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策略研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策略研究

ID:9636209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策略研究_第1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策略研究_第2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策略研究_第3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策略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策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策略研究【摘要】对突发公事件的信息披露,涉及千家万户,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如何科学的报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经成为摆在媒体面前的现实课题。本文主要使用定量的实证研究方法,选取危机报道中当中的一个分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作为研究的切入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报道视角信息公开舆论引导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近几年来,从“非典”到禽流感再到

2、苏丹红事件、安徽泗县疫苗事件、人感染猪链球菌事件等,我国突发公共事件频频发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披露,涉及千家万户,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如何科学的报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经成为摆在媒体面前的现实课题。只有了解并灵活掌握一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策略,媒体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才能从容不迫,及时有效的发布正确信息,解除群众的恐慌,平息事态的发展,促使突发事件向着良性方向发展。只有处理好类似的突发事件,才能更好的打造政府和媒体的公信力,在国际社会中树立良好形象。  对于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表现,国内外学者都有

3、相应的研究。基本上统一的看法是:“媒体报道应当及时迅速公开,同时要适时适量适度。”  西方学者一般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放到危机报道里讨论。美国学者斯蒂芬·芬克在1986年提出危机四个阶段理论——潜伏期、爆发期、善后期、解决期。展江教授在提及西方发达国家突发事件的报道时说,“发达国家媒体最关注的就是这种突发性、灾害性的事件,媒体的职能之一就是找这种信息。只要发现有异常情况,特别是涉及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危,媒体就会立即作出反应,哪怕仅仅是传说,媒体也一定会报道出来,对于危险情况,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如美国炭疽袭击,最后证明很多是谣言或恶作剧。无论是大众化的,还是比较严肃的媒体,都把这种报道作为

4、自己的重要职能。”  在国内,从2003年“非典”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成为关注的热点。我国的研究内容大致分为:  1、对非典期间媒体前期集体失语后期喧嚣的表现进行反思,多从批评的角度进行研究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认为,SARS疫情的国内外媒体报道均有一定程度的夸张,以致有“媒体病毒”之嫌,媒体通过非典报道,把人对公共健康的恐惧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现代媒体技术对病毒危险的扭曲、放大,致使恐惧本身成了公共健康中的“另一种公害”。复旦大学教授黄旦也指出,2003年4月20日卫生部新闻发布会之后,媒体在报道中时有出现“失度”——过分渲染和煽情。中国人民大学蔡雯教授认为,非典期

5、间流于肤浅的报道远多于有深度的新闻,说明中国传媒可能善于“煽情”而缺乏“理性”,也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关于疫情的报道大量同题重复,各类媒体间报道方式与内容相互雷同。  2、从报道方法的角度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媒体进行考量  张自力对事件报道提出了五大策略:抢占先机、掌握主动,明辨类型、区别对待,分清主次、酌情用力,注重权威、满足知情,专业领域、专业报道;张淑会等认为媒体既不能瞒报和谎报,也不能毫无节制长篇大报,而要把握好“度”。媒体对事件的报道量应该和事件的发生量和影响程度成正比;邵强认为,“报道重大突发事件,要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行连续报道,善始善终,防止有头无尾、虎头蛇尾

6、。”  3、从受众角度进行研究  钟剑茜从受众的角度来分析纸媒体的不足:纸媒体的“集体失语”、反应迟缓与受众的“求真求快心理”形成强烈反差。我国受众特有的对党的机关报公信力的高度依赖与媒体权威力量发挥的相对滞后,造成受众的“得益心理”得不到满足。纸媒体“非典”报道中人文关怀意识与人性化力量的不足,导致受众“求近心理”的失落与“逆反心理”的产生。  4、通过“非典”个案进行分析研究  王贵斌通过分析《人民日报》2003年4月——6月的SARS报道,探讨《人民日报》建构SARS报道的真实框架,研究媒介如何来表达SARS新闻事件,对SARS新闻的报道量、分布版面、图表照片、报道涉及的场所、主题以

7、及报道的消息来源与诉求取向等进行了描述;王辰瑶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2003年4月20日—5月26日的《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在SARS报道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执行者(包括医护、科研工作者、流调人员等奋战在抗非一线的人)受到的媒体关注度最高,而受害者(包括患者、疑似患者和被隔离者)受到的关注度最低。  孙旭培教授的《不同理念导致不同实践—非典报道与禽流感报道的比较研究》对媒体突发公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