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政治上教案全册

初三政治上教案全册

ID:9695377

大小:169.50 KB

页数:50页

时间:2018-05-05

上传者:U-991
初三政治上教案全册_第1页
初三政治上教案全册_第2页
初三政治上教案全册_第3页
初三政治上教案全册_第4页
初三政治上教案全册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三政治上教案全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责任的含义;知道的责任的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懂得每个人应该自己对自己负责;知道负责任的表现和意义,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懂得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了解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者的事迹。能力目标: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能够随着角色的变换,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能够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能够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最合理的选择;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地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那些为自己、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人心怀感激之情;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以积极的态度承担那些不是自愿选择而应该承担的责任;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重点和难点责任的概念;责任的来源;履行责任对于他人和自己的好处;履行责任的代价;关于责任冲突。★教学手段:多媒体课★课前准备:在上课前,了解学生在家庭、学校等方面承担责任方面的情况,可以事先召集部分同学进行座谈,从正反两方面收集典型事例;要求学生结合具体事例,分析负责任的表现及不负责任的后果;让学生收集先进模范人物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奉献社会的事迹。★教学方法: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指导、活动情感激励法;讨论法;小品表演法;★课时安排:4课时,每框2课时第一框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授课过程导入新课小品表演(引言的内容)提问:1、小方面临的问题是什么?2、你认为应该有谁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3、如果你是小方,你会怎么决定?教师指导:当多种责任发生冲突时,可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选择。先做重要的、必须马上做的,再作重要的,不需要马上做的,最后作自己爱好的一类事情。我们应该由自己做出选择,并且必须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新授:第一框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一、我的角色我的责任(一)第一个活动:支付赔款的案例分析1、以对话的方式呈现情境2、提问:(1)这个少年应该赔钱给店主吗?(少年做错了事,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2)爸爸应该为孩子支付赔款吗?(是父亲的责任,在婚姻法中规定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赔偿经济损失的义务。) (3)你赞成爸爸的决定吗?你觉得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做?(讨论,教师引导父亲要求孩子将来偿还垫付的赔款,看上去好像对孩子的要求严厉了一些,但是这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很有帮助的。)(二)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思考1、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2、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是否感到自己的责任也在逐渐增大呢?的确,自从你走上自立的路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的扩大,我们需要承担的责任也逐渐增多,那么,什么是责任呢?(三)第二个活动:责任的含义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在家庭、学校、社会各领域当中选择一个,探讨在这个领域中该做和不该做的事情,填写在表格中。2、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交流方式选择一个领域,女生说应该做的,男生说不应该做的。注意:教师可以先举例3、责任就是一个人应当做和不应当的事情。(四)第三个活动:地震问题1、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让学生说说他所知道的东南亚海啸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物分别承担了哪些责任?3、总结:人们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五)第四个活动:责任的几种来源问题1、教师讲解责任的几种主要来源2、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活动材料后面的四个问题,然后在全班交流。(六)第五个活动:生活中的角色1、每位同学准备五张纸,在纸上写下自己现在所扮演的五个主要角色2、将全班分成前后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学生依次说出五个角色应承担的责任3、按照课本活动步骤各小组依次进行4、小组活动结束后,全班交流活动后面的6个问题,请部分同学谈自己的感受注意点:要求营造一个温暖、坦诚,彼此信任,相互理解的氛围,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心里话,同时要求其他同学在听到别人的心里话时不能嘲笑,更不能再课后传播。如果学生一时放不开,教师可以自己先做这个活动,引导学生放开自己。总结: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第二课时谁在对我负责一、谁在对我负责(一)第六个活动:“忘记带作业本”1、小品表演故事材料2、结合小含讨论书上的表格1、重点讨论作为小含的组长该怎么做,才是真正负责的行为2、讨论教材提出的三个问题 教师总结:每个人应该自己对自己负责。如果对自己不负责任,就应该承担相应的后果。所以我们应该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不要将责任推给别人,否则可能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注意:教师指导学生复习前面有关责任的含义、责任的来源等内容。(二)第七个活动:“反思自己承担的责任”1、请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列举自己在当前的生活中,自己独自承担的责任,以及本该由自己承担却没有承担的责任。(男女对抗赛)2、在全班探讨:有些责任本该自己承担,现在却由他人替自己承担,这会产生哪些后果?注意:学生对自己承担的责任可能局限在家庭、学校生活中,可以适当拓展,把承担责任的范围扩大到社区、社会。过渡:其实,当你在为别人、为社会承担责任的时候,很多人也在为你的成长和生活承担着责任。(三)第八个活动:“他人对我负责”1、材料中列举了几项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对自己的生活产生直接影响的、由他人承担的责任,请学生在补充几例。2、将活动进一步拓展,请学生列举因他人尽到责任而使我们的社会更安全、更文明的例子。3、教师说明:除了家人以外,他人对自己的尽责,更多的是表现在遵守职业道德。请学生以一项职业为例(最好是学生熟悉的一些职业,可以是父母的职业。如医生、邮递员、营业员等,)从正反两面探讨尽到职业责任的重要性。注意:第1问和第2问有近及远,使学生感受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亲人、老师、朋友的复出,离不开他们的尽职尽责,激发学生对他人的感激之情。第3问对学生有一定难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例如可以从教师这个职业应承担的责任为例;也可事先布置学生了解父母从事的工作要承担哪里职业责任,帮助学生理解尽到职业责任的重要性,树立责任意识。(四)第九个活动:“不承担责任的后果”1、学生朗读,呈现情景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2、在全班注意探讨三个问题,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3、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社会,有些人千方百计逃避自己的责任;有些人会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付出自己该付出的,得到自己该得到的;还有些人从来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尽心尽力的承担着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唾弃第一种人,努力成为第二种人,对第三种人,如果我们不能成为其中一员,至少我们应该心怀感激,正是因为他们,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美好。注意:问题有一定难度,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答案不是唯一的,多鼓励,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如果学生给予否定的答案占主流,教师要加以适当引导。 第一课第二框《不言代价与回报》难点:衡量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一、什么代价什么回报(一)第一个活动:“班委改选”1、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展现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2、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3、教师总结:我们在承担自己责任的时候,不仅对他人有好处,自己也可能获得回报,如赢得自尊和自信,使自己独立性更强,得到他人的承认等。但我们也要为承担责任付出一定的代价,如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给自己带来负担,也有可能会因失败而受到责备等。但我们不能因为害怕付出代价而不承担责任,因为承担责任是走向成熟的必然要求。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是假进行思考和交流。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进行衡量和评估,不能凭一时冲动盲目做出决定。并不是要学生在承担责任前斤斤计较,而是使学生在承担责任时更加理性。(二)第二个活动:“对选择的评估”1、理解小柯面临的几种选择,鼓励学生设想其他可能的选择。2、对每个选择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估3、教师总结:每一种选择都可能有相应的代价与回报,我们应该自己做出选择。一旦我们做出自己的选择,就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注意:对每种选择可能产生的结果,学生会有不同的意见,教师易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同时调控好课堂的节奏。(三)第三个活动:“我的决定”1、教师说明:尽管责任意味着付出,但作为成长中的青少年,我们要敢于主动承担责任,学会承担责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2、请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三个方面各选择一个新的责任,制定履行责任的行动计划,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具体落实。注意:在本单元结束后,教师对这项活动落实的情况进行反馈调查,对按计划履行自己责任的学生予以表扬。二、我的承担我无悔(一)第四个活动:“小青的烦恼”1、呈现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2、鼓励学生发表意见,交流自己真实的想法注意:对承担责任的深化。对于有些事情并不是自己自愿承担的,也应该对此负责。这是学生认识的难点。(二)相关链接(三)第五个活动:“弗兰克的故事”1、呈现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2、在全班逐一探讨三个问题,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3、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社会,有些人千方百计逃避自己的责任;有些人会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付出自己该付出的,得到自己该得到的;还有些人从来不计较个人得与失,尽心尽力的承担着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唾弃第一种人,努力成为第二种人,对第三种人,如果我们不能成为其中一员,至少我们应该心怀感激,正是因为他们,我们的社会才更加美好。 注意:问题有一定难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不要急于要求学生回答;同时问题的答案也并不是唯一的,学生的责任感有不同的境界,对问题的回答也并不相同,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不轻易否定。如果学生给予否定的答案占主流,教师要加以适当引导。课堂小结: 第二课第一框《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知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关爱集体,人人有责。能力目标:正确认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的能力;具有关爱集体的实践能力,自觉地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行为能力,发扬集体的好作风,善于团结他人的能力觉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和道德情操;树立责任意识;体验团结就是力量的自豪感和快乐。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弄清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关系2、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关爱集体。三、教学方法、手段设计: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自己举例,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用具体、生动的事例以及美妙的歌曲感染、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四、板书设计:第一框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一、我是集体一员1、集体和个人的关系;2、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二、关爱集体人人有责(1)为什么说关爱集体人人有责?(2)如何关爱集体?关爱集体的表现: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放多媒体课件中的一首歌:《爱的奉献》,让学生一起唱。(教师提问):(1)歌曲中印象最深的两歌词是什么?(2)这些歌词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回答):(1)歌曲中印象最深的两歌词是“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2)这些歌词说明了学会负责任,在承担责任中健康成长的意义:有助于我们获得幸福的生活和有意义的人生,有助于我们实现远大的理想。(二)讲授新课:一、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1、我是集体的一员【为什么毕业20年后仍能感受到当初班集体的温暖?】(1)集体和个体的关系①集体的存在离不开个体②个体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这个班级的学生会受到什么影响?】