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生是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生是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研究摘要: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就语文课程来说,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尤为重要。在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时,教师绝不可忽视学生这个宝贵的课程资源。因此学生丰富的生活、原有的知识层面都应该是教师应该重视的,教师应该提供一些有效的平台,将这些资源运用到语文课程中来。 关键词:语文课程资源学生“人”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就语文课程来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尤为重要。语文课程资源可开发的空间很大,在
2、过去,我们的许多前辈就提出了“大语文”的概念,简单地说,就是“我们的生活就是语文”。我想,它是强调了课程资源的社会性的特点。其实,课程资源本身就有着多样性的特点,它既有来自自然界的,又有来自社会的;既有显性的,又有隐形的;既有校内的,又有校外的;既有人力的,又有物力的;既有文字的和实物的,又有活动的和信息化的。只有教师树立积极开发、为课程所用的理念,才能真正有效地开发出各类课程资源。 语文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它肩负着民族精神的承继与发展的重任,它是一个民族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方式,同时,我们关注人类文化的发展,吸收人类文明
3、优秀成果和世界的进步文化离不开语文。但是在过去,语文课程的繁、难、多、旧问题是众所周知的,它过于强调知识性而忽视言语的学习也是有目共睹的,关于课程改革的必要性的讨论就是从语文课程开始的。今天,我们在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看到,当今的社会是多元文化的社会,世界已经是一个“地球村”,各种文化的碰撞也会带来新的挑战。就语文的课程资源来说,我们绝不可忽视学生这个宝贵的课程资源。 过去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就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是装载知识的容器。真正的语文应该让学生学会正确地感受他人的心灵和自由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灵,提高对真
4、、善、美的发现能力、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进而养成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因此学生丰富的生活、原有的知识层面都应该是教师应该重视的,我们应该提供一些有效的平台,将这些资源运用到语文课程中来。 一、搭建课内外沟通的桥梁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认识世界的途径,有学校的教育、家长的辅导,也有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网上查阅或与同学交流,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一样、阅历不同,每个人所了解、认识的世界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关注到这一点,多想一些办法,在课堂上为他们搭建起校内外沟通的桥梁,这也许就是一种宝贵的课程资
5、源。如在《我与地坛》教学中,作者对生与死的思考,使多少成人潸然泪下,可对于只有十多年的人生阅历的学生来说,这种思考似乎离他们太遥远了,有时甚至让人产生他们是否缺少人性的怀疑。其实,如果让有感受的学生来谈谈生与死的话题,课堂氛围就大不一样。他们有的会想起自己被车祸夺去生命的同学;有的会谈起电视里介绍的被白血病夺去的年轻的生命;有的会介绍《死亡日记》,感叹陆幼青面对死亡的勇气;有的会谈到《泰坦尼克号》之所以感人是因为“好好珍惜每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人都重要。他们会明白:“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
6、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有了这样的交流,课程资源的内容就丰富了许多,教师也不必为如何讲清生与死这个永恒的话题而绞尽脑汁了。 二、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组成一个共同的学习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师生共同批判和探讨各种理论、观点和假说,共同协商和辩论,可以获得别的方式不能得到的理解,可以学到许多其它渠道无法学到的知识与气度,教师、学生的思
7、维和智慧就可以被这个群体所共享,使这个群体的成员建构起有关的知识体系,同时明白合作给自己带来的双赢在这个社会的价值。例如在学习《外国诗四首》时,我让学生组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讲解一首诗,其他小组就每一首诗提一个需要解答的问题。每个小组长进行分工,查背景、查解读资料,分析可能提出的问题,练习朗诵等,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特别在讲解、提问的过程中更是热闹非凡,各组都用尽浑身解数去证明自己的实力。如在讲到《孤独的收割人》时,有同学问:“为什么前一小节说她唱的音调好不凄凉,后一小节却写如同暖人心房的沙漠中婉转歌唱的夜莺、沉寂海上的
8、杜鹃声声?”这个问题问得到位,因为它的回答要涉及“联想”、“衬托”、“以实写虚”等诗歌鉴赏的问题,大家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这比听教师的直接讲解要印象深刻得多。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浓厚的兴趣是语文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会产生求知欲,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