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针灸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针灸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寻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将8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入针刺配合康复训练组(A组)46例、康复训练组(B组)46例2个研究组。用FuglMeyer(FMA)评分系统评估患者运动能力,用改良Barthel指数(巴氏)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研究其治疗前后变化。结果各组治疗后FMA、巴氏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各组之间治疗后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极大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机能恢复,是目前治疗脑卒中的高效率治疗途径之一。
2、 【关键词】脑梗塞/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方法;康复 随着我国人民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并在存活的患者中,约75%左右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能力,40%的患者中度致残。患者残留某些大脑功能障碍,包括认知障碍、预言功能障碍、心理或情感障碍灯,但最常见的该是运动功能障碍,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严重负担。笔者收集2008年1~11月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脑卒中偏瘫患者行早期针灸结合现代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一般资料82例患者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神经内科、中医科病房:入选对象为脑血管病早
3、期恢复期患者。82例患者均采用简单随机法(抛硬币法)分为治疗组(A组)49例,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58.35±7.96)岁,病程(7.45±4.6)d,开始针灸时间,(12.3±4.5)d,最终脱落3例治疗组患者,最终治疗组患者为46例。对照组(B组)46例,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57.36.83±8.59)岁,病程(7.23±3.9)d,开始针灸时间,(11.9±5.1)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神经缺损程度方面,经统计学χ2检验和t检验,(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A组与B组开始针灸时间及疗程相同)。 1.1.2诊断标准中医
4、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诊断标准[2]。 1.2纳入标准①年龄51~75岁之间;②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1996年制定《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进行诊断;有脑CT或MRI结果的支持,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③选中风恢复期14d~1个月患者:Brunnstrom脑卒中恢复级在0~Ⅱ级的AshⅠ-Ⅱ):针刺治疗主要以背腧穴和夹脊穴为主,斜刺深度约1~1.5寸,每次施针穴位患侧约
5、十五穴位,以电针中强刺激量,时间30min。每次针刺完毕即刻做左右翻身康复训练,对其疗效不佳者可采用刺而再刺,加大针刺刺激量。针刺完毕即刻进行躯干肌的康复训练。 痉挛期(BrunnstromⅢ-Ⅳ):以头针和颈项穴位治疗为主,并针刺背部五脏腧穴和督脉大椎、穴位,配合腹针隔日治疗一次,局部则以上下肢阳经穴位。严防针刺后出现肌痉挛。 恢复期(Ⅴ-Ⅵ):在针刺过程中根据针刺疗效的反应以寻找最佳有效穴位,并调定针刺量的大小,紧密结合肢体康复锻炼(在患肢能微动的条件下);进行针刺后运动、再针刺、再运动的方法。 1.4.2康复组。运用神经发育疗法如Bobath、Brunnstr
6、om、Rood技术、进行功能康复训练指导。 软瘫期:加强护理,使患肢处于正确位置,采用床上抗痉体位,定时变换体位,同时鼓励患者利用健肢在床上进行主动的被动运动,如桥式运动、夹腿运动、自助上肢伸展和伸屈肘训练。 痉挛期:采用抗痉挛手法和诱发分离运动的训练,配合中医的康复按摩,缓解关节、肌肉的痉挛,以控制肌痉挛,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 恢复期:指导患者进行更具选择性的主动运动和速度运动的训练,如三级坐位、站位平衡训练和步行、上下楼梯训练;同时继续控制肌肉痉挛。 注:两组康复训练方法相同,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 1.5疗效观察 1.5.1疗效评价标准 1.5.1.1以
7、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运动障碍严重程度,即运动评分<50分为Ⅰ级,为严重运动障碍;运动评分在50-84分为Ⅱ级,为明显运动障碍;运动评分在85-95分为Ⅲ级,为中度运动障碍;运动评分在96-100分为Ⅳ级,为轻度运动障碍。[3] 1.5.1.2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采用Barthel氏ADL指数法,≤40分为完全或大部分依赖他人;41-60分为部分依赖他人;≥61分为生活自理[4]。 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收集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构成比),推断性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