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积极作用

ID:9704561

大小:60.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5-05

关于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积极作用_第1页
关于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积极作用_第2页
关于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积极作用_第3页
关于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积极作用_第4页
关于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积极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积极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积极作用论文摘要:隐性课程在职业院校学生教育中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物质情境、文化情境和人际情境三方面开发隐性课程,提高学生素质。  论文关键词:职业院校;隐性课程;积极性的发挥    课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领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是一个国家或社会为实现其一定的教育目的,并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接受能力,在各级各类学校所规定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的安排,课程包括的内容丰富多彩,然而在学校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人们往往只将规定到课程表上的各项教学活动及教学科目称为课程,而将课表中的自习或空白误认为不是课程,由学生自行安排,甚至作为睡大觉或洗衣服的借口。

2、对于课表以外的有形或无形的教育影响更是不屑一顾。个别领导也不太重视。其实课程表中出现的只是课程的一部分,此部分被称为显性课程或正式课程。由此而来就有相对的隐性课程的出现。    一、隐性课程的含义及特点    隐性课程又被称为潜在课程、隐蔽课程、非正式课程或非显性课程等。早在1968年由美国学者杰克逊在其《教室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出来。在此之前,美国的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以及《经验与教育》中谈到课程概念时提出的“同时学习”(或附带学习)。其学生克伯屈提出的“伴随学习”都可以看做是隐性课程的前身。杜威认为“同时学习”在某种程度上比语文、历史、地理等正式学科的学习更加重要,对

3、未来生活具有根本性的价值。克伯屈认为“附带学习”获得的思想、态度及道德习惯可将持久保持下去,影响人的一生。他们对隐性课程有着很高的评价。布鲁姆在《教育学的无知》(1972年)一书中使用了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这对概念,并说历来的课程研究忽视了隐性课程。在长期从事如何提高学习者学习效果的研究时发现学习者的动机、态度、价值理念比正式课程更重要。将隐性课程看做是学校整体课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与正式课程互补。  隐性课程相对于显型课程而言,虽概念各异,但有共同的含义:不在课程规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教学进行,不直接而公开地向学生施教,而是以隐蔽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

4、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扰教育目的的实现。通常体现在学校和班级的情景之中,包括物质情景、文化情景和人际情景三大块。追溯更早,“孟母三迁”即是典型的隐性课程,    (一)隐性课程具有以下特性  1.暗示性。隐性课程的资源深藏于学校文化之中,它不是直接公开地向学生施教,而是以隐蔽的方式,在暗示中把有关道德、审美、知识等经验渗透到具体的人、事、物及各种各样的活动之中,影响学生。  2.形象性。是受教育者无意识地接受的学习行为。要求课程的显示物必须生动、形象、可感、有趣,在愉悦中,在不经意之中给受教育者的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以比较深刻的印象,达到教育的目的。 

5、 3.灵活多样性。学生从事的活动不同,受到潜在的影响不同。因参与隐性课程的因数是多方面的,显示物的设置是非形式化,非结构化的,可因地制宜、因校而异。可随时随机地设置。  4.无意识性。在隐性课程中,学生进入角色的过程是自然而然地实现的,没有人发出指令,  5.长期性、间接性。隐性课程主要以间接、潜在等不明显的方式,通过无意识心理反映机制来对学生产生影响,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感,其影响效果是长久的,稳定的。乃至终生。    二、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    职业院校的学生包括高职和中职两种:高职大专生、初中后的五年制高职教育和初中后的三年中职教育的所有学生。这些学生尤其

6、是后两种,在接受高一级教育过程中多数存在着以下特点:  (一)学习方面。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动力不足;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困难大:学习习惯与方法欠佳,有厌学心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感到迷茫等。  (二)行为方面。自卑心理较重,但自尊心又极强;具有不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问题:自我控制力较差,意志薄弱;生活自理能力弱,集体观念、组织纪律性差(请假、旷课现象极为严重):青春期的迷茫导致异性交往偏差(出现早恋,且经常因争风吃醋打群架);具有特殊的社会化倾向,衣着怪异,打扮另类,吸烟、喝酒、赌博、上网坏习惯成瘾难以改变:轻德育、轻奉献、轻集体、轻奋斗,重索取、重个人、重享乐等;逆反心理

