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从对人类中心论和环境伦理学的哲学批判看马克思自然观的现实作用

简论从对人类中心论和环境伦理学的哲学批判看马克思自然观的现实作用

ID:9706007

大小:58.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5-05

简论从对人类中心论和环境伦理学的哲学批判看马克思自然观的现实作用_第1页
简论从对人类中心论和环境伦理学的哲学批判看马克思自然观的现实作用_第2页
简论从对人类中心论和环境伦理学的哲学批判看马克思自然观的现实作用_第3页
简论从对人类中心论和环境伦理学的哲学批判看马克思自然观的现实作用_第4页
简论从对人类中心论和环境伦理学的哲学批判看马克思自然观的现实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论从对人类中心论和环境伦理学的哲学批判看马克思自然观的现实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简论从对人类中心论和环境伦理学的哲学批判看马克思自然观的现实作用从对人类中心论和环境伦理学的哲学批判看马克思自然观的现实作用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从对人类中心论和环境伦理学的哲学批判看马克思自然观的现实作用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人类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 要:国内面对全球生态危机形成的“人类中心论”和“环境伦理学”本质上都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抽象的、形而上学化的解读。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完成了对作为“人类中心论”和“环境伦理学”之本质的理性形而上学的清算,在本体论上确认了历史与自然的统一,在此基础上的生态思想,才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与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作用。

2、  关键词: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生态危机;自然  1673-291X(2012)15-0223-03  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当前全人类所必须予以解决的最基本理由。20世纪后期,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类所赖以存活的生态系统遭到愈来愈严重的破坏,全球生态危机作为人类与大自然矛盾冲突的一种后果,开始凸显出它对人类的严重威胁。人们已清醒的意识到,克服生态危机,除了依赖经济和法律手段,还必须有理论支持。国内在研究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础上,出现了两种生态理论,“人类中心论”和“环境伦理学”。①这两种理论对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生态理由有着积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但是笔者认为,

3、这两种理论都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抽象的、形而上学化的解读,对解决当代生态理由不具有现实作用。  一、从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境域对“人类中心论”的哲学批判  本文在广义上,把旧人类中心主义、新人类中心主义和国内新近提出的人类中心观点统称为“人类中心论”。之所以作此归统,是因为几者的共同本质乃是西方近代形而上学。  西方近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是主—客二元关系型。这是由西方近代哲学两大流派共同创立的。经验论的开创者培根首先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主张通过对自然秩序、自然规律的认识来获得支配自然的力量。唯理论之父笛卡儿则以“我思”确立了主体对作为客体的自然的终极裁判权。前者使自然作为客体向人

4、敞开,后者则使人作为主体登场,并最终确立了其对于自然客体的至尊权威。这种主—客对抗的关系型作为西方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实质是确立了人征服自然的强势态度,这正是后来人类中心论的滥觞。  新旧人类中心主义的概念,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哲学家布赖恩·诺顿(BryanNorton)对“强式人类中心主义”(旧人类中心主义)和“弱式人类中心主义”(新人类中心主义)的区分,前者是“仅从人的感情偏好、感性意愿出发,一味纵容和姑息人们那种把大自然视为满足人的感性偏好的原料仓的掠夺性的开发方式”;后者是“从理性偏好出发,理性偏好是一种经过审慎的理智深思后才表达出来的欲望或需要,它不仅能满足人的偏好,而且

5、能根据一定的世界观对这种偏好本身的合理性进行评判,这就使得它能够对那种一味掠夺大自然的行为提出批评,从而从源头上防止人们对大自然的随意破坏”[1]。旧人类中心主义在它的时代对于突破以神为中心的宗教统治是有积极作用的,它让人类发现了自己,充分展示了主体的力量,从此人类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自然的支配,有利于从必定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但是这种主体性后来却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对它的过分强调进一步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引起了人类发展中更深层次的矛盾,即人与环境的矛盾,进一步破坏了人的可持续发展。这种转变根源于旧人类中心主义在本体论上对人类与宇宙万物的中心与从属、征服与被奴役的关系的确认,它也由此成

6、为当代存活危机的深层根源。新人类中心主义是在对前者批判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也称为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新人类中心主义主张应从历史观和价值论的作用上来研究人类中心主义,而不再从本体论、认识论作用上来使用这一概念。它强调的是人类整体利益和需要。在价值观层面对“合理性评价”的引入,实质是以理性对人类依据感性偏好随意破坏大自然的行为作出限制,避开了前者仅强调人作为感性欲望主体的片面性主张。理性的限制的确有助于缓解人对自然无所顾忌的掠夺,但不能从根本上使生态危机得到解决。因为无论是感性的偏好,还是理性的偏好,终究是人的偏好,通过协调人的感性与理性,以感性与理性达到“和谐”的人去善待自然,仍然保留了人

7、对自然先验的优先权。这仍然没有脱离近代形而上学之主体性哲学的窠臼。  国内学界在批判“人类中心主义”基础上提出的“人类中心”观点,否认了一般存在论作用上“中心”的存在,这无疑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那么,“人类中心”如果不是在存在论作用上的中心,它将在何种作用上成立呢?中国政法大学的李德顺教授认为,所谓“人类中心”的真实含义,只能是“人是人类全部活动和深思的中心”,“人是人的世界的中心,人是人自己的中从对人类中心论和环境伦理学的哲学批判看马克思自然观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