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699466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5
《浅析课堂交往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课堂交往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初探 课堂教学是师生在课堂环境中,进行信息、情感、思想的交流和互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边多向的交往。课堂交往本身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存在的基本方式,是在课堂教学这一社会体系的运行过程中,师生、生生主体间以知识、情感、态度、价值等为信息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以完成交往任务、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在新课程理念之下,课堂交往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发展,是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学生的主体性是在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生活的主人后,由课堂教学活动赋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生成、发展的,是教师主
2、体引导学生主体依据认识规律进行学习、认识与实践,以获得发展的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方向性、自主性、创造性。王策三教授指出;“主体性,这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是学生个性素质发展的根本条件也是重要内容。所以,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及全面发展,“教师应把教的重点转向引领和规范学生的活动(交往)方式,并指导学生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活动(交往)方式,优化知识的掌握和价值观念的形成,让活动(交往)方式也经过自己的尝试、筛选、整合与积累,逐步做到有序、定型、熟练,转化为能力。” 二、以学生主体发展为导向,建构有效的课
3、堂交往教学策略 1.深化师生交往认识。在传统教学交往中,学生的角色以及交往目标、方法是由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在发展学生主体性的课堂交往中,学生可以在具体情境中对交往目标、方法进行调整以更加适应学习任务,是自我做主的体现,有时学生采取的交往方法比教师提供的要更具有新意、更有效。以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导向的课堂交往教学是学生为了更有效的学习而主动进行的。如果教师不具备开放的课堂交往意识,不具备组织、引导多形式交往的智慧技能,如果学生习惯于听从、记录教师的讲授,没有进行交往的兴趣、习惯以及交往的能力,那在此情况下,要么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参与交往,
4、要么由于无效或低效的交往活动没有带来较好成绩而降低主动性。教师对课堂交往的认识首先体现在对课堂交往的权力关系的理解上,吴康宁教授在课堂教学的教师角色研究中,指出“教师的领导力度愈大,学生的自主程度愈低,反之亦然。” 做交往中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交往中要有主人翁意识,认识到自己是交往中的主人,不是他人的“牵制品”和“被控制者”,才会在课堂交往中发挥主体作用,显示出个人的独特魅力。学生要主动地参与交往首先要让他们有交往兴趣,并形成良好的交往习惯,这些习惯包括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理解他人的观点,观察别人的神情状态、操作行为,尊重他人的表现,遇到争
5、论点采取民主协商、合作的方式,不发生随意喊叫、辱骂、歧视等。做交往中的主人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交往能力,有学者将交往能力构成分为交往认知能力、交往表达能力和交往调节能力。 2.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课堂交往教学力求不拘泥于某种教学方法,力求以课堂互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为主旨,结合学生学习对象的不同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的实际,创造和采用合理、灵活、适用的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首先,以问题为中心带动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创设情境,挖掘、引发不同的疑问和想法,提
6、出假设或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把教学内容根据要求转化为一组面向全体学生的序列性问题,设置“问题情景”,刺激学生的好奇心,以问题引发学生的交流和课堂交往,引发师生的互动促使问题解决并引导反思,让在学生的交往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在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频繁,交往方式多,交往质量高,在探究解决问题中,学生主体性得到发展,从中也获得了发现的乐趣。 其次,以课堂讨论带动交往教学的开展。教师可通过预先设计与组织,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激发、调动学生的经验、意向和创
7、造力,探讨寻究。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总结。讨论式课堂教学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因此,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3.以探究性学习深化交往教学的开展。例如:设计需要走向社会调查实践的探究性课题——探究顺德的祠堂文化。课题在两个星期之前发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走向社会调查,甚至借助网络查找资料,整理成合作作品,在课堂上展现探究成果。它需要学生合作学习,需要社会人事的协助,需要教师、学生共同探讨,提供给学生多向交往深刻交往的时空,提高了学生的交往能
8、力,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首先,要构筑“学习与生活共同体”。传统的课堂教学生活中,班级授课制“缺乏真正的集体性,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任务。教师虽然向许多学生同样施教,而每个学生各以自己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