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例脊髓型颈椎病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36例脊髓型颈椎病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ID:9677222

大小:5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5

36例脊髓型颈椎病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临床分析_第1页
36例脊髓型颈椎病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临床分析_第2页
36例脊髓型颈椎病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临床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36例脊髓型颈椎病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36例脊髓型颈椎病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前后受压型颈椎病的方法。方法:对36例脊髓前后受压型颈椎病患者Ⅰ期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和前路减压一体化颈前路钢板融合器(PCB)置入术,术后3~24个月经JOA评分、Nurick分级、颈椎影像学检查评估疗效。结果:36例全部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6.7个月;术后JOA评分从术前7.3±1.7分提高到了16.2±0.8分(P<0.05),改善率为91.8%;Nurick分级从术前的2.8±1.2级改善到

2、术后的0.7±0.8级(P<0.05);X线检查证实前路植骨块及其内固定材料无松动、移位、脱落、下沉;术后5个月,前路植骨开始融合,最终随访融合率为93.25%。结论: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采用前后路联合Ⅰ期手术治疗,可达到椎管充分减压,颈椎获得可靠的稳定性,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有利的条件,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较好的手术方法。【关键词】颈椎病;前后路联合手术;临床分析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CSM)以椎间盘退变为主要病理基础,引起相邻椎节椎体后缘

3、骨赘形成,对脊髓及附属结构、血管产生压迫,从而因颈椎退变导致脊髓受压或(和)脊髓血供障碍[1],引起与之相关的脊髓障碍的脊髓病。本病常引起不同程度的四肢瘫痪,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脊髓前后受压型颈椎病行单纯前路或后路手术,难以彻底减压,手术效果差,常需Ⅱ期手术。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我们对36例脊髓前后受压型颈椎病患者行Ⅰ期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和前路减压一体化颈前路钢板融合器(PCB)置入术,短期随访疗效满意。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31~79岁,其中31~4

4、0岁3例,41~50岁9例,51~60岁15例,61~70岁6例,71~79岁3例。均为脊髓型颈椎病,其中9例有明确外伤史,3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四肢瘫痪症状,均行X线、CT或MRI检查确诊。术前常规作气管推移训练,直至可触及颈椎体前部。1.2手术方法1.2.1后路手术采用全麻或局麻,取侧卧位或俯卧位。取长度约为12cm的后正中切口,术中清楚暴露出C3~C6棘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使用磨钻或椎板咬骨钳行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术后切口放置引流管,于24小时后拔除引流管。1.2.2前路手术可在后路手术完成后翻转

5、患者体位继续进行,亦可于后路手术后1~2周进行。采用局麻或全麻、选择颈前横切口或胸锁乳突肌前缘斜行切口,术中以C臂X线机透视定位。根据病变节段数目,单节段切除病变部位椎间盘,两个节段以上则行多节段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除术。若后纵韧带骨化,根据病变范围予以切除。植入自体髂骨,也可以植入放有自体骨块的钛笼。选择合适长度的PBC钛板对其行内固定。术后密切观察切口情况,24~48小时内拔除引流条或引流管,患者需戴颈托固定2~3个月。2结果36例患者术后切口无明显异常,均在术后48小时内拔除引流条或引流管,切

6、口Ⅰ期愈合。3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为术后3~24个月,平均16.7个月。28例为单节段融合病例,4例为2个节段融合者,4例为3个节段融合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JOA(17分)评分法及Nurick分级法进行评价,结果分为5级,改善率≥80%为优,79%~50%为良,49%~5%有效,<5%无效,恶化和症状加重。手术前后JOA改善率为91.8%。JOA评分和Nurick分级情况见表1。表1患者JOA评分和Nurick分级间的比较术后3、6、12、24个月随访,行X线、CT或者MRI检查,观

7、察内固定有无移位、脱落或者松动,植骨处上下缘与上下椎体之间有无新骨形成等指标,以判断椎间融合的效果。X线照片显示所有患者颈椎序列正常,后路单开门无再关门现象发生,无内植物松动、断裂发生,所有植骨椎间隙最终都取得融合。后路手术后CT检查可以发现脊髓压迫解除,椎管明显宽敞,前方致压物依然存在,椎板开门角度合适。前路手术后CT检查可以明显显示前方致压因素已经解除,椎管通畅(图1)。患者术后症状均明显好转。图162岁男性颈椎病患者手术前、后MRI扫描图像效果比较A:术前矢状位MRI扫描显示C3~C4椎间盘突出

8、,硬膜囊和脊髓受压明显;B:术前冠状扫描发现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膜囊和神经根;C:后路椎板成型术联合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术后CT扫描,可见椎管通畅;D:术后C3~C4椎间盘节段CT平扫发现原椎间盘突出节段已经充分减压,前方可见内固定金属影。3.1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的优点脊髓前后受压型颈椎病受到来自前方的椎间盘或椎体后缘增生骨质及来自后方肥厚、折叠的黄韧带压迫,应先行后路椎管成形减压,使颈髓后方空间增大,后行前路手术,因此时颈髓可向后方轻微漂移,则增加了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