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707822
大小:5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5-05
《浅析曾国藩教化兴家伦理思想刍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曾国藩教化兴家伦理思想刍议论文关键词:曾国藩;教化兴家;伦理思想 论文摘要:曾国藩的教化兴家之策有二“八”传世,除骄戒傲和自克自省,自立自强。对于现代家庭教育出现的过分溺爱、重智轻德等教育误区,曾国藩教化伦理思想无疑是一种可以借鉴的宝贵的思想资源。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引人注目的人物,对其评价,尤其是政治评价,历来有褒有贬,但对其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却一致给予高度赞誉。他一生给家人修书数以千计,字列行间充溢着对兄弟子侄的教导、劝勉和关爱。更使人称道的是,曾氏家教似乎卓有成效,曾国藩家族绵延至今190余年,共出了240
2、位英才,尤一纵绮子弟,堪称佳话。其家书、家训也被士大夫奉为圭泉,影响至今。 一、曾国藩教化兴家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一)二“八”传世,除骄戒傲曾国藩出身于耕读世家,受高祖、曾祖及父亲的影响,不可避免地要发扬家风教育传统。咸丰十一年(1861年)三月,他写信给两个儿子说:“吾教子弟不离八本、三二致祥。八者曰:读古书以训沽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三者曰:孝致祥,勤致祥,恕致详。……吾祖星冈公之教人,则有八字、三不信
3、:八者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三者,曰僧巫,曰地仙,曰医药,皆不信也。处兹乱世,银钱愈少,则愈一可免祸;用度愈省,则愈可养福。"同月初四日,曾国藩也给诸弟去了内容大致相同的一封信,告诫诸弟子侄要以习勤劳为第一义,谦谨为第二义。这两封信是他在“军事日危,旦夕不测”的情况下写的。在这些类似遗嘱的家信中,曾国藩把曾家三代的家教法则总结为二“八”二“三”,各有特色。他对祖父的“八字三不信”尤为推崇,可以说他的“八本三致祥”传承于此。他以自己的“八本”为经,以祖父的“八字”为纬,经纬连贯,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治家理论体
4、系。为教导诸弟子侄做到二“八”二“三”,曾国藩要求他们除骄戒傲。当他从家信中看到子弟有骄傲之举时立即去信指教。在曾国藩看来,达官富贵家庭子女的骄傲习气直接根源于家庭父兄长上的影响,克治之法,关键在于父兄长上自身“警改”、“猛省”,要示范与教诫相结合。在他看来,世家子弟最容易犯奢、傲二二字。自家后辈子弟,全没有见过艰苦之样,眼孔大,口气大,呼奴喝脾,已习惯成自然,骄傲之气人于膏育,他对此深以为虑。因此,他多次写信告诫家人要“谦敬”。“谦”第一要义是求学读书要虚心,第二要义是为人谦逊,对人恭敬。要达到谦敬必须祛除“伎”心
5、。“伎者,嫉贤害能,妒功争宠,所谓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之类也。求者,贪利贪名,怀土怀惠,所谓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之类也。……吱不去,满怀皆是荆棘;求不去,满腔日即卑污。”而要达到无伎,圣贤千言万语,不外“敬恕”二字,即孔子的“忠恕之道”。按曾国藩的理解,即自己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立也。自己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达也。而“子侄辈须以敬恕二字常常教之。敬则无骄气,无怠惰之气;恕则不肯损人利己,存心渐趋于厚。”总之,曾国藩认为“八本”、“八字”与戒骄戒傲是紧密相关的,前者是兴家之道,后者是保家之道
6、。(二)自克自省,自立自强年轻时自负的曾国藩曾碰了不少壁,大彻大悟之后,做人处事渐趋圆熟练达,刚柔兼济。他自己总结经验,认为得力于在生活作风和道德品质养成上的自克自省。他曾反省道:“余生平坐犯无恒的弊病,实在受害不小。”并列举了在翰林时、读性理书时、六部时、在外带兵及水军一事上的无恒之举,并痛戒九年,克制自己看书写字从不间断;对于自己好吃烟的陋习,他对曾纪泽说:“余三十岁前,最好吃烟,片刻不离,至道光壬寅十一月廿一日立志戒烟,至今不再吃。”曾国藩一生勤求己过,逐日检点,将自己的过失写于日记,时时警惕自己。他的自克自省
7、之学,使得他在穷困潦倒时坚而不坠,在功成名就时谦而不傲,他希望后辈继承其自克自省之学,能立足于社会而不败。曾国藩不仅希望其子弟能自克自省,还希望他们能自立自强。他深知自立自强是生活之本,是家运长久的源泉。自己能由一介书生而办团练,天下的贤人志士应者云集,关键原因在于自立自强。在曾国藩看来,一个人要自立自强,一个家庭要兴旺发达,唯有读书,“一书不读,何以自立”!“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而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梯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同
8、时,“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立志犹如“金丹换骨”,必须有恒,无恒则万事不成。他在其家信《五簌》中专门强调了“立志咸”和“有恒箴”,教育诸弟子侄“常”是第一美德,要求他们通过立志读书并有恒来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