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研究在二十世纪中国的兴起与发展(2)

现代化研究在二十世纪中国的兴起与发展(2)

ID:9612394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3

现代化研究在二十世纪中国的兴起与发展(2)_第1页
现代化研究在二十世纪中国的兴起与发展(2)_第2页
现代化研究在二十世纪中国的兴起与发展(2)_第3页
资源描述:

《现代化研究在二十世纪中国的兴起与发展(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现代化研究在二十世纪中国的兴起与发展(2)王瑶先生在“‘五四’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学的价值重估”一文中也强调指出了新文化运动对于促进“人”的觉醒和解放的意义,认为价值重估是新文化运动的理论旗帜,现代化是对待文化评估的重要尺度,评判的标准则是“人”的觉醒和解放。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在于,“尽管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从古老的封建旧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转变和发展,早在上世纪中叶即已开始,而文化上的变革直到‘五四’时期,才真正进入了深层文化结构的根本改造”。近年来因“保守主义”重新泛起,史学界有关近现代传统文化的论文,

2、对文化保守主义也多有涉及。何晓明“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述论”(《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5期)认为:近代以来的文化保守主义大体可分三大派别,即19世纪60至90年代的“体用”派,经康有为、严复过渡到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的“国粹派”;再经吴宓、梅光迪等人过渡到“新儒家”。洋务运动的理论纲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出生证。“体用派”强调文化的民族性、国度性,主张文化的缓变、渐变、变与不变的统一。康有为据今文经学托古改制,其系于儒学的变革观也是变用不变体。“国粹”派摒弃了体

3、用模式,新儒家又进一步,企图发掘中国文化的普遍价值,同时更自觉地以“保守”自居。何文批判“体用”说的貌似公允和浅陋,同时肯定“体用”派从实质上启动了中国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第一步,且是将现代科技引入中国的先驱。文章指出了从“体用”派到新儒家的保守主义的四组共同特征:一、民族立场与忧患意识:通过浓烈的忧患意识渲泄出盼望国家强盛的情感;二、人文精神与反科学主义:主张在坚持“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人本主义传统基础上,引进西方科技,反对科学至上、科学万能;三、道德本体与宗教情怀,将道德上升到人类“终极关怀”的层

4、面;四、变易意向与中庸准则,“保守”并非墨守陈规,而是“切实而落于实践的创新”(牟宗三语)。文章最后提出应从文化保守主义汲取有益的启示,认为其对现代化过程的本质分析有相当的认识价值,对现代化过程的传统基础的强调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它的根本理论缺陷,在于它对现代化所需要的社会系统的“整体创造性转换”认识不足。罗荣渠教授的遗著《现代化新论续篇——东亚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设两章专论传统文化问题,在论及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一上来就谈到新儒学文化保守主义对儒学批判的反批判,分析了批判与反批判双方的得失。他指出:传统的

5、儒家文化整体而言是反现代化的。历代积淀下来的“道统”观、“夷夏”观等等构成变革的巨大障碍。这使得现代化只能在维护皇权正统与儒学道统的范围内启动。这一启动发端于经世致用思潮,经历了“师夷长技”、“中体西用”等许多演变,都没有超出传统的儒学思想的框架。但自强运动的失败不应归咎于“中体西用”的指导方针。同期日本有“东洋道德、西洋技术”与“和魂洋才”的口号,朝鲜有“东道西器”口号。为什么日本成功而中国失败,原因应从制度与政治层面去探寻。针对传统文化如何适应现代化的问题,罗先生提出一个“改革儒学”概念。他认为从自强

6、运动到戊戌变法,事实说明中国的改革儒学具有适应时代改制维新的内容。战后东亚“儒家文化圈”的高速发展也说明:传统儒学所具有的“实践理性”内涵,有可能在新的条件下被解放出来,推陈出新,发挥积极作用。例如儒家的家族本位思想与家族伦理秩序转换为推动家族式企业发展的契机;儒家重教育与机会均等的教育思想转化为对人力资源的强力开发;“行仁政”转换为一种国家导向的发展主义;等等。因此,必须注意现代化过程中的传统文化因素,改造和利用儒学资源中的丰富蕴藏,对未来东亚及全世界的和谐发展和共同繁荣做出贡献。中国现代化有史以来,

7、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的讨论,始终没有离开过“西学”和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学”这两个题目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三十年代前后,围绕东西文化比较、中国本位与全盘西化等问题,曾经发生过持续多年的大辩论。当时讨论中的许多观点至今仍有反响。这说明文化思想变迁的艰巨性和曲折性,说明文化问题确实是现代化进程中最深层的问题。但今天的讨论不能是当年争论的简单重复。今天,象洋务运动时代“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那样的事不会再有,但以“全盘性反传统”或“全盘西化”否定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它以后的中国现代化运动者,以及对西学“

8、饥不择食活剥生吞”者,仍时有出现。在今日中国全面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日益深化的新形势下,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西学与中学的关系,仍是我们所必须面对的课题。五、关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起步与挫折的研究,兴奋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晚清自上而下的变革运动,二是新型工商社团的兴起。黎澍在《一九七九年的中国历史学》(《中国历史年鉴1979年》)中提出了对中国近代史上重大事件的重新评价问题,认为从洋务运动、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是前后相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