(2)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因此,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2、关爱集体人人有责【李泽群是多管闲事吗?】不是,是关爱集体的表现。(1)为什么说关爱集体人人有责?集体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集体,只有人人都主动关心、爱护集体,为集体建设出力,集体才会真正成为我们依恋的家。【小铭为什么犹豫?】不知道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利益的关系(2)如何关爱集体?关爱集体的表现:①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力量。②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⑶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知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关爱集体,人人有责。从而能自觉地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发扬集体的好作风,善于团结他人。(四)巩固新课:先放一遍板书,老师一边问学生一边回答讲过的一些知识点。师生一起唱《爱的奉献》,体会其中的歌词说明的道理。(五)课后思考:1.为什么众人拾柴火焰高?2.为什么三个和尚却没水喝? 第二课第二框《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作为公民应从小就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主动服务社会,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意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作适当点拨【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难点: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教学准备】课件、课堂练习、学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以天下为己任”-毛泽东请同学们讨论着三段话的含义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并说说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的做法会产生什么社会影响?我们今天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该如何去做?讲授新课:(一)小组协作,自主学习每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课文内容的自主学习,时间10分钟,根据问题提示,边学习边讨论,问题提示如下:1、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应该怎样?2、如何才能承担对社会的责任?3、我们青少年应如何承担铸造民族辉煌的重任?4、为什么要参加公益活动?5、你参加过哪些公益活动?你的体会是什么?(二)课堂讨论,解答疑问宣布小组进入竞赛状态,以抢答形式回答提示中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 讨论:请你来参加1、出租车司机小李向全市发出“文明在的士,美化新城市”的倡议;2、一位市民向环保部门举报某化工厂在夜间偷偷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3、九年级某班的部分同学利用双休日在市民广场举办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公益宣传活动;4、5、6、请你写出三种你已经参加过或想参加的类似的活动。并说说以上这些活动是应该做的吗?这样做会产生什么社会影响?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讨论发言。相关连接:1、播放录象《1998年的抗洪救灾》2、写出“抗击非典”的三位英雄的姓名、、讨论:1、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是在什么时候?2、你打算怎样向他们学习?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再请部分学生发言(三)情感升华,争做好公民播放歌曲《爱的奉献》,激发学生关爱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情怀,从小就树立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意识。【课堂训练】当堂完成巩固练习 第二课第三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知识结构】1、信守承诺,勇担过错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2、自觉承担责任【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答应他人的事要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勇于承认错误,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好公民。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信守承诺,勇担过错是我们负责任的表现,要把履行各种职责看成是自己份内的事,要自觉承担责任,做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作适当点拨【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信守承诺,勇担过错难点:自觉承担责任【教学准备】课件、课堂练习、学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见课文P26讨论:1、如果商场送货工不能按时送货,那么会……2、如果送货工准时把电视机送到而刘家没人等候,那么会……3、根据你的理解,请把故事续写下去。小结:我们许下诺言,就意味着自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讲授新课:(一)小组协作,自主学习每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课文内容的自主学习,时间10分钟,根据问题提示,边学习边讨论,问题提示如下:1、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2、什么是自觉承担责任?3、怎样做到自觉承担责任?(二)课堂讨论,解答疑问 宣布小组进入竞赛状态,以抢答形式回答提示中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相互交流:1、请说出你心目中最守信用的人的姓名及典型事例。2、请你说出你的记忆中因失信而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例。3、请你说说守信的重要性、失信的危害性。自我反思:1、你是如何对待自己的错误的?是勇敢认错,还是逃避责任?2、如果你有勇敢认错的经历,请与同学交流一下。调查报告:1、请写下你在学习、家庭、班集体、社会中承担了哪些责任?2、哪些是你被动承担的?哪些是主动承担的?3、请你说说怎样才能享受到承担责任的快乐?(三)情感升华,争做好公民名言赏析:希望你们不是贪图安逸、坐享其成的一代,而是艰苦创业、造福人类的一代;不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一代,而是勇于创新、开拓前进的一代;不是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一代,而是向往明天、创造未来的一代。邓颖超【课堂训练】当堂完成巩固练习【集思广益】【教学后记】 第三课第一框《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一、本课需要关注的内容1、我国的基本国情2、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3、国家的根本任务4、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5、民族制度及实现祖国的和平和统一通过理清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提高学生抽象思维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二、本课的重点和难点1、我国的基本国情(既是重点又是难点)2、国家的根本任务(重点)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三、教时安排:3课时四、教学设想用身边的变化,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来感染学生,产生共鸣,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生动。五、授课过程:第一课时导入:可用录音机播放《走进新时代》歌曲或与学生一起歌唱该歌,使学生产生肩负“开创未来”的责任,而要真正肩负这一重任,就必须全面了解我们的基本国情以及当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等。(一)、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板书)(教师把本框要讲述的内容先告诉同学们:“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1、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师):请同学们把最近中国领导人在世界舞台上的情况简要讲述。(生):举例(略)(在学生讲述的基础上教师点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抓住历史机遇,实行改革开放,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板书)(结论: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国家强大起来)(副板书)(同时,“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供认。”)(让学生举例说明)(在此基础上,请学生看书本材料并结合了解到的苏南苏北差距、中、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存在的差距的点滴实情,以及家乡人与人、村与村之间的差距,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在许多方面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竞争的机遇时刻显现在眼前,挑战的压力步步紧逼着我们,因而要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加快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板书)(1)、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板书)(让学生从自己家庭中房屋、车辆、电视、手机等拥有的情况来说明)(2)、我国的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板书)①原因: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举例:发达国家与我国人均国民平均收入)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举例:发达国家与我国受教育的程度与状况) 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教师讲解,但不十分展开)(3)、初级阶段的含义及起始时间(板书)①含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还不发达。(教师简要解释)②初级阶段起始时间: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起,到本世纪中期(需一百年左右的时间)(4)、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板书)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只有一个,它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面对这样的主要矛盾,那么,怎么来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即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呢?(5)、国家的根本任务(板书)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就明确了我们应走什么样的路?应干什么样的事?)3、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板书)(这部分主要告诉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坚持什么样的指导思想)(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板书)(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①三个代表的含义:(板书)A、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举例让学生判断并解释)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A、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具体表现。B、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C、是我们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分析教材图片,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发展着的指导思想,是与时俱进的。) 第三课第二框《党的基本路线》导入:(从自己家庭成员的美好愿望如何实现为切入口,引入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板书)(1)、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板书)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制定这一路线的根本依据是什么?)(2)、基本路线制定的根本依据(板书)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3)、基本路线制定的出发点或根本目的(板书)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可以看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党的先进性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在基本路线的内容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主体是全国各族人民,一个中心是经济建设,两个基本点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途径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4)、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板书)(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以教材组图中与学生一起得出:这些成就的取得,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结果,并且都是代表了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一种体现。)(如何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先请同学们看P38页第一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首要地位”这段话,然而以家乡、地区、祖国近二十年的发展变化加以证明,从而得出:)①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板书),答案见P38页第一节“只有……才能……才能……才能”。(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是基本路线核心内容中的两个基本点,那么:)②什么是四项基本原则?