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消费的变化与经济发展模式

ID:9655615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4

我国社会消费的变化与经济发展模式_第1页
我国社会消费的变化与经济发展模式_第2页
我国社会消费的变化与经济发展模式_第3页
我国社会消费的变化与经济发展模式_第4页
我国社会消费的变化与经济发展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社会消费的变化与经济发展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我国社会消费的变化与经济发展模式 内容摘要:本文从消费方式的变化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入手,分析了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如何产生现有的消费方式,导致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不协调。因此,要用科学发展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消费方式经济发展模式科学发展观    消费源于需要。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有不同层次的消费需要。恩格斯曾经把人们的消费需要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三个层次。人对物质的需要是低层次的需要,它是有限度的;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历史的经验表明: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市场的需要,而“一切需要的最终调节者是消费者的需要”

2、。可见,消费需要及其选择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直接的影响。    消费方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检视    生存消费方式与传统农业经济社会  生存消费方式的诠释。生存消费方式是指为了维持家庭成员生命的延续和满足家庭成员生理需要的基本消费方式。满足生存需要的家庭消费过程包括满足生命的生产和生命的再生产需要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人的生理需要。生存消费可分为简单的生存消费和扩大的生存消费。前者是指家庭已有人口生命再生产的消费(补偿),后者则是指满足家庭新增人口生命的需要和生命生产与再生产质量提升的需要,其消费对象伴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具有很大的相对性。  传统农业经济作为一种处于长期均衡状态的特殊类型

3、的经济,是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静态的经济,它的经济结构则由特定传统要素(土地、劳动、生产工具和技术等)组合成的一个有机结构体系,它包括土地所有制结构、农业种植结构、农产品加工贸易结构等。它具有技术状况长期大致保持不变和把生产要素作为收入来源的特点。但是,传统农业的农民是理性的,对生产要素的配置是有效率的(舒尔茨)。因此在传统农业经济社会,人们的消费是为了满足基本的需要——吃、穿、住等,是一种较低层次的需求。  现代消费方式与市场经济  在市场经济社会,现代的消费方式是主要指工业社会的消费方式,它与农业社会“生存型”的消费方式不同。人的需要不仅是量的增加而且发生了质的变化,

4、即由基本型需要发展到享受型需要。市场经济不仅造就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且使人的个体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一方面,要扩大现有消费量,把现有的消费推广到更大的范围:另一方面,要生产出新的需要,发现和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这样,就必然大规模地深入探索整个自然界,以便不断发现自然物的新属性以及加工自然物的新方式,以不断开发和满足社会的新需要。  特别是二战以后,美国和其他工业化国家在凯恩斯消费主义理论的主导下,“大量投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不断循环。这样,一方面,使发达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步入了新的持续增长时期,物质消费水平达到了惊人的高度。另一方面,生活中巨大

5、的浪费和高度的物质消费导致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例如,用过即扔的"一次性"消费商品和过分包装的商品,既浪费了大量资源又造成大量生活垃圾。据统计,在美国,仅用于食品的包装就达到城市固体废弃物的1/5,人均达130千克。同时,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效仿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及其派生的消费方式,使得过度消费方式向全球扩展。  由于工业社会的发展模式是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刺激消费成了必不可少的手段。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生产经营者为了在生产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地推出超越人们"当前需要"的新产品,即创造一种新的消费时尚,使它最终扩展为整个社会生活的价值尺度,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尺

6、度之一。可见,现有的消费方式源于现有的发展模式,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必然产生过度的消费方式。    我国社会消费的变化与经济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步入快速增长时期,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储蓄余额不断增长,个人消费支出稳定增加,社会消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由供给制、半供给制消费向市场化消费转变。改变了传统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下,对居民消费采取“包”和“统”的办法,城乡居民消费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由生存需要为主向享受、发展需要转变。从90年代开始,居民用于吃、穿、用等实物性消费比值下降,而用于文化教育、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等精神文化的消费比值不断上升。据统计,在农村

