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的语法化历程探究

“给”的语法化历程探究

ID:9663922

大小:4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5

“给”的语法化历程探究_第1页
“给”的语法化历程探究_第2页
资源描述:

《“给”的语法化历程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给”的语法化历程探究关键词:给语义语法化虚化机制一、引言语法化通常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中国传统语言学称之为实词虚化。语法化既包括实词变为虚词,也包括意义具体的词演变为意义抽象的词。语法化研究包括四个维度,即:结构式语法化的研究、语法化模式的研究、话语标记语法化的研究以及与语法化相关的语义演变研究。本文主要从给字的语义的历时演变入手研究其语法化过程。二、给字语义历时演变概说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给作如下描述:1.动词:使对方得到;使对方遭受;容许、致使,用法与叫让相近;2.介词:引进交付、传递的接

2、受者;引进动作的受益者;引进动作的受害者;给我加动词用于命令句,同为我替我或加强语气;朝、向、对;表示被动,被;3.助词:直接用在动词前,用于口语。可用于主动句和被动句。以上三种词性的给分别记做给1、给2、给3。最初共时平面中给的多个义项在历时平面中体现出语法化演变历程,即:给1→给2→给3。给在上古是供给丰足的意思,其给予义是从供给义发展而来的。给1表示给予义在先秦时已出现,但那时表给予义的主要是与,因而给1并没有流行开来;明代时这种用法渐渐为人所接受;清代时,动词给1广泛流行,给1已经取代与占绝对主导。同时,给2也在悄悄萌芽。清中期,

3、给2的使用频率急剧升高,给又出现了新的虚词功能。给2通常是引出动作所指的对象,由于受语境影响,许多对象是不言而喻的,在经济原则的作用下介引对象常被省略,又或者动作根本没有明确的对象。当介引对象逐渐虚化、省略时,给2开始向给3转化,直至介引对象消失,给2完全虚化为给3。三、给的语法化及虚化机制1.给1→给2给1虚化为给2是给由动词虚化为介词。给作为动词,最初是单独使用的,给1是一个三价动词,表示给予义时要涉及给予者、接受者和给予物,常出现在双宾结构中。这时表达给予义的给1,是句子中的主要动词。例如:(1)给1他个枕头,他便睡下。《红楼梦》连动结构是诱

4、发给1向给2虚化的主要原因。给的双宾结构经常与其他动词构成V给的连动结构,该用法的长期使用促使给的意义虚化为引进交付、传递的接受者和动作的受益者,最终成为引进接受者和受益者的专门手段,变成动词的补语,从而完成了给1到给2的虚化过程。例如:2.给2→给3和谐是指某些成分的存在本来是为了同句中共现的相关成分保持语义、句法、逻辑、情态、语气等方面的前后一致性,随着对方的逐渐退化乃至消失,本方的存在也就失去了依据,从而自然而然地走上了虚化的道路。给2虚化为给3正是通过和谐这一虚化机制来完成的。清中期《红楼梦》问世后,给2的使用频率急剧增高,给2出现表使役义

5、和表被动义的用法,这为给2向给3的演变提供了可能。给2的主要作用是引出动作的接受者和受益者,在具体语境中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结合语境可以推知动作对象;二是动作本身并无明显的指向对象。当动作所指对象逐渐虚化、省略时,给2在语义平面上的功能就被削弱了,当介引对象消失时,与之相呼应的给2便正式虚化成给3。(4)黛玉站在炕沿上道:过来,我给2你戴罢。宝玉忙近前来。《红楼梦》(5)黛玉冷笑道:难道我也有什么罗汉真人给2我些香不成?《红楼梦》以上例句中的给为给2,动作所引出的对象你我的意义已经很虚(省略引出的对象,在结合上下文语境的情况下并不影响对句意的理解。),这时的

6、给2仍然有介词的性质。但是以下例句中的给后已经没有引出对象了,换言之,介引对象已经消失,由于和谐机制的影响,当介引对象消失时,与之共现的给2也失去了语义和句法功用,即给2失去了引进对象的功能。这时给2直接出现在动词前,虚化为给3。(6)姑娘一进洞房,早看见摆满一分妆奁,凡是应有的,公婆都给3办得齐齐整整。《儿女英雄传》(7)起来,舅太太便让他摘帽子,脱褂子,又叫人给3倒茶。《儿女英雄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