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北朝文学研究的框架与视角研究

试论北朝文学研究的框架与视角研究

ID:9607011

大小:6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3

试论北朝文学研究的框架与视角研究_第1页
试论北朝文学研究的框架与视角研究_第2页
试论北朝文学研究的框架与视角研究_第3页
试论北朝文学研究的框架与视角研究_第4页
试论北朝文学研究的框架与视角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北朝文学研究的框架与视角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试论北朝文学研究的框架与视角研究引言:拓展北朝文学研究范畴的意义    在中国历史上,自西晋灭亡(317年)至隋代统一(581年)的260多年,是北方地区的“五胡十六国”和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时期。在此期间,除汉族外,在中原建立政权的主要有匈奴、氐、羌、羯、鲜卑等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多集中在北方地区,他们之间彼此混战、兼并,促使民族文化不断的交流,在与汉文化交流融合的同时,也不断地吸收多民族的文化因素,形成了这一时期独特的多民族的文化交融现象。西域于西汉时正式划入中国版图,魏晋南北朝时期(3-6世纪),各朝代对西域仍不时派出军队和官员,北魏相继于公元439年后经

2、营管辖西域。古代西域,汉语与胡语即各民族语言在某些范围是通用的。魏晋南北朝也是佛教翻译、传播极为盛行时期,西域诸国是佛教传人中原的主要途径,东来西往的传教活动,成为西域诸民族文化同中原汉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在这种特殊的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北朝文学风貌,与南朝文学有很大不同,与传统的中国汉文学也有较大差异。史称晋室南迁,“遒丽之词,无闻焉耳”(《宋书·谢灵运传论》),东晋文坛尚且寂寞,更何况北中国处于“戎狄交侵,士民涂炭,故文章黜焉……体物缘情,则寂寥于世”(《周书·王褒庾信传论》),传统文学出现了断裂。然而传统文学的断裂却为新型文学的发展带来了转机。北朝文学正是处于这种转型期,虽

3、然文学成就远逊于南朝,但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意义却十分重要。北朝文学别具风姿,另有一派魅力,不同的民族风情,新鲜的气息,鲜有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无不引人入胜,也有不少优秀作品,千余年来脍炙人口,历久弥新。在唐代兴起或时行的变文、戏弄、传奇、倚声之词等莫不是受北朝文学的影响,正是文学的交融带来了发展的契机,历经北朝漫长的孕育终到唐代的怒放。也因此,对北朝文学的研究势必要在大中华的各民族文化交流和文学演进的框架中展开,从多民族的视角出发去审视其成就与意义。  遗憾的是,相对北朝文学对中国文学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及其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学界对北朝文学的研究却长期缺乏足够重视,

4、至使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成为最不起眼的角落。  对于北朝文学的研究,清代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将十六国北朝文章进行了系统的收集归纳,并附作者小传。其中收录了十六国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中的上层统治者的文章,北朝皇室公文与赋作碑铭等,其中皇室公文就占了七百八十多篇,赋主要是孝文帝的作品:《祭恒岳文》、《祭崇高山文》、《吊殷比干墓文》、《祭岱岳文》、《祭河文》、《祭济文》等。碑志主要包括元苌的《振与温泉颂》,元景的《临行自作墓志铭》等。不仅有对名声显赫的汉族作家作品,对少数民族文人存留的文字资料也予以悉心收集整理。近现代学者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5、》对北朝诗歌谣谚,其中包括少数民族作家诗作也尽量收集。以上两书为反映北朝多民族融合文化背景下的整体文学风貌保留了可贵的一 民歌和军国文翰为主旋律的五胡十六国文学    研究十六国时期氐、羌、羯、匈奴、鲜卑等文学,可以深入发掘在北中国诸少数民族于接受先进汉文化和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同时,也在延续着自身的文化底蕴。在文学活动中或张扬着草原游牧民族生态文化的个性,或歌咏展示贵壮贱弱、通情与早婚等民俗与心理。从这些民歌的民族文化风俗研究切人,可以深入发掘北朝民歌的诗史意义。与民间歌咏不同,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散文多军政文翰,出自统治者或上层文人之手。这些文字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抒写性情施展才气,

6、而是它的实用意义和治国效用。所以引经据典,持儒家兴国正邦之论,乃至以理服人,以气势争胜成为散文创作的追求。  诸如早期的慕容鲜卑歌,毫无造作,生动反映当时社会生活。“鹞子经天飞”(《企喻》)的尚武豪情、“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陇头流水》)的战争苦难、“老女不嫁,踏地唤天”(《地驱歌》)的恸哭,血肉丰满,撼人心扉。其刚健的气质、活泼的基调,对以后唐诗风格产生深远影响。又如“弓无弦,箭无栝,食量乏尽若为活”(《隔谷歌》)等七言四句的七绝体、七言古体和杂言体诗丰富了诗歌形式。杂言七言密促的节律,为以后唐代七言歌行、律绝的盛兴积累了文化基础与创作经验。早期的慕容鲜卑歌作为诸燕乐府,多保留

7、于北魏乐府中,北魏末年尚存五百余曲。随岁月变迁,慕容鲜卑歌不断流失,在周隋还和凉州乐合奏,到唐代只剩五十余曲,它们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慕容诸燕散文多为应用文,一些应用文写的比较完美,具有骈俪特点,说明慕容氏崇仰汉文化而且汉化较深。  前秦后秦氐羌文学、前赵后赵前凉等匈奴羯族文学,在“戎狄交侵”的北方社会起到了文化的传承作用。比较而言,前秦后秦氐、羌族汉化较深,文化水平较高。所创作的应用文与同类东晋文相比毫不逊色,作为少数民族的统治者能写出如此的应用文,显示出了一定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