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转变与人口红利分析

中国人口转变与人口红利分析

ID:9658068

大小:6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4

中国人口转变与人口红利分析_第1页
中国人口转变与人口红利分析_第2页
中国人口转变与人口红利分析_第3页
中国人口转变与人口红利分析_第4页
中国人口转变与人口红利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人口转变与人口红利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人口转变与人口红利分析中国人口转变与人口红利分析  一、我国的人口转变过程  十九世纪初期,欧洲一些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开始出现长期下降的趋势。随着死亡率的下降,生育率在十九世纪中期左右也开始下降。由高生育率、高死亡率的人口再生产模式,经过死亡率和生育率的先后降低,最终实现低生育率、低死亡率的人口变化过程被称为人口转变。人口转变在现代世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一些学者甚至认为,只有将人口转变作为核心,才能真正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口再生产模式也经历了上述人口转变过程。  在死亡率方面,中国人口的预期寿

2、命经历了迅速提升的过程。如图1所示,根据联合国人口司的估计结果,在1950~1965年间,我国人口预期寿命相对稳定,在45岁上下波动,而女性预期寿命比男性略高,但差别不大。可能受三年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1960~1965年间的男性预期寿命降为42岁,而女性预期寿命则略有上升。预期寿命在1965~1970年则上升至59.4岁,1975-1980年进一步上升至64.6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死亡率虽然上升速度相对缓慢,但仍处于上升阶段。在2005~2010年期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2.7岁,其中,男性预期寿命为71.

3、1岁,女性为74.5岁。  在生育率方面,我国人口经历了阶段性下降过程。如图2,根据联合国人口司的估计结果,尽管我国总和生育率在1955~1960年有所下降,但在20世纪50、60年代一直处于每名妇女生育5.5~6个子女的高水平上。高生育水平和低死亡率导致人口迅速增长。1973年,第一次全国计划生育工作汇报会确定了晚、稀、少的人口政策方针,并提出了晚、稀、少的计划生育政策。这一政策后来经过完善,发展为以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为主要内容的人口政策。这一政策对生育率的降低起了重要作用。20世纪70年代总和生育率从5.9降至2.9,在20

4、世纪80年代生育率似乎停止了下降,总和生育率一直处于2.6左右,直到20世纪90年代,生育水平才出现了进一步下降的趋势,总和生育率从2.6降至1.8左右。在21世纪头十年,我国生育水平一直处于低水平上,从1.8降至1.6左右。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1%人口抽样数据和2006~2009年1%从口抽样数据推算的结果显示,2005-2010年总和生育率处于1.4左右的低水平上。  二、人口红利的概念  人口转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人口转变过程为经济增长带来的有利发展契机,即人口红利。近年来,我国学者围绕人口

5、红利概念和人口红利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将在澄清人口红利概念的基础上,对我国人口红利涉及的主要问题加以剖析。  Bloom和.  1.刘易斯拐点的概念剖析  刘易斯提出了人口流动的两部门模型。该模型假定,在同资本和自然资源相比劳动力供给相对过剩的欠发达国家,产业部门可分为落后的温饱型部门(包括温饱型农业、小商业等)和现代资本主义部门(主要指工业)。在温饱型部门,由于劳动力过剩,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极低或为零,甚至为负值。此时,温饱部门存在隐性失业。因此,现代资本主义部门可以按勉强能糊口的工资获取落后部门转移出来的

6、无限供给的劳动力,从而得以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但由于资本积累速度超过人口增加速度,当落后部门劳动力剩余枯竭时,工资开始上涨到糊口水平之上。这一转折点被称为刘易斯拐点。  拉尼斯和费景汉进一步将农业部门的发展考虑在内,从而扩展了刘易斯两部门模型。他们将罗斯托提出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温饱型农业部门劳动的边际产量为零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农业部门存在剩余劳动力。由于劳动的边际产量为零,劳动力向工业部门的转移不会导致农业总产出的变化。第二阶段为农业部门的边际产量大于零但小于制度性工资(没有现代工业部门前的农业总产出

7、与农业劳动者的比值,该工资由制度性力量所决定)的阶段。这一阶段农业部门仍存在隐蔽性失业。由于农业劳动生产力大于零,劳动力向工业部门的转移会导致农业总产出减少,从而平均农业剩余低于不变的制度性工资。工业部门的工资会由于食品的缺乏而上涨。第三阶段是农业部门边际产量大于制度性工资的阶段。这一阶段经济完全市场化,隐蔽失业者全部消失了。现代工业部门要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参加工业生产,就必须把工资至少提高到等于农业劳动边际产量的水平上。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分界点被称为短缺点,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的分界点被称为商业化点。  2.我国刘易斯拐点问题分析 

8、 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必然会经历一个经济起飞的过程。在经济起飞的过程中,我国同样会出现农业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问题。在2004年,珠三角地区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现象。我国学术界就开始围绕我国是否存在刘易斯拐点、何时出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