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647247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研究进展【摘要】 回顾总结近几年国内外关于胃肠道间质瘤(GISTs)在诊断治疗方面研究进展。GISTs的确诊需要依靠病理诊断及免疫组织化学,手术是GISTs主要的治疗方法,甲磺酸伊马替尼给GISTs的治疗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 诊断 治疗 近年随着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电镜、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们证实了过去临床和病理诊断的胃肠道平滑肌肿瘤及神经鞘瘤并不都是平滑肌肿瘤,而大多数都属于一种非定向分化的间质肿瘤,称之为胃肠道间质瘤(GISTs)[
2、1]。GISTs目前被定义为是在胃肠道、网膜以及肠系膜上的大多数过度表达CD117和CD34的梭形、上皮样或混合性间叶源性肿瘤[2]。1临床特征GISTs的发病率不高,约为1/10万~2/10万[3]。但是GISTs却是最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GISTs多见于中年及老年人,40岁以前少见,发病的中位年龄为50岁~65岁。据统计约60%~70%发生在胃,20%~30%发生在小肠,不足10%发生在食管、结肠及直肠,男女性无差异,GISTs偶尔也发生于网膜和肠系膜[3~5]。GISTs的症状主要与
3、肿瘤的大小、部位、肿瘤与胃肠壁的关系及肿瘤的良恶性有关。肿瘤较小者(<2cm)常无症状,往往在癌症普查和其他手术时无意中发现。若较大者,则可引起各种症状[4,5]。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腹部不适、腹部肿块及便血[6]。其次还有一些症状如贫血、体重下降等。2病理学特征胃肠道内GISTs通常是胃肠壁肌层内的肿块,可向腔内或浆膜面生长。部分病例则完全表现为肠系膜或大网膜肿块。肿物多呈圆形或椭圆形,有的包膜完整,有的无明显包膜。切面部分灰白,实性,质韧;部分细腻,呈鱼肉状。光镜下不同的细胞形态可按一定的比例
4、组成肿瘤实体,可分为梭形细胞型、上皮样细胞型、梭形和上皮样细胞混合型。瘤细胞排列结构多样,梭形细胞往往呈编织状、栅栏状或旋涡状排列,上皮样细胞则多以弥漫片状、巢索状排列为主。肿瘤间质常出现黏液样基质及玻璃样变性,甚至可出现钙化,部分肿瘤组织可伴有或多或少的炎症细胞浸润。在高度危险性GISTs中出血及坏死常见,部分可出现囊性变[4]。3免疫组化特点大量研究表明,GISTs的免疫表型不同于典型的平滑肌肿瘤及神经鞘瘤,因此GISTs的免疫组化分析也成为区别其他间叶源性肿瘤的主要方法。大多数研究报道CD
5、117在GISTs中的阳性表达率在80%~100%[7~9]。但平滑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神经纤维不表达CD117。大部分GISTs表达CD34,其阳性率大多在60%~80%[7,8],但是在平滑肌肿瘤中也有10%~15%表达,因此特异性不如CD117。此外,GISTs对化疗敏感性不强,具体原因还不清楚。BedikianAY等报道17例患者中仅2例对化疗有效[19]。然而,局部动脉灌注化疗或酒精注射或动脉栓塞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肝转移肿瘤来说还是可行的,因为局部化疗提高了肿瘤组织血药浓度,同时降
6、低了全身毒副作用,栓塞可以阻断肿瘤血供[18]。Mavligit[20]研究表明局部动脉灌注化疗效果优于全身化疗,而对于广泛腹腔内种植或转移的患者还可以用腹腔内化疗。GISTs对放疗几乎不起作用,同时由于放射线对腹腔内重要器官如肝、肾、脾、肠道等易造成损害,不能达到足够的放疗剂量,因此很少考虑放疗。近年来,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商品名为格列卫)给GISTs的治疗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并为今后肿瘤治疗的方向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的发展模式——分子靶向治疗。最初伊马替尼是针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
7、分子病因而设计的,它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2001年在美国被批准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伊马替尼用于GISTs的治疗最先报道于2001年4月[18]。随后,在欧洲、美国等地对伊马替尼应用于GISTs进行了Ⅰ、Ⅱ、Ⅲ期临床试验,发现伊马替尼具有肯定的疗效,有效率在48%~71%,完全有效为3%~6%,大多为部分有效,约为45%~67%,18%~32%的患者肿瘤病情得到控制,大约9%~13%的患者肿瘤进展,大约有44%~53%的患者2年内病情无恶化。经过临床试验,认为剂量在400mg/d~800mg
8、/d是安全的,800mg/d认为是该药的上限剂量。毒性反应很常见,主要有贫血(88%)、水肿(67%)、疲劳(60%)、恶心(44%)、中性粒细胞减少(32%)、皮疹(24%),这些毒性反应多为轻中度[18,21]。对于经伊马替尼治疗的患者疗效的评价,可采用CT、MRI及放射性核素扫描,其中,放射性核素扫描是最佳的检查方法[21]。虽然大多数患者对伊马替尼有效,但也有10%~15%的患者出现耐药[21],也有些是获得性耐药。其耐药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其中最主要可能与C?鄄KIT基因突变类型有关,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