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诊客观化研究进展

中医问诊客观化研究进展

ID:9674845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5

中医问诊客观化研究进展_第1页
中医问诊客观化研究进展_第2页
中医问诊客观化研究进展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医问诊客观化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医问诊客观化研究进展作者:许朝霞,王忆勤,刘国萍,李福凤,燕海霞,郭睿【摘要】  从中医问诊症状术语描述及其内涵的规范、中医症状量化分级、中医问诊信息采集的规范、中医问诊信息的规范化处理等方面对中医问诊客观化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关键词】问诊规范化  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外对四诊客观化的研究日益深入,取得不少进展,使四诊所获得的信息资料能够进行一定的定量定性分析。问诊在四诊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因其受医患双方的主观因素影响最大,其客观化、规范化研究也就有一定的难度。近年来,许多学者对问诊客观化、规范化研究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概述如下。  1中医问诊症状的规范

2、化研究  中医问诊症状包括主观症状和他觉体征,是人体发生病变的客观反映及构成中医证型的基础和辨证论治的依据,在诊断中至关重要。临床症状的规范化是中医病、证规范化的前提和基础,其现状尚不能满足科研与临床的实际需求,今后应加强其方法学的研究及研究成果的推广与使用[1]。目前中医问诊症状的规范化研究包括症状描述及其内涵的规范、症状的量化分级等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1中医问诊症状描述及其内涵的规范历代中医典籍都把症状描述作为医理阐述的重要内容。中国文字内涵深奥,故中医学对问诊症状的描述丰富多彩。临床上使用的症状名称比较混乱,一症多名、多症一名以及证症混淆等现象比比皆

3、是,应用起来无所适从,故问诊客观化研究首先是对症状的描述及其内涵的界定进行规范。  各种中医药辞典中涉及了一些症状方面的内容。一些专著涉及了症状规范化的内容,如:秦伯未编著的《中医临证备要》收集症状417条,赵金铎主编的《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收集症状500条,均对各症的概念、鉴别和辨证辨病意义有较详细的阐述。这对症状的规范化研究大有裨益,然而其系统性、涉及范围均较为局限。统编教材《中医诊断学》中症状的内容比较系统,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比较规范地使用所涉及的症状。2000年6月出版的《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新

4、增条目123条,共涉及各科常见症状623条,每一症状条目,都按“概念”“鉴别”“  3中医问诊信息分析方法的研究  问诊被视为“诊病之要领,临证之首务”,是中医辨证的重要依据。中医辨证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临床上往往因为医生经验的不同辨证也有所差异,科研中也因遵循辨证标准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结果,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研究的发展,因而建立统一的、客观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成为目前中医药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医问诊信息分析方法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医辨证的客观化、规范化起到积极作用。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

5、对中医四诊客观化的深入探索及新的成果不断出现,为中医规范化、客观化研究做出了许多创新性的尝试,亦为中医问诊信息分析方法的规范化研究提供新的途径。  中医诊断是基于中医知识的推理过程,是把机体看成一个统一整体,直接找出输入、输出的关系。这些关系是从大量的实践中总结出来,能反映一定的客观规律性,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疾病诊断是医生的最基本的工作,中医专家系统就是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来模拟中医专家的综合、分析、判断等处理中医临床四诊信息的过程。也就是将四诊或其他诊断信息输入计算机,中医专家系统将模拟医生的思路进行辨证施治,从知识库中提取中药或针灸的治疗方案。自从20世纪70年

6、代关幼波老中医诊治肝炎的专家系统诞生至今,中医辨证系统已经遍及中的内、外、妇、儿、五官以及针灸等各科[18],技术涉及多维空间数学、贝叶斯网络、神经网络等现代数理、统计及计算机等专业的理论及方法。包含了许多的核心理论和方法。如:基于多维空间数学模型的智能化辨证论治研究[19],广泛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中医辨证系统[20~23],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和决策树方法进行中医证型分类,采用基于信息熵的决策树算法[24],基于粗集理论的中医诊断模型的建立[25],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中医专家系统构建[26],基于模块化思维的模糊ISODATA中医证候诊断体系[27],基于隐结构法的

7、肾虚辨证模型的研究[28]等,相关研究不断涌现,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丰富了中医问诊信息分析的方法。  4回顾与展望  综上所述,目前中医问诊规范化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①中医问诊症状的规范化,包括症状的描述及其内涵的的规范、症状的量化。②中医问诊信息的规范化采集,包括量表的制作及使用、问诊采集系统的研制和使用。③中医问诊信息分析方法的研究。这些也为中医辨证的规范化及客观化奠定了好的基础。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中医症状体征繁多,文字深奥,描述及内涵难以统一;没有统一的症状量化分级标准;量表的制作多是参考国外的资料,不能完全适应中医问诊的需要;中医问诊信息采集系统不够成熟和

8、完备;中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