(板书)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集体朗读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副板书)(指导学生从书本中寻找,教师分析)A、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B、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C、如果……都是……(告诉学生):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彩色副板书)改革开放是强大动力或强国之路(彩色副板书) (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不是全盘推翻,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为了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从而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可用一些通俗的谚语来进行鲜明的对比说明.)(彩色副板书)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比不可少的条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四项基本国策(可以历史的史实来证实,也可以用国外象越南等一些地区的现状作比较.)2、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板书)(在学生课前对自己家庭20年前与后的状况的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双边合作探究,得出一个结论:)(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国力会强大,人民得实惠,社会保安定,国际地位会提高,民族精神会增强。(从课本的相关知识连接入手,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2)、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板书)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就要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②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同图片和邓小平同志的话结合教材最后一节内容进行小结这一课时的内容。)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1、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板书)(用录音播放几首少数民族歌曲片段,引入新课内容,也可由教师简单跳几个不同民族舞蹈的动作来引入新课。)(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在与同学们一起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得出:)(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亲密无间的,用江泽民同志的“三个离不开”来阐述新形势下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的重要性。)2、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板书)(以活动中导入,使学生体会到各民族在创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等方面所具有的权利,从而了解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关系。)(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板书)民族平等,团结和繁荣(再从法律的角度加以阐述)(2)、自觉维护民主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要作到“三个尊重”3、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从两幅图案入手,了解并体会祖国统一及“一国两制”)(1)、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板书)(教师讲述爱国统一战线的内涵,并用香港、澳门回归后实行的制度的事例,来说明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2)、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板书)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由学生朗诵“一国两制”的说明。使他们对此有一个明确的了解。然后再请学生深情并茂朗读相关连接内容,从而说明“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和具有的生命活力。)(3)、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板书)一国两制(并明确告诉学生:)坚持一个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板书)(再从连、宋打破僵局,访问大陆到目前台湾民众意愿来说明祖国完全统一的必然趋势。)(与学生一起简要回顾第三课的主要内容并布置学生预习第四课内容。)预习提纲:①当今世界各国(包括中国)要发展,应当怎么办?中国如何走发展之路?②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应坚持哪些基本国策?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教学提纲 引言【齐唱歌曲《走进新时代》】承担对社会、国家的责任需要了解基本国情一、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1、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了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中国出口强劲带动亚洲经济、中美欧纺织品贸易……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朝核六方会谈……在国际文化舞台上:“中国文化年”在法国举行、神州五号载人飞船……(1)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举例:经济、科技结论:不发达(2)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面临与发达国家的差距(3)认清基本国情的重要性只有在认清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交流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1)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你所在的城市或乡村有哪些显著的变化?】房屋建筑:电信事业:环境保护:……(2)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①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的表现: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至本世纪中期,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4)国家的根本任务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3、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四件大事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中华民族新纪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1)经受严峻考验,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意义含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使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二、党的基本路线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讨论美好生活的愿望如何实现】(1)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和根本出发点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2)党的基本路线及其核心内容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含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原因:①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②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③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含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意义: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5)坚持改革开放改革的性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2、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 【小青一家过上幸福生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性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②党的基本路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①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②在实际工作中就要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邮票展示的服饰属于哪个民族?】介绍一个你感兴趣的民族:风俗习惯、文化瑰宝、代表人物等等(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2)“少数民族”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由于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相应的自治区域,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2、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收集有关资料填写表格】现象表明在历届全国人大、政协中,各民族代表和委员均占一定比例各民族均享有平等的参政议政的权利各民族均可以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教学各民族均享有平等的文化教育权利(1)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我们在生活中可以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2)怎样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②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③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3、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认识上面两幅图片的含义吗?】香港特区区徽:洋紫荆是香港的像徽,将它放在红底上象征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花瓣上的五颗星代表港人热爱祖国,全旗使用红白两色象征“一国两制”。澳门特区区徽:区徽上有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图案,澳门古称“莲岛”,莲花象征澳门,五星照耀下莲花含苞怒放寓意澳门将兴旺发达,绿底象征和平与安宁,弧形排列的五星象征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莲花、大桥、海水是澳门的自然景观。(1)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日益巩固和发展结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①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如何解读《乡愁》这首诗?】②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③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④“一国两制”提出和实施的重大意义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教案一、需要关注的内容1、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计划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2、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3、科学发展观通过学习相关知识,使学生知道自己在祖国的发展中所肩负的责任,明确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二、本课的重点和难点1、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关系(重点和难点)2、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难点)3、人口问题与资源环境(重点)4、科学发展观(重点和难点)三、教时安排:4课时四、教学设想:以探究活动为基础,教师分析和讲解,以具体事例或情景深入教学内容,努力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五、授课过程一、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板书)1、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板书)让学生自己举例了解的或感受到的开放的世界的表现,并以加入世贸以及最近中国纺织品在欧美市场受阻状况来总结。说明:(1)世界一天一天变得更加开放(2)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2、坚持对外开放(板书)(1)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副板书)(从填表中说明)(2)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副板书)①既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②又必须实行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相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在学生收集材料的基础上进行5分钟演讲赛)(结合课本国产汽车发展问题事例组织讨论,再次认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借鉴和利用外国有益经验的关系。)二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板书)1、计划生育关于国计民生(板书)(一是用书本资料说明问题,二是用家庭人口数量变化与收人分配事例说明,从而使学生了解。)<1>我国人口现状与特点(副板书)①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基本特点);②此外,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2>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带来的影响(副板书)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可从人均生活水平、就业压力、社会保障压力、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举例说明。)<3>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副板书)①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人口素质就是要求同学的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②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副板书)(教师综合分析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见P52)(过渡:从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入手,转到环境方面的内容。)2、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板书)(让一学生朗读P52材料,请另外的一部分学生讲讲身边的环境问题,从而明确存在的哪些环境问题。)