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研究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研究

ID:9639733

大小:5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研究_第1页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研究_第2页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研究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研究 一、我国农村人力.L.资源开发本质及意义  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范围内,人口总体上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综合。从人口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作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对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提高人的素质、挖掘人的内在潜能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就是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的过程。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虽然丰富,但整体素质较低,所以有必要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和管理。农村人力资源

2、开发就是对人力资源进行利用、塑造、改造与发展的活动,实质是投入资金作用于农村人力资源,以改善原有资源禀赋,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形成具有更大潜力的人力资本,以期得到更高回报,进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重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具有十分突出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问题  (一)农村人力资源基数巨大,富余劳动力多  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大,潜在人力资源丰富。2008年末,中国总人口13.28亿人,其中农村人口7.2

3、2亿人,占总人口的54%。农村劳动力资源量5.31亿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员3.49亿人。随着农业现代化的逐步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将越来越多。据农业部测算,中国农业仅需劳动力1.7亿人,那么近2亿人是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每年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约1000万人,随着农业现代化的逐步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将越来越多。  (二)农村人力资源质量不高  农村人力资源质量不高,主要体现为"四低",即身体素质低、心理素质低、文化科技素质低和经营管理素质低。文化科技素质是农村人力资源的核心问题。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受

4、教育和培训程度明显偏低。据统计,当前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以小学和初中为主,占82.2%;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很低,仅占11%;尚有6.8%的文盲。2006年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教育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教育或培训的只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仅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  (三)农村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1、地区分布不合理  由于中国各地区经济、教育发展不均衡,致使农村人力资源地区文化程度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据统

5、计,2006年东部地区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西部地区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到51.7%。从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所占比例看,东部地区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西部地区则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所占比例仅为8.6%。  2、产业行业分布不合理  农村人力资源过度集中于第一产业,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相对较少,且第一产业内部的人力资源配置也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偏大。统计显示,2006年全国农村从业人员4.79亿人,其中从事

6、第一产业的占70.8%;从事第二产业的占15.6%;从事第三产业的占13.6%。  3、供给结构失衡  根据受教育年限和文化程度,可将人力资源分为普通型、技能型和经营型三种类型。为便于研究,本文将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劳动力划为普通人力资源;高中学历的划为技能型人力资源;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划为经营型人力资源。当前农村人力资源供给结构明显失衡,表现为普通人力资源比重过大,占到88%;技能型人力资源短缺,仅占9.8%,经营型人力资源非常稀缺,只有1.2%。  三、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对策  (一)解放思

7、想,转变观念,营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良好氛围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农民思想观念状决定着农村人力资源作用的发挥。转变农民思想观,关键要教育引导农民提高自身意识,积极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扩大自身择业的范围和机会。农民需树立和加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转变给自足、不求创新的生产观念,主动投资于科技和教育提高自身的科技文化素养,逐步树立与发展相适应的代文明意识。同时要不断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各方联动,在农村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吸留住优秀人才,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8、 (二)科学制定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规划,积极稳步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对推动农村城镇化、土地集约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村小康建设目标,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带动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更大规模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加速新型工业化步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同时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证,不断增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