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靖西县中学艾滋病知识同伴教育效果评价

广西靖西县中学艾滋病知识同伴教育效果评价

ID:9700891

大小:5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5

广西靖西县中学艾滋病知识同伴教育效果评价_第1页
广西靖西县中学艾滋病知识同伴教育效果评价_第2页
广西靖西县中学艾滋病知识同伴教育效果评价_第3页
广西靖西县中学艾滋病知识同伴教育效果评价_第4页
广西靖西县中学艾滋病知识同伴教育效果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西靖西县中学艾滋病知识同伴教育效果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广西靖西县中学艾滋病知识同伴教育效果评价:陈奕波,邱玲,卢林榴,郝冬梅,梁建成【摘要】  目的评价广西边远地区中学生艾滋病知识同伴教育的即时效果,为制定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靖西中学部分学生实施短期的艾滋病知识同伴教育,在干预前后用相同的调查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后共发放问卷478份,获得有效问卷465份,有效回收率为97.28%。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从干预前的71.97%提高到干预后的96.02%(P<0.01);干预后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态度较干

2、预前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在边远地区中学开展艾滋病知识同伴教育的即时效果显著,值得应用和推广。【关键词】中学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知识同伴教育  艾滋病是一种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且无预防疫苗、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在全世界广泛流行,已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在我国,艾滋病的流行呈快速上升趋势,在艾滋病患者中,15~29岁的约占60%,青少年已成为艾滋病感染的主要人群,有必要对青少年进行知识宣教[2]。广西百色市靖西县地处云贵高原的边缘,且与越南接壤,是一个边远县。右江民族医学院预防艾滋病志愿者活动中心(V

3、PA)在暑期“三下乡”活动期间对靖西县中学部分青少年开展艾滋病知识调查并进行同伴教育,以探讨同伴教育在边远地区中学生宣传艾滋病知识的即时效果及可行性,为制定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从靖西县靖西中学高一年级9个自然班中随机抽取4个班,共239人。  1.2方法  1.2.1艾滋病同伴教育者的筛选与培训从右江民族医学院预防艾滋病志愿者活动中心的志愿者中筛选热心预防艾滋病宣传、思想活跃、有较好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且具有同伴教育履历的9名志愿者(

4、男生4名,女生5名)作为本次同伴教育主持人,事先经中心的指导教师进行强化培训。  1.2.2同伴教育的实施同伴教育志愿者分别主持各班的同伴教育。为了便于控制,活动均是同一时间同一内容集中在校内进行,主要内容包括艾滋病流行概况、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活动过程中辅以提问、趣味游戏、角色扮演、有奖竞答等形式。  1.2.3问卷调查实施调查问卷由百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播途径、对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态度、对艾滋病与家庭生活关系的认知态度

5、。分别在同伴教育实施前后使用同一份问卷实施调查,采用不记名集体现场闭卷独立填写方式进行,10min内完成。为保证测试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志愿者均在场监督问卷填写的完整性,并当场收回。干预前后共发放问卷478份,获得有效问卷465份(其中干预前回收有效问卷239份,干预后回收有效问卷226份),有效回收率为97.28%。  1.3资料处理采用Excel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6.0软件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共调查高一学生239人,其中男性97人,女性142人。年龄最小15岁,最大20岁,平

6、均17.5岁。户籍所在地为本地的235人(98.33%),本省外地的3人(1.26%),外省的1人(0.42%)。民族为汉族的5人(2.09%),壮族233人(97.49%),侗族1人(0.42%)。  2.2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经予同伴教育干预后,中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与预防知识知晓率有显著的提高。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以答对70%以上艾滋病相关知识题目为知晓)[3]从干预前的71.97%提高到干预后的96.02%(P<0.01),见表1。  2.3对艾滋病的态度干预后中学生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持正确态度的比例有所

7、增加,认为感染艾滋病可以继续工作或学习的比例从68.62%提高到85.84%(P<0.01),见表2。  2.4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干预前调查表明该地中学生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是电视、书籍、报刊、以及免费材料,来自广播、朋友、医生、咨询服务、宣传栏广告栏以及其它所占比重少一些,其百分率见表3。  表1靖西中学同伴教育前后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略)  表2靖西县中学同伴教育前后学生对艾滋病态度情况(略)  表3中学生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途径情况及其百分率(略)  3讨论  同伴教育是具有相同背景、

8、共同经历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由于年轻人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很多共鸣,他们更愿意从自己的同伴那里获取知识,特别是在某些敏感问题上,青少年往往能够听取和采纳同伴的意见和建议[4],而且青少年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可塑性很强,乐于接受新事物,也容易受外界的不良影响,在这一人群中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不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