<1>我国的环境问题的表现:(副板书)①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②工业污染治理任务相当繁重,城镇生活污染比重明显增加;③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影响人体健康和产品出口;④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加剧。(可广泛举例,用电视新闻中和身边周围的事实来说明,能让学生自己讲更能引起共鸣。)<2>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副板书)①决不能走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的路来发展经济;②只有保持环境,才能使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顺利实现。(举例说明:A、用浙江某皮革厂的事例;B、华士绝缘材料厂的事例。)三、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板书)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副板书)(可以预先通知学生,回家了解家中爷爷,父亲辈交通工具,住房或通信工具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力量造成这些变化?)<1>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进步中的作用(副板书)①它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它的发展,必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以资本主义的三次产业革命为例论证科技的作用)<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以阳光集团发展之路依托科技为例,以点到面加以说明。)小结时强调: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副板书><1>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举例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国经济发展与人才或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所占比例的状况来引证,也可以我国以前经济发展与人才状况同现在经济发展与人才拥有状况来引证。)①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根本的事业。)(请学生具体朗读P57关于教育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作用的地位的相关内容,然后面对我国的基本国情。设问:我国怎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② 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关键要把教育事业搞上去,教育上去了,科技进步了,经济发展才会有强大的后劲,举例说明中国在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等事例加以说明。)(让学生阅读书本材料,教师列举在职“充电”,和“银发大学生”等事例来引导学生抓住大好光阴,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在此基础上小结: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见P57)3、科教兴国(副板书)<1>实施科教兴国(以中央的有关规定,江泽民的讲话以及周边相关企业科教兴企,科教兴才的事例来说明。)<2>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从亦步亦趋难以摆脱从前,难以超越别人说明创新的重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领会创新的重要性。)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板书)1、我们共同的家园(板书)(一次性筷子的大量使用——生产商为了牟取利益大量生产——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得出: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1〉我国的资源现状:(板书)A、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资源方面的国情)(副板书)B、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副板书)(举例:遍地开发区、地下水的开采)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不能一味地索取,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否则,必然会受到它的惩罚。可见:〈2〉必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板书)2、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板书)(让学生分别列举人口、环境、资源方面的事例,说明:) 〈1〉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危机已影响人类生存。(板书)怎样才能解决上述问题呢?〈2〉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板书)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副板书)举例本地区的工业发展及部分厂家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来说明〈3〉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板书)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板书)(举例养殖场——农作物种植肥料——农作物生产——鱼塘鱼儿饲料——塘底污泥——农作物养料循环发展之路等例子来说明,并根据课本材料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在此基础上理解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和重要,以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归纳小结:本课中提及哪些基本国策和哪些战略,我们已经学到了哪些基本国策? 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教学提纲引言1、如何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经验加速现代化进程?2、国家实行哪些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一、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1、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列举中国同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例子】说明了什么?(1)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闭关自守为什么会导致落后?】在开放的世界中,无论什么国家,要发展壮大,都必须把自己融入到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这说明了什么?(2)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①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讨论加入世贸组织的利与弊】利大于弊②中国要发展、进步、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2、坚持对外开放【我国对外开放体现在哪些方面?】让学生举例: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体育:(1)我国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要开放。【如何看待国产汽车发展问题上的两种倾向?】(2)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②打开大门搞建设,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3)如何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①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②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③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二、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1、计划生育关乎国计民生【联合国确定“世界人口日”的意义】学生讨论结论:人口问题已成为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用实例说明上述观点】学生举例结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我国的重要国情之一。人口基数大基本特点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1)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其它特点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2)我国人口形势的严峻性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实例说明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带来那些问题?】问题举例粮食供应不足就业压力加大教育经费短缺-------(3)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①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只有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实行优生优育,使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大业的顺利实现。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②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和具体要求③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第一,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第二,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第三,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2、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保护环境【调查你生活的地区存在哪些环境问题】(1)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①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自净能力;②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繁重;③不少地区农业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有些地方的农产品有害残留物严重超标,影响人体健康和产品出口;④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2)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 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3)带给我们的警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4)保护环境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保护环境的关系)①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②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三、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什么力量是通信工具变得迅速便捷?】——科学技术的力量(1)科技发展的每一次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三次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第一次产业革命第二次产业革命第三次产业革命时间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叶20世纪下半叶代表蒸汽机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影响开创大机器工业时代,全面开创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近代工业文明。人类进入电气化、原子能和航空航天时代,现代化大生产普遍发展。生产生活自动化、智能化,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加强。(2)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第一生产力。(3)我国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必要性①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从整体上看,我们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面临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②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总之,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发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是实现我国生产力迅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何看待教育与经济关系问题上的两种观点】——第二种观点正确。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为什么要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①各国之间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以“民族的希望在教育”为题发表演说】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意义的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如何看待打工女回乡重读小学事件】③教育和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2)发展教育事业的意义只有把教育搞上去:①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②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③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始终坚持。3、科教兴国【列举靠科技兴业的实例,说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意义】(1)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在站在时代的高度,分析了全球范围内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对各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所产生的巨大推动力量,以及对我国的严峻挑战,审时度势,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决策。【该制药厂遭受挫折的主要原因】——不重视科技创新(2)推进科教兴国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①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我们共同的家园【是否能砍这样的大树?毁坏森林资源的行为有哪些?】(1)我国的资源现状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②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学,浪费、损失严重。