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汗症家系的遗传方式研究

手汗症家系的遗传方式研究

ID:9640622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4

手汗症家系的遗传方式研究_第1页
手汗症家系的遗传方式研究_第2页
手汗症家系的遗传方式研究_第3页
手汗症家系的遗传方式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手汗症家系的遗传方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手汗症家系的遗传方式研究作者:李旭,涂远荣,刘合焜,罗荣刚 【摘要】目的探讨手汗症患者的遗传方式。方法采用分离分析法和Penrose法对23个手汗症高发家系进行分析。结果一、二级家属手汗症的患病率为9.80%(40/408),其中一级亲属为30.21%(29/96),二级亲属为3.53%(11/312)。手汗症的患病率高低与亲缘关系的近远呈显著相关。手汗症的遗传方式不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性染色体连锁遗传,也不符合多基因遗传,而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结论手汗症高发家系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能性大。【关键词】汗脉疾病;交感神经系统;手;基因,隐性;连锁

2、(遗传性);染色体图原发性手汗症是一种无明显诱因引起的手部汗腺分泌亢进的病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有0.37%的青少年患有手汗症[1]。患者自儿童起出现阵发性的手部汗液滴沥,影响日常生活工作以及人际交往,并可导致焦虑、躲避等心理状态。有学者认为该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23],但对手汗的遗传方式和基因定位未做进一步的探讨分析。笔者采用高发家系的研究方法,旨在阐明手汗症的遗传效应及方式,为进一步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基础。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收集2006年11月-2007年5月就诊于笔者医院胸外科并进行手术的患者127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59例,年龄(21.2

3、3±4.26)岁(16~37岁)。凡一个家系中有≥2例手汗症患者均作为研究对象,共23个高发家系。1.2方法以手术病例作为先证者,采用自行编制的家系调查表,向先证者本人或其父母详细询问一、二级亲属中手汗症的发病情况,对曾经明确诊断或疑似手汗症的家属逐个面检,其中面检34例,面检率达85%,无法到本院面检的患者由知情者描述病情,然后根据手汗症的诊断标准作出回顾性诊断,绘制家系图[1]。所有调查均由一名胸外科硕士研究生独立完成。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包分析数据,χ2检验确定有无家族聚集性;应用同胞法和子女总数校正法计算多汗症的分离比,Penro

4、se法估计遗传模式。2结果2.1患病率23人先证者中,男性12人(52.17%),年龄(20.17±3.30)岁;女性11人(47.83%),年龄(21.45±5.54)岁。一级亲属、二级亲属的患病情况见表1。先证者一级亲属手汗证的患病率高于二级亲属(χ2=64.61,P<0.001,表1),手汗症的发病率高低与血缘关系的近远显著相关,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表1一、二级亲属手汗症患病率2.2遗传方式计算结果2.2.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如果手汗症是由常染色体显性基因决定,当本病患者与正常人婚配后,其子女中患者与正常人之比为1∶1,子女如果有患病者,其双

5、亲必定也有患病者。本组23名先证者中,有8名先证者其父母均未患手汗症,故可排除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可能性。2.2.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理论上来说,当患者的双亲都是同一隐性遗传病杂合子时,子女中发病患者的数量应该约占1/4,且男女发病机率大致相等。但是在仅分析同胞发病率时,患者的比值往往高于1/4,原因是把后代未患病但双亲都是携带者的家庭未列入在隐性遗传家系的集合群中,造成了系统性误差,所以必须进行校正。由于收集资料的方式不同,校正方法也不同,大体上可分为“完全确知”和“不完全确知”两大类。前者指家庭中所有的患者都已被查证确认,而后者指的是家庭中总有患者不能被查出

6、确认。本调查属“不完全确知”类型,常用的校正方法有同胞法,先证者法、最大似然法、子女总数校正法。笔者采用其中的两种方法进行计算,运算结果见表2。2.2.2.1同胞法隐性基因的分离比率p=R-NT-N标准差=p(1-p)T-N式中R为所有家庭中有病子女的总数,T为所有家庭中子女总数,N为家庭总数。根据计算,p=0.2917,标准差=0.0656,95%可信度为(0.1631,0.4203),包含了理论分离比率0.25,说明手汗症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能性大。2.2.2.2子女总数校正法[4]理论同胞总数=p(1-p)T-N分离比率=∑R理论同胞总数式中T为所有家

7、庭中子女总数,N为家庭总数,∑R为患病同胞总数。根据计算,理论同胞总数为121.44,校正后的分离比率=37/121.44=0.3047。结果与同胞法所得结果相似,说明手汗症属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可能性大。表2同胞数及其患病情况2.2.3性连锁遗传2.2.3.1Y连锁伴性遗传若一种遗传性状或遗传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缺少相应的等位基因,因此,这些致病基因随Y染色体的行为而传递,女性中不会出现遗传性状或遗传病,本资料先证者中有47.83%的患者为女性,故没有“传男不传女”的现象,可排除Y连锁伴性遗传。2.2.3.2X连锁显性遗传若一种显性遗传性状或遗

8、传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父亲患病、母亲正常的家系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