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663596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5
《小议当前居民个人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议当前居民个人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但是,在我国市场取向的改革日益深化的过程中,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出现了地区、企业和个人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这种趋势是好是坏,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就此问题谈一点看法。 一 十几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无论所有制结构还是分配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居民的收入普遍增加了,在增加的同时,也日益拉开了个人收入的差距,出现了少数高收人阶层‘据统计,到1992年,全国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的家庭已达400余万户,他们主要是城
2、乡个体户、私营企业主、部分演艺界人士、少数企业经营者等。而同期城镇居民年均收入每户却不足6000元,农村居民每户仅3000余元,年收入在200元以下的居民尚有1亿。低收入者主要是经济基础落后地区的农民、因停工停产而亏损的企业的职工、因病残、天灾人祸而丧失劳动能力的居民等。1992年城镇居民中20%的高收入户的人均收入与20%的低收入户的差距,由1991年的2.6倍扩大到2.8倍;其中10%的最高收入户的人均收入比最低收入户的差距由1991年的4,2倍扩大到4,8倍,个人之间的贫富差距由于高收入阶层的崛起明显拉大了。其次,居民储蓄构成中高收入户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截
3、至1992年6月底占全国人口80%的农村居民的储蓄存款占总存款额的26%,占全国人口20%的城镇居民的储蓄存款占总存款的33%,而占全国人口不到3%的高收入户的存款总额竟占总存款额的28%。高收入家庭的储蓄存款户均19500元,人均5400元,是全国人均存款额的2.6倍,城镇居民人均存款额的3.6倍,农村居民人均存款额的18.3倍。有资料显示,1993年高收入户的储蓄存款达到城乡储蓄总额的30%。可见,高低收入户之间的储蓄额也呈现悬殊的趋势。 事实证明,当前我国居民个人收入的差距正在逐渐扩大。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新分配机制的刺激作用。自从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
4、的多种分配方式以来,新的个人收入分配机制对劳动和经营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大幅度促进了效率的提高,从而使多劳者收入显著增加。例如,实行个人收入与经济效益高低挂钩及封顶;个人收入与市场劳动需求竞争挂钩,随市场需求浮动;充分肯定知识在生产经营中的价值等等。这样,个人收入与各自的技术水平和经营能力密切相关,每个人的潜能、智能都能得到表现,有知识、有能力的人便能在市场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而成为改革的首批大获益者,形成少数高收入阶层。由于他们的出现,拉开了个人收入和贫富之间的差距。 第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过程中,由于制度、体制、机制的不完善或市场法规条例的欠
5、缺,往往出现不公平竞争。那些经济条件优越的地区、部门、企业和处在有利地位的个人,往往能在竞争中获取大的利益。 第三,在市场经济实践中,有极少数人通过钻体制、法律的空子,通过进行走私贩私、偷税漏税、贪污索贿、盗窃抢劫,坑蒙拐骗、钱权交易等非法手段肆意掠取财富,成了暴发户。据估计,前几年中每年的非法收入大约有1000亿元,相当于我国GNP的10%左右。这种坏现象更加突出了个人收入差距的扩大。 第四,表现在城乡之间、工农之间个人收入差距的扩大,则与国家实行的农业政策、价格政策、税务分配政策等密切相关。例如,农业政策倾斜、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快、农副产品价格上涨慢与农
6、民收入低、收入提高不快就有直接关系。 此外,从深层次看,由于近几年农村经济向城市倾斜,农业向工业倾斜,出现了工业过热、摊子过大的现象,工业的发展超过了农业这个基础所能承受的能力,其结果必然是损害农业,侵犯农民的利益。近年来“打白条”、“乱收费”、“乱摊派”等现象更是严重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从而拉大了城乡、工农个人收入的差距。至于更大范围的地区、部门、行业间,由于各自的工资分配政策的不同,资金发放不等,即使劳动生产率相同、经济效益相等,但因工资、资金分配政策不同,也同样带来个人收人差距的扩大。 二 今天,面对日益扩大的个人收入差距,有人欢喜,有人忧。喜也好,忧
7、也好,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初期的必然产物。西方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等人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阶段以及收入分配的变化作了考察,得出这样的结论:各国在经济发展初期,收入差距会呈现扩大趋势,以此换取效率的提高;在经济发达阶段,收入差距则逐渐缩小,以维持社会的稳定。这就是“库兹涅茨”效应。我国正处于经济起飞阶段,也必定会出现个人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其实,个人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它的正反两重作用。从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看,首先,它会调动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投入积极性。工资分配彻底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工资收入的多少既同个人的劳动贡献相联系,又同企业的经营状况相
8、联系。扩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