(2)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2、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设计以环保、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公益广告】(1)资源问题也是发展问题(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含义: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假如你是牧民会作出怎样的选择?】(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我们能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对外开放我国的基本国策保护环境计划生育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的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理解源源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作适当点拨【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难点:传统美德,薪火相传【教学准备】课件、课堂练习、学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1、听“古典音乐”2、看“万里长城”“故宫”“书画展”等图片…3、古诗朗诵…讲授新课:活动一:看谁说的多1、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2、你知道他们的来历吗?活动二:品味中华文化1、你是怎样品味这些文化情趣的?2、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3、为什么你觉得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活动三:谚语和格言赏析1、吃一堑,长一智2、车到山前必有路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欣赏并说出上述谚语的内涵,在横线上再写三句类似的格言,并谈谈面这些话对我们为人做事有什么影响?活动四:讲故事1、请三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以下三个历史故事书武牧羊徙木为信负荆请罪2、这些故事所蕴涵的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课堂训练】当堂完成巩固练习 第二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懂得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使之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使学生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作适当点拨【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民族精神,生生不息难点:民族精神我传承【教学准备】课件、课堂练习、学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通过播放“红军长征”“抗洪”“原子弹爆炸”“载人航天”……等图片,来反映中华民族面临种种巨大的困难,从不退缩,而是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伟大的民族精神。讲授新课:(一)小组协作,自主学习每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课文内容的自主学习,时间10分钟,根据问题提示,边学习边讨论,问题提示如下:1、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什么?2、我国的民族精神是什么?3、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有着什么样的时代特点?4、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族精神又有哪些新的体现?6、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青少年又该怎么做?(二)课堂讨论,解答疑问宣布小组进入竞赛状态,以抢答形式回答提示中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讨论一:鲁迅话:见课文P68你认为“中国的脊粱”是什么?请用具体人物或事件加以说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讨论发言,归纳出答案。讨论二:戴望舒诗:见课文P68-69这首诗描绘了当时一幅怎样的历史画卷?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再请部分学生发言 讨论三:毛泽东话:见课文P701、请用自己的语言解读毛泽东的这段话。2、你能说说长征精神到底是什么吗?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再请部分学生发言讨论四: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讨论发言,归纳出答案。(三)情感升华感受中华民族精神:填写表格:见课文P69【课堂训练】当堂完成巩固练习第六课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2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能力目标:1.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2.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了解法制国家的特点,树立法律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德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方法: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学;问题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简案:首先,请同学们看书然后讨论,并思考如下问题:1人民怎样行使权力?2、全国人大同中央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什么?3、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什么?4、教材P74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未获该市人代会通过,我们可以说:。。。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什么6、教材P75从图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7、依法治国的要求是什么,含义是什么?8、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板书)1、人民怎样当家作主(板书)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国内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那么人民是怎样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呢(1)人民怎样行使权力?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从左至右)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地位最高,权力最大讨论: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未获该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我们可以说:(学生回答)人民代表大会对“一府两院”具有监督作用;人大代表有人民选出,人大代表不满意,就是人民群众不满意;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从中可以得出人民代表大会与其她国家机关的关系: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并受他监督,向它报告工作。全国人大同其他中央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大,地位最高,权力最大。其它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他监督。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高检察院都要向它报告工作,全国人大有权对过务院及其各部门提出质询案。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2.生活在法治国家里讨论:从P75图示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这说明我国法律制度在逐步完善;社会生活中得很多问题都通过法律来解决;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治的轨道。也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②依法治国的含义: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这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执行法律时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依法办事。违法必究:指凡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不允许任何各人或组织享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指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适用法律上平等。④任何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P76相关链接告诉我们:国家行政机关是重要得法律实施机关。我国绝大部分法律包括涉及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以及与人民群众利益有关的法律都要由行政机关去落实。因此,行政机关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的看法,影响人民群众对党的认识,也影响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⑤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P77⑥依法治国对公民个人的要求: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第二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宪法的作用;宪法的法律地位。2、能力目标:认识宪法的作用和地位3、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和维护国家安全。(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四)教学简案: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板书)1、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板书)首先,学生阅读教材(P78-P81)并思考: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其次,小组讨论,从那些方面来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学生感知:请学生阅读教材P78小字材料,说说宪法与普通法律有什么不同?大家讨论后的出结论:(1)从宪法规定的内容上看: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如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等。普通法律治规定国家生活中得某一方面的问题。(2)宪法的构成学生再讨论:P80小齐为什么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它是怎样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力的?从小齐的例子我们应该:(3)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肃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从这个意义上说: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实行以法治国的根本依据。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板书)引导学生从教材P80图示中得出宪法所处的法律地位做一做:P80宪法与普通法律得“母子”关系(行政诉讼法、行政法、行政处罚法)(1)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率。①宪法使其他法律得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宪法是一切组织和各人的活动准则。(2)法律效率,指法律的强制力和约束力3、从宪法的制定、修改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普通法律严格总之,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从效力看,宪法具有最高得法律效力;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更为严格。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第三框《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内容、行使渠道,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2.能力目标:提高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能力,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树立国家安全意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 (二)、教学课时:2课时(三)、教学简案:【学生感悟】①阅读教材:5分钟②小组讨论小字材料提出得问题:10分钟【教学简要】1、依法行使政治权利(板书)同学们已经看了教材,现在我们大家来讨论一下教材的内容【题问】选举权属于那种公民权呢?政治权利那么政治权利的含义是什么?①政治权利,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板书)【查一查】:公民的政治权利有那些?【提问】:来广洲打工的外地大学生……,遭毒打致死,给我们什么启示?权利需要监督和制约,每个公民要承担起监督的责任,我们不仅要关注身边的事,也要关心国家大事,我们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对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的建议和权利,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及其有关部门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得我权利。【做一做】:P83最后小字材料【提问】②公民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方式有那些?A向人民代反映或人大常委会反映。B可采取举报信向有关部门反映。C通过新闻媒体进行监督。③公民如何行使监督权等政治权利?A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B应当事实求实,以事实为依据,如时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C不能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2、维护国家安全:我们的政治义务(板书)【提问】地图的完整与否与国家的利益有什么关系?地图完整:反映着国家团结统一,繁荣富强。地图不完整反映着国家利益受损害,领土不完整,也反映了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国家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因此,①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政治义务什么是国家安全?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的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机密不被窃取,泄漏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提问】:p86小民有几种选择,分别会产生什么后果?