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农村新型农民培养的新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农村新型农民培养的新思考 摘要:新农村建设是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培养新型农民则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培养新型农民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工作。我们只有加大投入;进一步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强技能培训;合理规划;重点培养带头人;转变观念;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才能不断推进对新型农民的培养工作。 关键词:新农村;新农民;三农;培养 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将为农村的建设、农业的发展和国家的富强提供丰厚的人力资源,将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创造作用。几年来,各地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
2、贯彻落实有关政策,采取切实措施,动员和组织有关培训机构对农民进行培训,使更多的农民成为合格的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但应清醒看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一个系统的大工程,只有紧密跟踪农民的实际状况,不断地研究和调整培训内容和方案,点面结合、渐进扩大、稳步提升,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一、新农村新型农民培养是关乎国家发展的长久之计 1.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培养新型农民是难点和重点。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深入发展,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构建和谐社
3、会是我们正在努力奋斗的发展目标。在攻破一个个艰难问题的过程中,三农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培养新型农民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发展农业,建设农村,让农民安居乐业,是稳固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三农问题是中国发展中最基本的问题,这是人们的共识。解决这一问题,有许多事情要做,而提高农民素质,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要害所在。培养新型农民,就是将农村巨大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形成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力量源泉。只有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人文素质,才能
4、强化农村建设的能力,才能促进农业的发展。农业发展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才有雄厚的基础与保障,才有强大的动力和潜力。 2.全面认识新型农民的要求,为新农村建设打造丰富人才。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报告对新型农民作了明确的界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这为我们培养新型农民提供了指导和明确了基本要求。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真正的主体。虽然有政府的大力扶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有工商业的返哺和帮助,农村的建设工程最终仍是要靠农民自己来进行。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
5、,具有现代文明观念和较为先进的市场意识,物质收入多、精神风貌高、民主法制意识强等是新型农民应该具备的素质。广大农民只有在自身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后,才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3.培养新型农民是一个系统和长期的工作。农民生活的一切方面都依赖于整个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对农民的培养工作需要基础教育、技能培训、医疗卫生、权益保障等多位一体的建设,是一个大范围、全方位的工程。对农民的培养不仅仅限于对农民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从基本素质抓起,要重视基础文化教育;不能仅看重农民经济收益的提高,还要注重丰富农民的精神
6、文化生活和提高农民道德素养;新型农民的概念也不仅仅限于会耕作、会牧渔的劳动者,同时也是会管理、会投资、能预见和抵御风险、懂得持续发展的经营者,是有着现代市场经济意识的农业工作者。 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基础建设落后、农民综合素质不高等原因使得农村的工作进展较难,对于新型农民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就能见成效的。农民在很多方面处于弱势,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低,只有让他们看到有可靠的发展前途,他们才会有信心有决心去做事。所以,对于农村建设和农民培养的工作,应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和计划,需要稳定的政策和长期的投入,需要各级政
7、府和各个部门持续连贯的关注和扎实的工作,不能搞成一场运动;也不能仅看成是一届政府的政绩工程,要抱着对农民的深厚感情和真心实意为农民谋福利的理念,有步骤地渐进地推进,以保证实施的可持续性。 二、清醒认识培养新农村新型农民的艰巨性 1.农民受教育问题上的困扰。在全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3%,小学以下文化程度高达36.7%。农民受教育程度与其他群体相比是最低的。这是制约农民自身素质提高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由于受整个农村经济建设的局限,农村的基础教育设施落后,虽然大部分地方的乡镇
8、小学和中学校舍近几年有很大改善,基本上都建起了新楼房,但设备不齐全,教学资源缺乏,难以适应作为教育基地的需要。在硬件设施落后的情况下,乡村学校的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一般地方的学校大部分教师为中专或大专学历,而一些边远山区缺少专业教师,有些是当地代课教师,师资的整体素质不高。自中国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以来,对农村的教育也进行了相当大的投入,虽然总体建设水平不高,但基本保证了乡村人口受教育的覆盖率。不少农民在教育观念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