7、,恩格尔系数由1990年时的58.8%下降到2003年的45.6%。在城镇,从1990年的54.2%下降到2003年的37.1%。  由传统型消费向超前型消费变化。随着小康社会的到来以及社会对财富和利益分配格局的重构,一个优越、富裕有足够消费能力的社会新富群体正在形成,他们的超前消费与世界消费潮流相一致。这些新富们享受到了更高的生活水准,成了消费潮流的创造者和引导者。  由国内消费向国际消费迸发的趋势。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我国社会消费的变化与经济发展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我国社会消费的变化与经济发展模式 内容摘要:本文从消费方式的变化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入手,分析了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如何产生现有的消费方式,导致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不协调。因此,要用科学发展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消费方式经济发展模式科学发展观    消费源于需要。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有不同层次的消费需要。恩格斯曾经把人们的消费需要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三个层次。人对物质的需要是低层次的需要,它是有限度的;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历史的经验表明: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市场的需要,而“一切需要的最终调节者是消费者的需要”

2、。可见,消费需要及其选择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直接的影响。    消费方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检视    生存消费方式与传统农业经济社会  生存消费方式的诠释。生存消费方式是指为了维持家庭成员生命的延续和满足家庭成员生理需要的基本消费方式。满足生存需要的家庭消费过程包括满足生命的生产和生命的再生产需要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人的生理需要。生存消费可分为简单的生存消费和扩大的生存消费。前者是指家庭已有人口生命再生产的消费(补偿),后者则是指满足家庭新增人口生命的需要和生命生产与再生产质量提升的需要,其消费对象伴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具有很大的相对性。  传统农业经济作为一种处于长期均衡状态的特殊类型

3、的经济,是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静态的经济,它的经济结构则由特定传统要素(土地、劳动、生产工具和技术等)组合成的一个有机结构体系,它包括土地所有制结构、农业种植结构、农产品加工贸易结构等。它具有技术状况长期大致保持不变和把生产要素作为收入来源的特点。但是,传统农业的农民是理性的,对生产要素的配置是有效率的(舒尔茨)。因此在传统农业经济社会,人们的消费是为了满足基本的需要——吃、穿、住等,是一种较低层次的需求。  现代消费方式与市场经济  在市场经济社会,现代的消费方式是主要指工业社会的消费方式,它与农业社会“生存型”的消费方式不同。人的需要不仅是量的增加而且发生了质的变化,

4、即由基本型需要发展到享受型需要。市场经济不仅造就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且使人的个体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一方面,要扩大现有消费量,把现有的消费推广到更大的范围:另一方面,要生产出新的需要,发现和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这样,就必然大规模地深入探索整个自然界,以便不断发现自然物的新属性以及加工自然物的新方式,以不断开发和满足社会的新需要。  特别是二战以后,美国和其他工业化国家在凯恩斯消费主义理论的主导下,“大量投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不断循环。这样,一方面,使发达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步入了新的持续增长时期,物质消费水平达到了惊人的高度。另一方面,生活中巨大

5、的浪费和高度的物质消费导致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例如,用过即扔的"一次性"消费商品和过分包装的商品,既浪费了大量资源又造成大量生活垃圾。据统计,在美国,仅用于食品的包装就达到城市固体废弃物的1/5,人均达130千克。同时,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效仿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及其派生的消费方式,使得过度消费方式向全球扩展。  由于工业社会的发展模式是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刺激消费成了必不可少的手段。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生产经营者为了在生产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地推出超越人们"当前需要"的新产品,即创造一种新的消费时尚,使它最终扩展为整个社会生活的价值尺度,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尺

6、度之一。可见,现有的消费方式源于现有的发展模式,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必然产生过度的消费方式。    我国社会消费的变化与经济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步入快速增长时期,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储蓄余额不断增长,个人消费支出稳定增加,社会消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由供给制、半供给制消费向市场化消费转变。改变了传统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下,对居民消费采取“包”和“统”的办法,城乡居民消费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由生存需要为主向享受、发展需要转变。从90年代开始,居民用于吃、穿、用等实物性消费比值下降,而用于文化教育、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等精神文化的消费比值不断上升。据统计,在农村

7、,恩格尔系数由1990年时的58.8%下降到2003年的45.6%。在城镇,从1990年的54.2%下降到2003年的37.1%。  由传统型消费向超前型消费变化。随着小康社会的到来以及社会对财富和利益分配格局的重构,一个优越、富裕有足够消费能力的社会新富群体正在形成,他们的超前消费与世界消费潮流相一致。这些新富们享受到了更高的生活水准,成了消费潮流的创造者和引导者。  由国内消费向国际消费迸发的趋势。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