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664064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5
《宣痹汤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宣痹汤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分析膝关节滑膜炎是骨科常见病,多发于青壮年,临床表现为无诱因的关节肿痛,抗生素治疗无效,关节穿刺易复发,少数病例迁延不愈,转化为慢性滑膜炎甚至化脓性关节炎,严重影响关节功能。笔者于2005年2月至2006年3月期间,治疗本病11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10例均为门诊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治疗组75例。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11~61岁,平均35.6岁;左膝关节17例,右膝关节15例,双膝关节3例;急性滑膜炎28例,慢性滑膜炎7例。治疗组男52例,女23例;年龄10~63岁,平均37.
2、8岁;左膝关节36例,右膝关节30例,双膝关节9例;急性滑膜炎56例,慢性滑膜炎19例。所有病例均获得全程随访,随访时间为3月。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有膝关节突然肿胀酸沉疼痛急性发病史;膝关节肿胀,波动应指,浮髌试验阳性;关节腔穿刺可抽出大量淡红色洗肉水样黏液;镜检关节积液内含白细胞、红细胞、胆红素、脂肪和纤维素等,无脓细胞;病程两周以内为急性滑膜炎,两周以上为慢性滑膜炎;排除骨损伤、关节结核、关节炎、肿瘤等。其中20例在院外接受过关
3、节穿刺、静滴抗生素等治疗,有42例主要表现为肿胀,另68例除肿胀外疼痛显著。2治疗方法2.1对照组先行关节穿刺,抽出积液,注入2%利多卡因3mL、得宝松1mL、硫酸庆大霉素2mL,局部加压包扎,患肢制动;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诺福丁、鲁南贝特等口服,局部皮温高或血象偏高者予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口服。5d为1个疗程。2.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宣痹汤加减治疗,方药如下:防己15g、连翘10g、栀子9g、薏苡仁20g、蚕砂9g、半夏9g、泽泻10g、川牛膝10g。疼痛甚者可加姜黄、海桐皮;病程较长者加穿山甲。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5剂为1个疗程。治
4、疗1个疗程不愈者增加1~2个疗程。3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膝关节滑膜炎疗效标准评定。治愈:膝关节疼痛、肿胀、积液均消失,膝关节伸屈功能正常,上下楼梯及行走均无疼痛,浮髌试验阴性,3月后随访未复发。好转:膝关节疼痛、肿胀基本消失,膝关节伸屈功能正常,仅上下楼及下蹲时稍感疼痛,浮髌试验阴性。有效:膝关节疼痛、肿胀明显减轻,长时间行走后疼痛有时加重,浮髌试验可疑阳性。无效:自觉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无改变,甚至加重。3.2结果见表1。随访3月后,对照组复发4例,复发率11.43%;治疗组复发2例,复发率2.67%,经χ2检验(P<
5、0.05),表明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注:两组经χ2检验,与对照组比较*P<0.014讨论 关节滑膜炎的病因尚未明确,一般认为劳累、受凉或轻度的挫伤为局部诱发因素,呼吸道或泌尿系的病毒或细菌感染为其全身性诱发因素。其病理基础为关节滑膜充血、水肿、炎性浸润及多量的浆液性渗出,故临床表现为关节肿痛,但又与化脓性细菌感染不同,没有典型的红肿热痛,查血象不高,血沉正常或稍快,关节穿刺液多为黄绿色略混浊,镜下可见少量白细胞,无脓细胞,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1]。基于以上病理基础,对照组采取休息制动,关节腔内抽出积液、积血后,降低了关节
6、腔内压力,减轻了疼痛,改善了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在关节腔内注射的药物利多卡因有止痛、改善微循环、利于组织器官功能恢复的作用,得宝松注射液局部用药浓度大,起效迅速,无全身不良反应,具有强力抗炎、抗风湿、消肿的作用,并能减轻或松解粘连。治疗组采用标本同治,除以上治疗外,加用宣痹汤加减能迅速有效消除关节积液,而且不易复发。本病属于中医“痹证”、“鹤膝风”范畴,好发于夏秋两季,主要病机为外感湿热邪气,湿热蕴结于经脉,致经脉痹阻所致。临床表现为关节肿痛,局部皮温增高,活动受限,舌质红,苔白腻[2]。宣痹汤以防己为君药,防己有木防己和汉防己之分,木防己治风肿,汉防己治水
7、肿。《本草拾遗》有“治风用木防己,治水用汉防己”之说,《药性论》有“汉防己治湿风,手足痛,散留痰”之说。本方用汉防己,取其辛能宣散,苦寒降泻,以祛风湿、清热通络止痛;薏苡仁为臣,薏苡仁甘淡渗湿除痹。《神农本草经》曰:“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本草纲目》称其“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胜湿”,本方用以利湿清热健脾,疏导下焦;佐以连翘、栀子,味苦性寒,清热燥湿,祛除中焦湿热;半夏燥湿化痰,杜绝生痰、生湿之源;蚕砂味辛性温,可通可散,以祛风湿、疏筋缓急、止痹痛;泽泻利湿清热而不伤阴;使以牛膝引药下行。疼痛甚者,可加姜黄、海桐皮,姜黄温而兼苦,外散风寒湿邪,
8、内行气血,通经止痛;海桐皮味苦性不燥,祛湿通络止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