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关于怎样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怎样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研究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志码:A:1673-291X(2010)31-0322-02 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以我们的母语为学习对象,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的;学习语文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要在学习过程中付出大量精力、做出艰苦劳动。学习必须以勤奋为基础,除此之外,还需要有学习的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积极参与,充满愉悦和快乐。所以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尤为重要。中国论文联
2、盟.L.编辑。 如何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做博学的学者型教师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面,能够做到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上要广泛摄取,而且成为一个开拓型、创造型的语文教师。应该走出教材,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吸取进步的社会主流思想,关注社会的进步发展,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去深入生活,深入社会。语文教学担负着学生德育、美育的教育。“为人师表”,教师是表率,教师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人格都影响着学生。一个有丰富知识,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先激起学生对他的崇敬,继而热爱他所教授的学科。“随风潜入夜,
3、润物细无声”,身教的奥妙就在于此。 二、善于运用传统文化,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习热情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次古诗词鉴赏,那悠美的意境,空灵、幽静的境界可叩醒学生那颗原本就敏感的心灵。台湾著名作家罗兰、三毛、琼瑶等都是年少就受到隽永优美的古文化熏陶。不妨与我们的学生也谈谈“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驾”,这无疑会激起学生对文化的崇拜感和对语文文学的兴趣。有了学生的主观感觉,语文教学就有了一个积极的基础条件了。 三、努力创造教学情景,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怎样让学
4、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工夫。 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使学生面临一定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问题才有求知,有求知和解疑才有兴趣的提高和强化。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引起学生注意,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诱发思考;这个过程极可能伴随而来的是问题的解决、能力的提高,又能反过来使学生体会到求知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有这样的体会,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地把自己深思熟虑的心得、见解告诉学生,学生兴趣并不高。往往是讲台上教师慷慨激昂、热情似火,台下学生却心如止水、无
5、动于衷。这就必须要求教师改变方法,在适当的时候创设“问题情境”,学习气氛就会大大改变。学生会对自己意想不到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想学、爱学。 “问题情境”为什么能起到这样好的效果呢?因为包含着未知因素的新问题能刺激学生认知冲突,能在学生中引起认识上的论争,能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究,这样就产生了一种内在求知欲。在原有的知识、能力与新接受的信息不相适应,产生矛盾时,就形成了一种力求统一矛盾、使心理状态趋于平衡的内在要求,问题的解决使求知心理得到满足,就产生更深一层次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有目的地设置问题,形成不同的问题情境,
6、从而引起学生认识矛盾,造成一种积极的心理紧张,是使学生发展兴趣,加强思维训练的好办法,对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也大有裨益。 2.教师以学生质疑提问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讨论。有时学生的质疑比教师的设疑更能引起学习兴趣,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更切合他们的实际水平。学生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提出有见地的问题,这过程本身就会引起其他学生很大的兴趣,因为其中须经历一番高质量的思考过程。教师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质疑并采纳其中一些问题作为“问题情境”的起点,这是推动学生求知,提高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 四、教师授课要有艺术性,使课堂更具吸引力 教师课堂
7、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即看其讲授的艺术(包括组织教学艺术和讲授语言艺术);较高水平的讲授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部分学生对语文厌学的原因分析,其中就有教师方面的因素,如:讲授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学生听,长此以往,不但使本来就视语文学习为“苦”的学生产生不了兴趣,而且也会引起“乐之者”的厌学情绪,这是一个值得语文教育者注意的问题。 六、恰当实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中国论文联盟.L.编辑。 多媒体教学具有设备电气化、教材形声化、表现多样化的特点,使它的使用拓宽了教学的时空,增加
8、了学生的学习范围,扩大了教学容量。形象化的教学,借助电、学、形、声的神奇配合,使得教学形式更直观、更形象,教学效率更高,更为重要的是它能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确保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