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例闭合性肾损伤诊断治疗体会

75例闭合性肾损伤诊断治疗体会

ID:9638290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4

75例闭合性肾损伤诊断治疗体会_第1页
75例闭合性肾损伤诊断治疗体会_第2页
资源描述:

《75例闭合性肾损伤诊断治疗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75例闭合性肾损伤诊断治疗体会笔者于2003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肾损伤75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5例,男61例,女14例,年龄15~65岁,平均31.5岁。损伤部位:左肾48例,右肾25例,双肾2例。损伤类型:肾挫伤47例,肾裂伤27例,肾蒂血管伤1例。致伤原因:交通车祸伤49例,撞击伤15例,坠落伤8例,踢伤3例。伴复合伤15例,其中四肢骨折9例,肋骨骨折3例,颅脑外伤3例。1.2临床表现全组病人均有血尿,其中肉眼血尿55例,镜下血尿20例。伤侧腰腹痛72例,伤肾区饱满

2、触痛8例,出现不同程度休克16例,明显腹膜刺激征1例。1.3检查与治疗本组做B超检查73例,显示阳性伤情70例;CT检查75例,均显示肾损伤,其中包膜下血肿40例,肾裂伤34例,肾蒂损伤1例。入院后行保守治疗74例,具体措施包括绝对卧床休息3~4周,止血剂、抗生素等对症支持治疗。行剖腹手术1例。1.4结果本组治愈75例,治愈率100%,本组报告病例未发生感染、尿囊肿、肾萎缩等并发症或后遗症。本组平均住院20.5天。随访4个月~6年,尿常规、CT、B超及血压均正常。2讨论2.1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断2.1.1

3、尿常规检查血尿为肾损伤最常见、最重要的症状,约94.3%~98.0%的肾损伤者有肉眼见血尿或镜下见血尿。根据受伤史、临床表现和伤后血尿则肾损伤诊断可确立。本组75例中有肉眼血尿55例(73.3%),镜下血尿20例(26.7%)。一般情况下血尿的轻重可以反映肾损伤的程度,但有时两者并不呈正相关,少数情况下如肾蒂撕断、肾盂广泛裂伤、输尿管断裂可表现为无血尿或偶有镜下血尿。因此临床工作中,既要密切观察病人血尿变化情况,亦要警惕严重肾损伤时可仅表现为镜下血尿或无肉眼血尿的特点。2.1.2静脉尿路造影(IVU)检

4、查过去IVU一直是肾损伤的主要检查方法,其诊断准确率达60%~80%。但由于IVU检查甚为费时,故不适于昏迷及休克的危重病人检查。故近年来IVU已不再作为肾损伤常规检查手段。2.1.3B超检查B超具有无痛、无创、快捷、简便、经济、不受病人条件限制的优点。必要时可到病人床边检查,且可较准确地了解肾损伤形态学变化,尤其对肾脏、肾周血肿的观察较为理想,同时可了解腹腔其他重要脏器情况。故B超可作为怀疑肾损伤的常规检查方法。2.1.4CT检查近10余年以来,CT已成为诊断肾损伤的主要检查方法。CT检查对肾损伤的定

5、性诊断和分类、分级准确率达100%,不仅可以明确肾损伤程度与肾血肿范围、了解是否有尿外渗、肾实质活动性出血或节段性缺血,而且还可以了解对侧肾脏及肝、脾、胰等腹腔内脏器损伤情况。CT既可明确伤肾程度和类型,增强扫描,还可了解伤肾和健肾功能,同时能观察腹腔内其他脏器,为临床治疗提供主要依据。对危重患者应列为首选检查方法。肖芝豹报告CT对肾损伤的定性诊断率达100%,并且认为CT对肾损伤的诊断优于IVU。肾损伤诊断明确后,判断伤情,积极抢救。原则上首先治疗危及生命的伤情,然后再探查肾脏。肾脏的解剖位置较深,隐

6、蔽于腹膜后间隙,且大部分肾脏被包裹在丰富的脂肪组织及Gerota筋膜组成的脂肪内,肾损伤后出血及尿外渗有局限的倾向;并且大多数肾脏撕裂的组织血运并未完全破,肾组织自身修复能力强,经保守治疗有望自行愈合。闭合性肾创伤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取决于肾创伤的程度,应尽可能保存损伤的肾脏。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面色、体温、脉搏、血压、尿、颜色和血常规变化是正确处理肾创伤的前提。I、Ⅱ级创伤诊断明确,采取保守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Ⅱ一Ⅳ级肾挫伤和(或)肾蒂伤,已丧失保留肾脏的条件,在诊断明确又了解对侧

7、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可及时手术切除创伤严重的肾脏,挽救患者生命。本组有1例肾蒂血管断裂,立即给予剖腹探查肾切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