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8226;拓展三

回顾#8226;拓展三

ID:9709558

大小:6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05

回顾#8226;拓展三_第1页
回顾#8226;拓展三_第2页
回顾#8226;拓展三_第3页
回顾#8226;拓展三_第4页
回顾#8226;拓展三_第5页
资源描述:

《回顾#8226;拓展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回顾#8226;拓展三  《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比如,语言的精练简洁,语言的幽默诙谐,语言的生动得体。  2.引导学生读书后要乐于和善于跟别人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互相启发、相互学习的目的。  3.引导学生交流对剧本和相声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认识和了解。  4.让学生积累形式不同的对联,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美。  5.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2、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在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喜欢的对联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一)结合本单元内容,自由交流。  请两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听了这段对话,你想说些什么?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感受。  全班自由交流。  (二)展开话题、深入交流。  师:小林和小东学了本组课文有这么多收获,老师相信在座同学的收获肯定也不少,那就把你们的收获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根据

3、学生交流的话题,教师相机引导,使话题展开;并就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深入交流。  鼓励学生把课内和课外的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仅仅拘泥于几篇课文。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对联。  2.把你喜欢的对联读给同桌听,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3.齐读对联,然后全班交流你的发现。(简要说说特征)  4.鼓励学生背诵喜欢的对联。  5.交流课前搜集的对联。  6.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练习写对联。  三、展示台  1.学生课前准备相关展示。  2.小组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表演,组员给予意见。  3.全

4、班交流。小组推荐组员上台展示。  4.评价:让学生选出自己心目中喜欢的节目,并说说原因。  《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之二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交流学文的感受、体会与收获,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2.交流搜集、积累的相声、剧本、快板等语言材料,不断丰富语言积累,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课前准备  整理在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各类语言材料;小组合作演一演语言类节目。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一、激情导入  师: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机

5、智巧妙、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小林和小东两位小朋友学完课文后很有自己的感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读对话,交流感受  1.学生自读交流平台,想想是否也有同感,或者还有自己的独特的体会与感受。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教师巡视课堂,使小组内的交流能围绕说话这个话题展开。)  3.全班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1)指名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谈感受,其余同学进行质疑、补充。  例1:我觉得《晏子使楚》一课中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6、。这句话把齐国人口众多说得很形象生动。  例2:我觉得相声特别有意思,因为里面有很多语言很幽默,它不是直接地告诉我们说话不要罗嗦,而是通过有趣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    (2)指名结合课外的知识与资料谈感受,其余同学进行质疑、补充。  ①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或见闻谈怎样说话。如同学之间有时因为一句话不中听而闹矛盾;有时因为话说得委婉巧妙而化干戈为玉帛。  ②结合课外阅读知识谈怎样说话。如:有一次周恩来总理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外国记者问了他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方人走路时总昂着头,而中国人走路时总是低着

7、头?这个记者的本意是想贬低中国人,给周总理难堪,可是周总理略一思索,说:因为西方人走的是下坡路,而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那位西方记者对周总理的敏捷才思和机智从容十分佩服。  (3)教师小结。  希望同学们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继续关注、学习语言,在交流中有意识地练习用得体、精当的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展示台)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那就是对联。(请学生谈谈对对联的了解。)  1.读对子,读准字音

8、,想想意思。  2.出示文中的四句对联,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3.指名读,正音。  二、感悟对联特点  教师点拨:你们再认真读读这几句对联,看你有什么发现。  1.生自读,反复吟诵,感悟特点。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讨论。  回文联:由前往后读,由后往前读都可以  数字联:中有数字,并且对仗整齐。  叠字联:联中有叠词出现,并且对仗整齐。  顶针联:前一句的尾字为后一句的首字。  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