【选择一】:出卖情报后果:使工厂倒闭,损害了国家、集体的利益,也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危害了国家安全。对小民及其父亲而言,要受法律的追究和制裁,承担法律责任。【选择二】:拒绝后果:保护了工厂的安全,保护了工人们的利益,维护了国家安全,保护了国家秘密,履行了公民的义务,是热爱祖国的的具体表现。②保守国家秘密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从小民例子也给我们启示:③公民应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及其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学会理财,学会合理消费。2、能力目标体会“三步走”发展战略既鼓舞人心,又切合我国的实际;体会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体会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同作用,体会多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道理;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体会“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辩证统一性;体会树立合理消费、合理理财的意识和提高这方面能力的必要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经济制度方面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感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感受不同所有制经济所具有的不同的作用,用平等的眼光看待非公有制经济;从促进生产力发展、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角度,认同“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财富的创造和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知识、科技等角度,培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2)、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3)、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4)、理解“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使用比较法;多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四、课前准备课前引导学生了解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到自己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发性的变化,收集这方面的材料;收集一些学生消费的心理,消费行为方面的材料(3)收集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有关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和作用方面的材料。五、设计依据(1)课标要求知道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学情分析①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学生不能完全理解为什么会存在贫富差距,地区差距②一些中学生不能正确理解生活水平提高,还要提倡节约六、教学活动设计导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其中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应该关注我国经济的发展,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分配制度,学会合理消费,这有利于我们增强爱党爱国的情感,认清肩负的使命,也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融入社会。第一框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 ㈠感受身边的变化(活动)杨妈妈的帐本(讨论)(1)杨家的帐本反映了我国的经济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从帐本记载的内容、方式等方面,比较杨妈妈与女儿的帐本有哪些差别?这些差别说明了什么?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既体现在祖国的巨大变化上,也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1、“三步走”战略目的: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出发点:我国国情(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具体内容: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2、“两个100年”的目标到建党100年时(本世纪头20年),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建国100年时(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0世纪末)注意: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横的小康㈡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济制度1、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国有经济的含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地位:积聚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担负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重要任务作用: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集体经济的含义: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地位: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体现共同致富的原则;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2、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及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经济制度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性质决定我国要以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还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4、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第二框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㈠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1、我国的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2、分配制度的决定性应素:我国的经济制度在分配中注意的问题: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A、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鼓励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B、在不同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并支持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改革和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以后,党和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先富裕起来的东部沿海地区积极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经济㈡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从社会角度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将涌流从个人的角度看:抓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提供的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第三框学会合理消费㈠消费观念面面观人们的消费选择越来越多样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体现享受与发展需求的比重上升,不再仅仅局限于基本需要的满足,而是更加注重通过消费提升生活品质,追求更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㈡学会理财合理消费学会理财是我们必备的生活技能学会合理消费原因:作为中学生,我们的社会阅历还不够丰富,自己选择商品的能力还比较弱,应更多一点理性,少一些盲目具体做法:A、在消费前,我们可以先做出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避免非理性消费,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购买物有所值、经济实用的商品;不与周围的人进行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B、在消费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用环保的眼光选购商品C、适度消费,提倡节俭教学反思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多媒体平台,力图创造宽松的、自由讨论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探索在教师指导下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摘果子”,摆脱了教师的说教,使学生深受启发。学生在看到那些令他们震撼的图片后,纷纷表示自己的零用钱太多了,没有想过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想父母挣钱的艰辛,没有想过还有很多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们,没有想到还有很多失学的儿童,他们表示一定要节制自己的开支,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而且要多捐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同时表示一定要父母、老师监督自己。他们还想到了消费不仅仅是个人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全社会都应该行动起来,适度消费、合理理财,建立节约型社会。第八课《投身于精神文明的建设》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我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中心环节和基础工程;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感受中体会到,先进文化建设无论对于个人、单位还是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感悟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现实意义;认识到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体会“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什么样的人、自己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自觉做“四有”公民。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觉抵制各种落后、腐朽的文化;反对形形色色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做法;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告别各种不文明行为,做一个文明的现代公民;珍惜受教育的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实际行动投身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理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3)、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既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研究,又要从理论上进行提升;用几个具有关联性的典型材料把一堂课的内容贯通起来;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各种负面现象。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四、课前准备让学生搜集有关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材料,教师还可以从教育对综合国力的影响、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等方面让学生搜集生动活泼的材料,进行形式多样的探究,教师搜集学生平时闪光的语言感人的事迹、所在地区典型的人和事五、设计依据(1)课标要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学情分析①对要不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观点比较模糊②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居于主导地位,但中学生容易受不良文化的诱惑,引起思想上的困惑(3)总体意图 通过教学,在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等问题上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和正确的引导,同时通过教学,给他们以入情入理的引导和启发,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他们的头脑,从而更好地全面理解建设中国先进文化。六、教学活动设计导入:播放〈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让学生体会给自己带来的心灵震撼第一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㈠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设置生活中的情景并让学生补充:上公交车时你推我搡,互不相让;有人在公共场合因为一点儿事大吵大闹;遇到困难向人求助时,无人理睬;……思考: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对我们自己、对他人的生活和情绪有何影响?我们应该怎么做?结论:无论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单位,还是一个地区,物质上不能贫穷,精神也不能贫穷。1、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只有三者协调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3、文化的概念(或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4、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问题:(方向问题)(介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也是繁荣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5、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㈡中心环节和基础工程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一是思想道德建设;二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2、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3、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目标4、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重要内容5、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总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同 等重要,不可偏废。