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与“助”关系框架下中国志愿服务再思考

“求”与“助”关系框架下中国志愿服务再思考

ID:9673662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5

“求”与“助”关系框架下中国志愿服务再思考_第1页
“求”与“助”关系框架下中国志愿服务再思考_第2页
“求”与“助”关系框架下中国志愿服务再思考_第3页
“求”与“助”关系框架下中国志愿服务再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求”与“助”关系框架下中国志愿服务再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求”与“助”关系框架下中国志愿服务再思考张蕾芦恒摘要:志愿服务是基于“求”与“助”关系基础上的一个双向过程。民众有需求,志愿组织才能提供相应帮助。只有打通“求”与“助”通道,志愿服务才具有有效性和科学性。我国志愿服务在发展中存在“求助”不畅问题,主要是受我国传统文化观念和社会制度影响。本文在“求助”关系框架下反思志愿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关键词:志愿服务;志愿组织;求助关系;文化;社会管理一、中国传统文化与志愿精神界限1.中国志愿精神起源儒释道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我国志愿精神的形成与其有一脉相承关系。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爱”。《论语?

2、颜渊》中写道:“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的忠恕之道就是行仁,仁即为善行,与人为善,做到利人利他,协调社会。孟子将和谐社会描述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道家对至善的追求表现在,“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人人以善行相待,最终社会走向至善。佛家的善恶因果循环观点渗入到古代社会的日常生活,并影响人们的行为。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精髓是有着广济天下、乐善好施的福利思想取向。时至今日,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规范还影响着的中国人的行为和生活。2.中国传统文化对“求助”关系的影响传统文化对国人“求助”行为形成深刻影响。就人生态度来说

3、。余英时称中国文化是一种内在超越型文化。在儒释道思想中,都强调自省和修身,通过对外在规范的内化指导自己的行为。天命不可违,只有“顺其自然”,“随遇而安”。这种心态使人们的求助行动消极被动,有问题时情愿忍耐,或把问题归于命运,不愿做出改变或反抗。就社会互动关系来说。“差序格局”和“家庭本位”是传统中国社会样态,陌生人被隔绝在了熟人社会之外。当人们有困难时更倾向于向亲人和好友求助,而不是陌生人。志愿服务的发展困境之一就是要打破这种较为封闭的格局。就应对问题方式来说,梁漱溟认为中国人面对问题的态度及解决问题的模式是调和与持中,或是一种逃避。也就是常说的中庸之道,

4、带有相对主义倾向,为避免冲突或矛盾情愿不把问题提出来。我们国家有着悠久的慈善服务历史和精神传统,人们的助人行为是积极的。但由于传统文化观念影响,中国人在求助表达上具有消极被动性,不愿主动表达自身诉求,也不愿接受陌生人帮助。二、中国社会服务的传统公家模式受中央集权制度影响,中国古代社会的慈善救济活动主要由官方承担。早在西周时期就设立了专门实施救助、惠民政策的官职。后来的开仓赈灾、发放救济多是官府的义务。民间虽不乏私人慈善,如施医赠药、捐办学校等,但多是小规模行动。新中国成立后,单位作为国家及个体的中介承担了资源配置和社会管理功能,具有高度行政化性质。人们所需

5、要的各种经济资源、社会支持、福利保障都被纳入单位的体系之中,组织成员依附于单位生存。改革开放以来,单位制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逐渐走向解体,单位所承担的功能开始向社会转移,社区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作为基层社会组织,社区实质上是政府行政职能的外延,社会服务依然由政府主导进行。纵观古今,中国社会服务活动长期由“公”家承担。在这种长期“公”的体制下,压抑了“公”以外的社会“助”的力量发展,直接导致“助”的体系和理念走向单一化,未形成多元的、现代化的“助”的主体。三、“求助”关系框架下的志愿服务反思1.志愿服务中需求表达受“阻”“求与助”的基础在

6、于“求”,志愿服务中需求表达受“阻”的表现在于民众有“需”而不“求”。首先,受文化观念影响,中国人具有“顺其自然”的意识及熟人社会传统,不习惯向熟人社会之外的群体求助;第二,由于处在长期“公家”社会中,中国人比较缺乏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习惯于被公家安排或指导,面对问题或困难时,缺乏主动性。目前我国规模较大的志愿组织多是具有“公”家性质的,针对的是宏观政策能涉及到的问题,无法顾及特殊情况。如果民众缺乏表达诉求的意识,就大大影响了志愿服务的有效性,使得志愿服务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具体的实践意义。2.志愿服务过程中的父权主义倾向志愿服务中,被助者有“求”于人,相对

7、弱势。父权主义源于权力的不平等性。表现为:第一,志愿者自认为提供的帮助和服务是被求助者需要的,其实事实并不总是如此。如汶川地震时,很多临时房屋门口都贴着“心理咨询禁止入内”。志愿者虽是好心,但他们的“服务”为灾民增加了更多思想负担;第二,作为资源提供者,政府和企业对资源使用拥有最多的实际话语权。若官方提供的资源由于行政程序繁琐而无法及时到位,处于弱势的被救助者也“不该”有怨言。这就在“助”的环节中出现问题,志愿服务本应建立在公共关怀基础上,但很多志愿组织缺乏独立性,对政府和企业有很强的依赖,在提供帮助上,更多的只是实施者而不是决定者。3.志愿服务的非专业性

8、志愿组织的兴起让更多公民愿意参加到公益行动中来,但有时被救助者有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