次、理语脉、抓分歧点等能力;会说—学会自信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提高发音、控场以及表情辅助等的能力;会读—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提高运用认读、速读、精读、略读、参读、诵读、忆读等的能力;会写—提高写字(姿势、技能、习惯)、记笔记的能力,乐于书面表达,提高写文章(审题、立意、选材、构思、成文、修改润色)的能力。归根结底一句话,“学生开口动手就是练,凡属于运用语言的地方全都是练。” 2训练与工具性、人
8、文性的关系“工具性”、“人文性”简释。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