第三框灿烂的文明之花㈠神州开遍文明花材料:(徐本禹——点亮心灵的火把)结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我国人民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也是加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形式:“创三优”活动;“文明户”评选;“三下乡”活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积极作用: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㈡细微之处见行动活动:〈变味的贺卡〉[学生列举身边的事情]1、辨别各种消极文化并自觉抵制活动:〈在社区交流会上……〉分析反映了社区的哪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2、积极参与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第四单元满怀希望迎接明天 一、本单元的地位本册的教学的主题是“责任与使命”,即重点探讨个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在了解基本国情、基本国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认识到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报效祖国。这部分学习内容,意在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感,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精神。作为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还要帮助学生解决在人生发展阶段上一些重要的问题,如实现个人理想的问题,如何应对即将来临的中考问题,如何选择未来的人生道路问题,如何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等。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以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作为全书的落脚点,体现了对学生成长的关注。全书按照个人——国家——个人这样的逻辑结构,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关怀的人文精神。二、探究活动1.主题探究活动“放飞我们的理想”。2.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生活还比较困难的家庭,了解其具体困难,写出自己的观感并相互交流。3.收集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为祖国独立、富强无私奉献的事迹,从中感悟其理想信念的坚定性。4.画“理想树”的活动。三、课时安排新授10课时探究1---2课时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我们的最高理想,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大力倡导和弘扬艰苦创业的精神。2.能力目标结合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历史,感悟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从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的精神境界等方面把握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内在关系;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既要看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这一历史性成就,又要看到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认识到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们青少年承担的历史使命的角度,体会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的重要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断奋斗的历史,确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价值目标; 结合我国人民衣、食、住、行、用等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增进对社会主义的情感;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为什么说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确立,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请结合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理想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感悟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逐步确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请教师注重从生动的、富有启发性的材料中引出令学生信服的科学结论。善于从学生能接受的角度解答学生的疑惑、消除一些误会。理想的确立、艰苦奋斗精神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不必求一时之功,而宜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场合将教学内容生动地渗透在学生的日常活动中,以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四、课前准备对自己的未来有哪些想法?对于未来社会有什么样的向往?美好的向往如何才能变成现实?可以围绕这些理想、信念等问题设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在课堂上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如家庭大致收人情况、父母亲对自己生活方面的要求、自己一个月的花销等,以利于在讲述艰苦奋斗等内容时启发学生进行交流、探究。五.本课内容安排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依据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2)学生面临的问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共产主义社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奋斗了几十年,共产主义理想为什么还没有实现?如何看待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与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什么一些地区、一些人的生活还不是很理想?在二十一世纪,为什么还要提倡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些问题在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只有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和认识这些问题,才能引导他们更好地认识我们国家的国情,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四有”新人。六.教学活动设计第一框我们的共同理想(一)板书设计(二)教学过程1、导入:理想是什么样子呢?过程:1)阅读教材P110一位中学生、一位老太太、一位女士和一位老大爷的回答2)谈谈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谈) 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激发学生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向往之情,从而为过渡下文要讲的最高理想做准备。2、讨论:从无数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理想献身的事例中,谈一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认识。过程:1)学生分小组讨论2)将学生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成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就在于它所具有的不可替代先进性。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才凝聚起无数优秀分子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洪流之中,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3、感悟:过程:1)从居民住房、生活环境、汽车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祖国重大建设成就等四个方面提供的一组照片和说明材料,从提供的反映人们的服装、饮食、住房、电视等四个方面的一组老照片,感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2)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再感受一下:A、今天他们所穿的服装是什么样子?B、买牛奶要不要排上长长的队?C、是不是几家围坐在一起看电视?D、住的房子如何?3)请他们尝试制作一组照片,切实感受一下。目的是让他们更好地体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的道理,更好地体会书本上的知识。4、交流体会:我们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过程:1)结合书本提供的我国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材料,让学生分析、体会。2)请学生谈谈自己生活环境中还存在哪些问题?还存在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目前我国达到的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的小康这一现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5、畅谈未来:过程:1)请学生从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四个方面,还可以从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国外的联系等方面想象2020年我们国家的美好远景。2)引导学生思考美好理想的实现需要哪些条件?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更深刻地体会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同时,有利于从多个方面把教材知识贯穿起来。(三)教学反思:第二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一)板书设计(二)教学过程:1、查一查,议一议:过程:1)课前要求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教材中所列举的格言警句的出处及大意。2)归纳教材中列举格言反映的共同主题。3)请学生列举出与上述主题一致的名言警句。4)课前要求学生查找我国古代反映艰苦奋斗精神的神话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课上进行交流。目的是引导学生感悟蕴含在这些格言警句中的深刻道理,并与教学内容有机地联联系起来。2、、忆一忆,说一说:过程:1)请学生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忆一忆井冈山革命斗争、长征、延安大生产运动。2)说一说在这些运动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种种困难,以及中国共产党如何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感悟中国共产党对艰苦奋斗精神的继承和弘扬。3、辩一辩:教材P117关于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问题的两个观点目的是引导学生从个人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基本国情和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挑战等多方面进行探究,有利于他们从自身的感悟中体会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道理所在。4、读一读《两代“铁人”的故事》过程: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两代“铁人”的故事。2)议一议从两代“铁人”的身上,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在学习上顽强拼搏、不断进取的精神是艰苦奋斗精神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时代赋予创业精神的新要求。5、结合实例,对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加以评析。过程:1)学生阅读教材P119提供的材料。2)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对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加以评析。目的是通过这一探究活动,将艰苦奋斗的精神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行为。6、反思、导行:过程:1)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思考这些行为存在的原因。2)引导学生思考:在今天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在将来的工作中,我们又该如何做?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加深对本课所学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学生的知行合一。(三)、教学反思:第十课《选择希望人生》 一、本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想的含义;理想的重要作用;实现理想的途径;学习压力带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导致考试焦虑的原因;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今天的青少年面临越来越多的选择;进行合理选择的方法和策略;当今时代对青少年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终身学习的意义。2.能力目标理解理想的重要性;能找到自己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掌握实现理想的方法;觉察自己面对学习压力的各种反应;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学习压力;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调整对考试结果的自我期望;掌握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为自己作出明智的选择;接受社会新事物的能力,与团队合作的能力等;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人生理想,激励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感受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愿意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努力;认识到由于学习压力而产生各种反应是正常的;正确对待学习压力;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以积极的心态和行为面对考试;知道选择对人生的重要性,慎重地对待人生的一些重要选择,愿意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肩负民族振兴的使命。