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审美把握途径分析

音乐审美把握途径分析

ID:9647926

大小:6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04

音乐审美把握途径分析_第1页
音乐审美把握途径分析_第2页
音乐审美把握途径分析_第3页
音乐审美把握途径分析_第4页
音乐审美把握途径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音乐审美把握途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音乐审美把握途径分析  内容摘要:“‘音乐的本质是审美的’。音乐审美能力是一种认识美和发现美的能力,它是感性与理性、认识与体验、接受与创造、意识与无意识的综合统一。”而音乐审美的把握应该从提高鉴赏力入手进而提高审美表现的创造力,最终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本文从审美教育的角度出发,对音乐教育中审美把握途径进行分析,并佐以实证予以论述。  关键词:音乐审美把握途径    人类发展本身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发展人的健全的体魄和精神思维能力;二是发展人的心理文化结构,这其中包括智力结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和审美能力。审美主要表现为从审美需要到审美能

2、力,最终达到审美情感。笔者认为音乐审美的把握应该从提高鉴赏力入手进而提高审美表现的创造力,最终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审美主体在音乐审美实践中,其审美器官的敏捷性、情态体验的丰富性、表现扩展与转换的能动性、把握整体结构、整合各种心理因素的统摄力,都会得到发挥和强化、发展和提高。”《坦格伍德宣言》曾指出:在人类历史中,艺术与人的审美传统共生共存。在人类对其同一性(identity)和自我实现(self-realization)的追求中,音乐和其他艺术所具备的非语义性能够更贴近地触及人的社会、心理和生理根基。主体审美能力的培育,使之具有准确、

3、迅速分辨美丑的鉴别力,准确领悟美的直觉力,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的辐射力,从而产生立美求真的创造力,审美中有立美,立美中有审美的积淀和能力。”[1]    一、提高音乐审美感受力或鉴赏力    1.对审美对象的外在形式因素的感知  所谓审美感受力,是一种能感知、反映生活中的客体,并对其艺术本质和属性进行体验的能力。这里所谓音乐的外在形式因素首先涵盖了作曲理论的所有基本要素,如格里格在《培尔·金特》第一组曲第一分曲《晨景》中,运用三度转调来象征旭日东升的情景;冼星海在《保卫黄河》中,运用四部卡农的手法象征黄河之水一浪推一浪和波澜壮阔

4、的抗日浪潮;普罗科菲耶夫的《彼得与狼》中运用配器与人的联觉对应关系编织了一幅生动的童话情景;赵晓声的《太极乐旨》根据《周易》中的阴阳哲学解剖音乐的内在规律,并把三和弦比作“四象”,把七和弦比作“八卦”,建立“太极和弦”体系以及由此产生的六十四卦音集和六十四卦和声。……[2]其次,对音乐外在形式因素的认知还包括对音乐史的掌握,如古希腊的音乐主要是单声部,且全部是即兴表演;意大利正歌剧中一般有7个演员,且一定有一个阉人歌手;牧歌通常为二声部,歌词多为田园诗、讽刺诗,三行为一诗节,共二至三诗节,各诗节配以同样的音乐,诗节结束部另加两行,称利都

5、奈罗,配以另一种节拍的音乐,在诗行结束处采用装饰性的花唱经过句;《特拉克图斯》是基督教礼仪中最长的圣咏,其旋律都是用调式Ⅱ或Ⅷ,调式Ⅱ的唱词有一个小三度,为悔罪与忧伤的内容,调式Ⅷ的唱词有一个大三度,为希望和信念的内容。[3]  只有对音乐的外在形式因素有深层认知才能达到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如我们在聆听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时,可能会有以下几种造型因素在刺激我们的听觉器官。首先是纵向的和声关系,它犹如一个个立体的音柱;其次是横向的旋律进行与和声连接,在这里我们可以感觉到一个庞大的声音的建筑在我们的幻觉空间中形成。不断地增加对音乐感性认识

6、的能力,可以提高音乐趣味,特别是对艺术音乐的爱好。可以说,音乐教育的成本之一是培养倾听和理解艺术音乐的能力。所谓的艺术音乐,不仅仅是指古典音乐,如巴赫和贝多芬的音乐。它还包括现代的电子音乐和爵士音乐,也包括民族民间音乐。其主要特点是具有丰富的内容,即通过一种组织或结构,表现其音乐内涵的简单与复杂、期待与惊奇、陌生与熟悉。相对于通俗音乐来说,艺术音乐较复杂,具有更大的表现性能刺激更宽、更深的音乐审美反应。[4]    2.对审美对象所蕴藏的内在情感因素的领悟  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聆听者所把握的不仅仅是乐音的节奏、力度、旋律的展开、和声的进

7、行以及声部的交织这些情感的动态结构,并且同时在体验的过程中迅速而融洽地参与了意识、想象、联想、理解等心理活动。勋伯格曾说“一件艺术品,只有当它把作者内心激荡的感情传达给听众的时候,它才能产生最大的效率,才能由此引起听众内心感情的激荡。”作曲家一般比常人更富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和更宽广的心怀,他们不断地在自身的心灵中容纳他人的喜、怒、哀、乐。其音乐创作不但负有表达自身内心的任务,而且还承担有表达他人内心的崇高义务。悲剧性的时代使柴可夫斯基在《第四交响乐》的序奏中创造出命运的主题。这个主题能使人们联想到“战斗的号声——命令的信号——威严的强迫—

8、—命运”这一系列反映19世纪末叶俄国社会精神的时代因素。[5]法国作曲家柏辽兹的交响乐《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和理查·史特劳斯的交响诗《唐璜》所表现的都是一些具有典型社会意义人物的内心。贝多芬《第三交响乐》表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