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密和马克思分工理论比较

斯密和马克思分工理论比较

ID:9697862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5

斯密和马克思分工理论比较_第1页
斯密和马克思分工理论比较_第2页
斯密和马克思分工理论比较_第3页
斯密和马克思分工理论比较_第4页
资源描述:

《斯密和马克思分工理论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斯密和马克思分工理论比较  一、关于分工形式的比较  斯密认为,分工主要有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和社会分工,并且较多的分析了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分工,未能较多的分析社会分工,他也不清楚工场手工业分工和社会分工的联系与区别,甚至认为这两者的区别只是主观的,即只对观察者才存在的,“因为观察者在工场手工业分工的场合一眼就可以在空间上看到各种各样的局部劳动,而在社会分工的场合,各种局部劳动分散在广大的面上,每个特殊部门都雇佣大量的人,因而使这种联系模糊不清。”[1]可见分工在斯密那里还是笼统的概念。  斯密对分工的形式做了简单的划分,而马克思对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分工与社会分工的联

2、系与区别做出精辟的分析。指出工场手工业的分工要求社会内部的分工达到一定的发展程度;同时,工场手工业分工又会发生反作用,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一旦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独立化为某种行业,便成为社会分工的一个分支。工场手工业分工与社会分工的区别主要有,工场手工业分工与社会分工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不同,“工场手工业分工以生产资料积聚在一个资本家手中为前提;社会分工则以生产资料分散在许多互不依赖的商品生产者中间为前提。”[1]工场内部分工与社会分工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配方式也不同。在手工工场内部,商品生产者及其劳动资料的分配和转移,是按客观比例的要求在统一指挥下进行的。在社

3、会分工条件下,一切都是自发的。另外,在工场手工业分工条件下,资本家具有绝对权威。社会分工则使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互相对立,它消除了某个人的权威,树立起竞争的权威。总之,社会分工是各种经济形态所共有的,而工场手工业的分工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独特创造。可见,马克思对分工形式的认识比斯密前进一步。  二、关于分工作用的比较  在斯密看来,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的主要途径。生产力的进步是分工的结果,他说:“在劳动生产力上的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2]他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原因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巧

4、因业专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入另一种工作,通常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是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2]斯密同时还看到,分工造成人们能力的差异,认为人们在不同职业上表现出来的极不相同的才能,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倒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所以人们能力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分工造成的。此外,斯密也看到了人们长期从事单调的局部工作损害了他的进取精神,所以为了防止由于分工造成人民群众的完全萎缩,斯密建议国家大力发展教育。  马克思对分工作用的分析比斯密要深刻全面。马克思看到了分工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劳动专业化和技

5、术专门化,能节约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力。马克思认为分工提高生产力的原因在于,分工组织产生的协作力,“工场手工业分工通过手工业活动的分解,劳动工具的专门化,局部工人的形成以及局部工人在一个总机构中的分组和结合,造成了社会生产过程的质的划分和量的比例,从而创立了社会劳动的一定组织,这样就同时发展了新的、社会的劳动生产力。”[1]通过协作提高了个人的劳动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本身就是集体力。  马克思同时也看到了分工的消极作用,其主要表现:第一,分工是劳动异化和劳动产品不平等分配的真实原因,也是所有制产生和发展的现实根源。马克思在谈到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真正分工时指出:“

6、与这种分工同时出现的还有分配,而且是劳动及其产品的不平等的分配(无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因而产生了私有制。”“其实分工和私有制表达的是同一件事情,一个是就活动而言,另一个是就活动的产品而言。”[3]“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是一种异己的,同他对立的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3]第二,分工造成了人的畸形化、片面化发展。分工使个人的社会活动表现为谋生性、固定性和利益对抗性的特征,导致了个人的片面化、畸形化的发展,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物役性存在。只要私有制存在这种分工就是与人的发展相对立的力量。马克思区

7、分了私有制下的自发分工和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下的自觉分工,认为要消灭这种分工造成的劳动异化现象,必须消灭产生自发分工的条件,从而让自觉分工来取代自发分工。  三、关于分工的原因比较  斯密认为,分工的原因在于“一种人类倾向所缓慢而逐渐造成的结果,这种倾向就是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2]。简言之,即人类具有交换的倾向,导致分工,这种交换的倾向,为人类所共有,亦为人类所特有,在其他各种动物中是找不到的。斯密将人类的交换行为归之于一种协约,而动物偶有协同动作,这种协约是由人利己心决定的。  四、关于分工发展的历史趋势  斯密对这个问题毫无论及。马克思不止一次地

8、论及分工发展的历史趋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