二、教学重点难点:考前紧张与考试焦虑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以学生的探究活动和老师的点拨指导为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去发现,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应对学生的活动提供情境,并加以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应针对学生思想认识中的误区和盲点进行点拨指导。四、课前准备本课的知识性内容并不多,关键是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在理想、考试、终身学习等方面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可事先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调查学生有关理想的想法,并进行归类,以作为上课的“引子”。调查学生在压力面前的反应。可把此项任务提前布置给学生,由学生组成小组,在较大范围内调查一般同学在遇到压力面前的生理及心理反应。这里的压力范围比较广泛,并不局限于学习方面,总结大家在遇到压力面前有哪些共同反应,并尝试分析出现这些反应的原因,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入。调查不同的人对考试的看法。不同身份的人对考试的看法也不尽相同。要求学生采访同学、老师、家人各两到三位,并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总结,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了解家人对“我”的考试期望。课前将此任务布置给学生,要求每位学生调查父母、亲友对自己中考所寄予的期望是什么,可以是某个具体的分数,也可以是某类学校等,以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正确面对他人对自己的期望。五、本课内容安排的依据(1)课标的具体要求 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立志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爱岗敬业、奉献社会。(2)学生面临的问题部分学生缺乏远大的人生目标;面临考试时,不同程度地陷入考试焦虑;缺乏选择的策略和勇气;缺乏学习积极性等。六、教学活动设计:第一框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一)板书设计:(二)教学过程:1、绘制自己的理想树:过程:1)让学生回顾自己小时候的理想。2)请学生谈谈自己现在的理想。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理想接龙”,每个人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理想并相互交流。3)指导学生画出自己的理想树。教师可让学生在纸上画一棵树,留下足够的空间填写学业、事业、家庭、休闲、自我成长方面的目标,并在全班进行交流。提醒学生保留这棵理想树,在本框最后一个活动中将会继续使用。目的是帮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确立更为明确的奋斗目标。2、“小张报考研究生”过程:1)指导学生阅读小张的故事。2)引导学生思考后面的三个问题,在全班进行探讨和交流。3)在全班交流后,教师进行总结:缺乏理想,就会使人缺少内在的激励,缺少前进的动力;有了理想,人生就不会迷失方向,就能在新的希望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目的是正反两方面引导学生认识理想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人生的积极意义。3、“他们的理想能够实现吗”过程:1)呈现三个情境。2)分小组探讨后面的问题,每个人充分发表意见。3)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总结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差距的原因。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外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局限,理想和现实之间总会有些差距,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付出艰辛的努力。4、“从老师到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过程:1)呈现故事情境。2)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对后面问题的认识。3)教师进行总结:要实现理想,就要把长远目标与具体行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知道自己现在该做什么,明确现在做的事情对实现长远目标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为着理想,需要对人生作出规划。规划既要尽可能长远,又要尽可能具体。 5、“杨振宁的故事”过程:1)指导学生阅读杨振宁的故事;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杨振宁为什么要中途放弃做实验论文的初衷?如果他不放弃自己的初衷,结果可能会怎样?这则故事对你的启示有哪些?3)在全班交流后,教师进行总结:理想的实现需要坚持不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盲目蛮干,而要掌握一定策略,特别是要善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具体理想作出适当的调整。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具体理想动态的、发展的。把理想变成现实,不仅需要长远规划,还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理想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推动理想的实现。6、“给理想树添枝加叶”过程:1)课前通知学生将前面画的理想树带来,并要求学生事先准备好绿色、黄色和红色彩纸。2)告诉学生绿色代表自己已经拥有的能力;黄色代表自己正在努力充实的能力;红色代表自己目前缺乏,还需要培养或学习的能力。将彩色纸剪成树叶的形状,提醒学生用树叶的大小来表示各项能力的需要程度。3)将树叶贴在理想树相应的位置上,并思考理想实现的可能性以及今后的打算。4)在全班进行交流,请一些同学上台介绍自己的理想树,教师予以鼓励,并提醒学生保留自己的理想树,让自己和这棵树一起共同成长。5)办一期壁报,让学生将自己的理想树展示出来。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确,理想的实现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做基础。通过这个“理想树”的延伸活动,帮助学生反省自己实现理想拥有能力的状况,鼓励学生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朝着理想一步一步迈进。(三)教学反思:第二框理智面对学习压力(一)板书设计(二)教学过程:1、“在压力面前的反应”活动过程:1)请学生回忆,在什么情形下感觉到压力的存在?2)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回忆:面临压力心里有什么感觉?身体有什么反应?抓住学生回答的关键词,写在黑板上。3)教师进行总结:学习生活中总会有压力的存在,因此而产生一些心理、生理方面的反应,是很多同学都会遇到的。面对压力要积极应对,不必担心,更不必害怕。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学习生活中总会有压力的存在,因学习压力而产生一些心理、生理的反应,也是很正常的,要正确面对,积极应对。 2、“面对考试的不同反应”活动过程:1)将三个情境呈现给学生。2)讨论后面的问题,教师进行总结。目的是是学生认识到,面对考试,态度不同对考试和考试成绩的影响不同,适当的压力非但无害反而有利。理解要使自己在学习中不断获得进步,一定的压力是不可缺少的。3、“对压力的认识”活动过程:1)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以往的生活中,是否有过面对压力反而表现得更好的经历。2)进一步探讨有关“压力”的说法,帮助学生认识适度的学习和考试压力有积极的一面。3)全班共同讨论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压力并不完全是坏事。有时候,压力反而会使我们表现得更积极,鼓励学生掌握缓解压力的方法。4、“考试焦虑来自哪里”活动过程:1)呈现小清的故事2)探讨后面的问题,在全班进行交流。3)教师总结学生陷入考试焦虑的原因,并帮助学生找到应对考试焦虑的方法。目的是引导学生分析陷入考试焦虑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探讨应对考试焦虑的方法。5、“考试观念大家淡”活动过程:1)将调查任务课前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调查几位学生、老师、家长,请他们谈一谈对考试的看法。2)在全班进行交流。3)教师将大家对考试的看法进行分析、总结,结合学生形成积极的考试观念。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对考试的看法,了解其他人对考试的态度,形成正确的考试观念。6、“现实水平和家人的期望”活动过程:1)引导学生思考课本上的四个问题。2)重点探讨如果家人对自己的期望过高,超过了自己的现实水平该如何正确处理。目的是帮助学生科学平评估自己的现实水平,善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查对考试成绩的期望值,不因家人对自己过高的期望值而产生老师焦虑感。7、“增强自身实力”活动过程: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提供的增强自身实力的方法。2)分小组进行竞赛,看哪些小组提供的增强实力的方法更多,更有效。3)提醒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摸索适合自己的方法。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增强自身实力的具体方法。(三)、教学反思:第三框未来道路我选择 (一)板书设计(二)教学过程:1、“生活中的选择”活动过程:1)教师说明:生活充满选择,每天我们都生活在选择中。让我们以一天为例,看看普通的一天中,会遇到哪些选择。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2)引导学生思考:以前遇到过哪些重要选择?这些选择对自己产生了什么影响?当前面临的重要选择是什么?应该如何面对?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充满选择,有些选择每天都会遇到,而有些选择则会对人的一生重要影响。2、“刘杉的苦恼”活动过程:1)将故事情境和问题呈现给学生。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全班进行交流。目的帮助学生认识到,选择多了当然是一件好事,但也对我们的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重要的选择是我们成长道路中必然要经历的,不同的选择可能会决定不同的人生道路,因此要慎重对待。3、“外来的声音和内心的呼唤”活动过程:1)教师说明:初中即将毕业,我们都面临着人生中一次重要的选择。是升学还是就业?如果升学,读哪一类学校?如果就业,将选择哪一中职业?对此我们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周围的人会有一些意见或建议。请学生将这些想法和意见记录在课本上。2)在全班进行交流后,教师总结:我们在进行选择时,常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要作出明智的选择,我们不仅要明确自己的想法,了解周围人的意见,还要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和策略。目的是帮助学生面临重大选择时,了解来自周围人的意见是什么,自己内心的愿望和想法是什么,学会处理两者之间的冲突,慎重作出选择。4、“小江的选择”活动过程:1)将故事情境呈现给学生。2)全班进行探讨和交流。在作出选择之前,该作出哪些准备?目的使学生认识到作出人生的重要选择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5、“填一填”活动过程:1)指导学生填写表格,并思考表格后的问题。2)分小组进行交流,教师随时予以指导。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全面衡量个人条件和外在条件是对未来作出选择的重要一步,帮助学生衡量自己在面对升学和就业的选择时,拥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以作出明智的决定。6、“困难的选择”活动过程:1)引导学生回忆在过去的经历中,自己认为最困难的一次选择。请学生在一张纸用文字或图画表现出来。2)分小组交流自己的作品,并说出自己感到困难的原因,以及自己最后是怎样处理的。 3)在全班交流后,教师进行总结,有时候作出选择是困难的,因为世界上没有完美的选择,而每一个选择都会带来响应的后果和责任。但我们只有自己作出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才能够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自身的选择能力。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作出选择是困难的,因为时间上没有完美的选择,而每一个选择都会带来相应的后果和责任,作为成长中的青少年应该自己作出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三)教学反思:第四框拥抱美好未来(一)板书设计(略)(二)教学过程:1、“您的知识更新了吗?”活动过程:1)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些小组知道的代表最新知识的名词最多。2)结合活动后面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探讨、交流,从而把握当今时代的特征,了解时代对青少年提出的要求。目的是通过列举代表最新知识的名词,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从中把握当今社会变化发展的总趋势,感受社会变化对青少年提出的新挑战。2、比一比:活动过程:1)在同学间进行竞赛,看谁能富有创造性地解决课本上提出的两个问题。2)探讨创新精神还可以表现在哪些方面,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时时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体会创新精神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创新精神。3、“王选谈团体精神”活动过程:1)呈现课本上的故事情境。2)分小组讨论交流后面的问题。3)在全班交流后。教师进行总结:社会发展需要发挥优势个人的聪明才智,同时更需要发挥团体的力量。因此,在平时我们就要培养自己的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目的使学生认识到团体精神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4、“说一说”活动过程:1)老师提出问题:飞速发展的社会,对我们青少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前面提到的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以外,我们青少年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2)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及时进行总结。 目的是帮助学生思考飞速发展的社会,对青少年的素质了哪些更高的要求,使学生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5、“填一填”活动过程:1)请学生根据个人的知识填写表格。2)分小组进行交流。3)教师总结,社会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不断对我们提出新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青少年只有不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才能肩负起民族振兴的使命。6、“许振超谈学习”活动过程:1)了解许振超的故事。2)探讨、交流后面的三个问题3)教师总结终身学习的意义,鼓励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许振超的事迹,理解终身学习的意义,拓展对“学习”内涵的认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7、“回顾和总结”活动过程:1)教师提出问题。2)请学生思考并进行交流。3)教师总结:学校学习不仅使我们掌握了知识,而且增强了学习能力。(三)教学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