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650262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头孢曲松钠治疗小儿急性菌痢65例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头孢曲松钠治疗小儿急性菌痢65例疗效观察【关键词】头孢曲松钠 【摘要】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疗效。方法应用头孢曲松钠按50~80mg/kg・d计算总量,每日一次,加入0.9%氯化钠40ml中静点或用1%利多卡因4m1稀释后肌注,疗程3~5d,辅以对症治疗,观察发热、大便性状、次数、量、大便常规、大便培养及药物不良反应。疗效判断标准,治愈即临床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正常和(或)大便培养阴性,好转即临床症状减轻,大便次数减少,大便性状无好转,但镜检仍有脓细胞或大便培养阴性,无
2、效即临床症状无好转,大便仍异常或培养仍阳性。结果65例中63例治愈,1例好转,1例无效,总有效率98%,平均体温降至正常时间12h。54株中度敏感,1株耐药。结论头孢曲松钠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疗效确切,具有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痢疾杆菌耐药疗效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滥用,造成细菌耐药已成为抗感染领域内的一个严重问题。多年来本地区治疗小儿肠道细菌感染一直以磺胺类、庆大霉素、痢特灵、氨苄青霉素等药物为主,已造成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为了寻找一种疗效确切、疗程短的新一代抗生素,我们用头孢曲松钠治
3、疗小儿细菌性痢疾,取得良好疗效,且疗程短、见效快。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急性普通型菌痢患儿65例,年龄2个月~1岁13例,其中1~9岁52例,占80.00%;男36例,女29例;病程4h~23d,≤3d46例,占70.77%。1.2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大便常规化验及大便细菌培养,按“传染病防治法”中的诊断标准。1.3治疗方法头孢曲松钠按50~80mg/kg・d计算总量,每日1次加入0.9%氯化钠40ml中静点,疗程3~5d,辅以对症治疗。1.4观察项目用药期间观察发热,大便性状、次
4、数、量,大便常规、大便培养及药物不良反应。1.5细菌培养全部病例住院要求每天1次大便培养,连续3d,若培养阳性要重复至阴性为止,培养阳性者,要求做药物敏感试验。 2结果2.1疗效判定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正常和(或)大便培养阴性。好转:临床症状无好转,大便仍异常或培养阴性。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大便仍异常或培养仍阳性。2.2治疗结果65例中63例治愈,1例无效,总有效率98%,平均体温降至正常时间12h。2.3不良反应全部病例无皮疹、无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副作用,亦无菌群失调发生,65例中仅有5例
5、用药后出现常水样便,次数较多,但停药后症状消失,大便培养阴性;大便规未见异常。2.4药敏结果65例中有54例大便培养阳性,均为福氏志贺痢疾杆菌,其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见表1。表154株福氏志贺痢疾杆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略3讨论 细菌性痢疾是小儿常见而多发的肠道传染病,长期以来磺胺类、氟哌酸、吡哌酸、庆大霉素、痢特灵、氨苄青霉素一直作为治疗小儿菌痢的常用药物。随着细菌耐药菌株的不断产生,上述药物所致的感染亦有加重趋势,因而选择强有力的抗生素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小儿菌痢的药物有限,又不易口服,笔者对65例菌痢患儿
6、(其中38例对常用药物无效或疗效欠佳而临床症状又较重)采用头孢曲松钠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65例中64例治愈,1例治疗5d后症状明显好转,因不能配合治疗,改用口服药治疗,总有效率98%,而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头孢曲松钠属第三代头孢菌素,又名头孢三嗪、菌必治,是治疗淋病的常用药,为超广谱抗生素,经静脉或肌注给药后血药浓度很高,半衰期长,一日给药1次即可达到良好的抗菌效果。由于该药主要经胆道和尿排泄,40%自胆道排出,60%自肾排出,故对急性功能不全的患儿提供了安全的用药。通过临床观察,使用头孢曲松钠治疗感
7、染重而其它药物或不能应用或疗效不佳的菌痢患儿能获得迅速治愈的效果,从而可避免严重感染所致的一系列严重并发症。从54例福氏志贺痢疾杆菌的药敏结果可以看出,致病菌对头孢曲松钠98%敏感(52株敏感,1株中度敏感,1株耐药)与临床用药结果相一致。对庆大霉素部分耐药,但大部分仍敏感,与汪氏报道相同[1],与刘氏报道亦相同[2],口服庆大霉素难以控制重度感染,而小儿期(尤其婴幼儿)不宜静点庆大霉素[3],以免造成肾衰。对氟哌酸亦大部分敏感,但因其影响儿童骨、关节的生长,故儿童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尤其婴幼儿忌用。福氏
8、志贺痢疾杆菌对痢特灵、丁胺卡那霉素及环丙沙星均大部分耐药,故临床上不应选用常规药物治疗菌痢。对头孢唑啉亦有较高敏感性,提示该药可用于菌痢治疗。综上所述,头孢曲松钠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具有很好的疗效,尤其对中、重度患儿在药物品种很有限的条件下宜作为首选药以及时控制感染,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同时应做好粪便标本的送检、培养工作,提高培养阳性率,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4]。 参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