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创新教育在话题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创新教育在话题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为具有指导意义的中、高考作文也是这样一步步蜕变发展的——由命题作文到半命题作文,再到材料作文,直至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张扬个性”的话题作文,无一不是在一步步解开羁绊、砸碎枷锁,以期能让学生放开心灵和手脚,跳出最美的“舞蹈”,释放应有的才情。这无疑是给学生的一个福音,也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大变革和进步,同时,也给我们的作文教学提出了新课题——如何指导学生写出、写好话题作文?尽管多年的教育教学使我们在作文教学上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这些经验必然会对新的“话题”产生影响。好的方面:“话题作
2、文”也是作文,再怎么的也脱离不了写作的大范畴,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能技巧,有了丰厚的底蕴,必能游刃有余;产生的冲击:不能很好地领会“话题”之“新”在于“张扬个性”,最大可能地让学生发挥自身优势——这也是我们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要求——固有的教学模式化势必束缚住老师和学生的手脚,遇事不容易放得开,不能或不敢越“雷池”半步,亦步亦趋,唯恐有失。这个转型期间,也许会像缠了一半刚放开小脚一样别别扭扭吧。 二、尝试“一题多体”的训练是好的过渡 接触话题作文之前,我训练学生较多的是“一题多体”的写作,即同一个题目、不限文体
3、的写作训练。如:我让学生以《读书真好》为题,同时写两篇文章——记叙文和议论文各一篇。这样,学生在同一个题目前会强迫自己形成两种思维方式——形象和逻辑思维,继而相互作用。类似的训练,使得学生初步感知“一事可叙议,风韵两相宜”的妙处,也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拥有自主权的欣喜,同时为后面过渡到话题作文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设计得当训练“话题”,是写好话题作文的起步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话题作文是新鲜的,也是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不过在理解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它和命题作文或材料作文搅在一起,以致于写出过于生硬甚至
4、偏题的文章,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训练过程中,要依据学生实情(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循序渐进,设计出适合学生写的“话题”,使学生逐步认识并掌握什么是话题作文,如何写好话题作文,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1999年开始接触话题作文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简单地将别人的“话题”,顺手拿来,简单指导,便开始让学生写,结果不尽人意,收不到预期效果,多次评讲,也读范文,还是不够理想,思来想去,我找到原因:学情不同,是不可以照搬的。要想学生创新,教师必先得有新的思路。之后,我便针对自己的学生设计相应难度的
5、“话题”,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我最初设计的是这样的话题:“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地图,按地域分,有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江苏省地图、南京市地图……按用途分,有旅游地图、交通地图、教育地图……按性质分,有……”请以“地图”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500~600字左右。 四、培养创新思维,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 有了好的话题,还得有活跃的脑筋,这样一个话题才能开阖自如。所谓活跃的脑筋,也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这样我们才可能看到个性十足、赏心悦目的文章。 其实,作文是一
6、种技能,而作为一种技能,“它可以是一种被创造利用的技能,也可以是一种扼杀创造、重复他人的一种技能”。要想使学生具备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育的主导者,老师必先得具备创新眼光,然后才能运筹帷幄。 在一堂作文课上,我拟了这样一个“话题”:结合街头的一则公益广告:画面上是两只相差不大的小手,稍大的小手提着一只书包,从画面右上方伸向中央,稍小的小手从画面左下方伸向中央,看来是要接过书包。就在画面上方,斜着是一行字:她把希望让给了弟弟,谁来给她希望?整个画面是黑白的。我把这幅广告只截取了中部图画部分放大贴到黑板上,让学生以这
7、幅图为话题,写一篇文体不限的文章。 在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上,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我觉得具备创新思维不仅是话题作文,在其他各种类型的作文当中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的精神 结合孟子所说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名句,培养学生敢于怀疑的勇气,甚至敢于对名家学说提出疑问的精神。当然怀疑是建立在多思善想的基础上的,因为:“多思多思多多思,思中智来”,告诉学生“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 (三)培养学生讨论习惯,并具备争辩的勇气 让学生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讨论或辩论
8、,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是激发和促进创新思维的最好形式。我采用的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是:创设类似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的情境,由学生当主持人,就某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谈自己的经历、认识、体会。大家围坐在一起,以聊天的形式进行,相互提醒、相互补充,气氛热烈而轻松;再一种是较激烈的:为有话想说者搭设“擂台”,让他一人在讲台上谈自己或他人的经历及自己对此事的认识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