7、(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等。但他们较重视参与校园科技和学术性的文化活动,对各类科技竞赛、专题讲座、社会热点、网络文化等有一定的兴趣,加上职业学生文化课按排量较轻,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年轻有朝气,思维敏捷,也极易受各种因数的影响。故应充分挖掘院校的隐性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职业院校隐性课程的开发    (一)物质情景中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利用  院校的物质环境是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涉及建筑布局、教学设施、生活设施、校园环境、校园美化、校舍条件等,都会对学生思想品行的养成产生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关于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积极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积极作用论文摘要:隐性课程在职业院校学生教育中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物质情境、文化情境和人际情境三方面开发隐性课程,提高学生素质。  论文关键词:职业院校;隐性课程;积极性的发挥    课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领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是一个国家或社会为实现其一定的教育目的,并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接受能力,在各级各类学校所规定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的安排,课程包括的内容丰富多彩,然而在学校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人们往往只将规定到课程表上的各项教学活动及教学科目称为课程,而将课表中的自习或空白误认为不是课程,由学生自行安排,甚至作为睡大觉或洗衣服的借口。

2、对于课表以外的有形或无形的教育影响更是不屑一顾。个别领导也不太重视。其实课程表中出现的只是课程的一部分,此部分被称为显性课程或正式课程。由此而来就有相对的隐性课程的出现。    一、隐性课程的含义及特点    隐性课程又被称为潜在课程、隐蔽课程、非正式课程或非显性课程等。早在1968年由美国学者杰克逊在其《教室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出来。在此之前,美国的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以及《经验与教育》中谈到课程概念时提出的“同时学习”(或附带学习)。其学生克伯屈提出的“伴随学习”都可以看做是隐性课程的前身。杜威认为“同时学习”在某种程度上比语文、历史、地理等正式学科的学习更加重要,对

3、未来生活具有根本性的价值。克伯屈认为“附带学习”获得的思想、态度及道德习惯可将持久保持下去,影响人的一生。他们对隐性课程有着很高的评价。布鲁姆在《教育学的无知》(1972年)一书中使用了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这对概念,并说历来的课程研究忽视了隐性课程。在长期从事如何提高学习者学习效果的研究时发现学习者的动机、态度、价值理念比正式课程更重要。将隐性课程看做是学校整体课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与正式课程互补。  隐性课程相对于显型课程而言,虽概念各异,但有共同的含义:不在课程规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教学进行,不直接而公开地向学生施教,而是以隐蔽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

4、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扰教育目的的实现。通常体现在学校和班级的情景之中,包括物质情景、文化情景和人际情景三大块。追溯更早,“孟母三迁”即是典型的隐性课程,    (一)隐性课程具有以下特性  1.暗示性。隐性课程的资源深藏于学校文化之中,它不是直接公开地向学生施教,而是以隐蔽的方式,在暗示中把有关道德、审美、知识等经验渗透到具体的人、事、物及各种各样的活动之中,影响学生。  2.形象性。是受教育者无意识地接受的学习行为。要求课程的显示物必须生动、形象、可感、有趣,在愉悦中,在不经意之中给受教育者的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以比较深刻的印象,达到教育的目的。 

5、 3.灵活多样性。学生从事的活动不同,受到潜在的影响不同。因参与隐性课程的因数是多方面的,显示物的设置是非形式化,非结构化的,可因地制宜、因校而异。可随时随机地设置。  4.无意识性。在隐性课程中,学生进入角色的过程是自然而然地实现的,没有人发出指令,  5.长期性、间接性。隐性课程主要以间接、潜在等不明显的方式,通过无意识心理反映机制来对学生产生影响,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感,其影响效果是长久的,稳定的。乃至终生。    二、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    职业院校的学生包括高职和中职两种:高职大专生、初中后的五年制高职教育和初中后的三年中职教育的所有学生。这些学生尤其

6、是后两种,在接受高一级教育过程中多数存在着以下特点:  (一)学习方面。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动力不足;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困难大:学习习惯与方法欠佳,有厌学心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感到迷茫等。  (二)行为方面。自卑心理较重,但自尊心又极强;具有不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问题:自我控制力较差,意志薄弱;生活自理能力弱,集体观念、组织纪律性差(请假、旷课现象极为严重):青春期的迷茫导致异性交往偏差(出现早恋,且经常因争风吃醋打群架);具有特殊的社会化倾向,衣着怪异,打扮另类,吸烟、喝酒、赌博、上网坏习惯成瘾难以改变:轻德育、轻奉献、轻集体、轻奋斗,重索取、重个人、重享乐等;逆反心理

7、(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等。但他们较重视参与校园科技和学术性的文化活动,对各类科技竞赛、专题讲座、社会热点、网络文化等有一定的兴趣,加上职业学生文化课按排量较轻,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年轻有朝气,思维敏捷,也极易受各种因数的影响。故应充分挖掘院校的隐性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职业院校隐性课程的开发    (一)物质情景中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利用  院校的物质环境是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涉及建筑布局、教学设施、生活设施、校园环境、校园美化、校舍条件等,都会对学生思想品行的养成产生影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