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 力争完美

锲而不舍 力争完美

ID:960253

大小:24.54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7-10-22

锲而不舍 力争完美_第1页
锲而不舍 力争完美_第2页
锲而不舍 力争完美_第3页
锲而不舍 力争完美_第4页
锲而不舍 力争完美_第5页
资源描述:

《锲而不舍 力争完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锲而不舍力争完美  [摘要]编辑含量是指出版物在生产过程中,编辑劳动量之多少及其对出版物质量、价值之影响。从编辑工作全过程看,编辑含量涵发现、把关、完善、推广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依次递进,互有交叉。编辑既要依次开展工作,又要根据书稿情况,在某一阶段突出抓住一个方面,深入开展工作。《中国史学入门――顾颉刚讲史录》是作者责编的一部编辑含量较高的书。作者以这本书的编辑出版过程及部分书稿档案为例,说明如何实施编辑工作的动态管理以及不断提升编辑含量。  [关键词]编辑工作编辑含量动态管理  [中图分类号]G23[文

2、献标识码]A    编辑含量是指出版物在生产过程中,编辑劳动量之多少及其对出版物质量、价值之影响。从编辑工作全过程看,编辑含量涵盖发现、把关、完善、推广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依次递进,互有交叉。编辑既要依次开展工作,又要根据书稿情况,在某一阶段突出抓住一个方面,深入开展工作。对这四个方面进行动态管理,既是一本书的责任编辑的职责,也是编辑管理人员(总编辑、室主任)要抓的重要环节。《中国史学入门――顾颉刚讲史录》是我责编的一部编辑含量较高的书。我以这本书的编辑出版过程及部分书稿档案为例,说明是如何实施编辑工作的

3、动态管理以及不断提升其编辑含量的。  一、这部书稿是如何被编辑发现的?  首先发现这部书稿线索的是著名出版家朱语今(1916―1988)。1982年秋,我正在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编辑室看稿,突然接到朱语今社长的电话,说他的老朋友何启君处,有一本听顾颉刚讲史的笔记,让我去看看,是否有整理出版的可能。  何启君(1919―1998)1932年参加革命,1949年任天津市教育局长,1960年任国家体委宣传司司长。1965年冬至1966年初,46岁的他在香山疗养,72岁的顾老也在那儿养病,同住枫林村。何启君酷爱

4、史学,久仰顾老的学问,他抓住这个机会,天天向顾老请教。顾颉刚(1893―1980)是史学大师,“古史辨”学派创始人,历史地理学、民俗学开创人。1926年后历任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央大学等校教授,是中央研究院院士。1954年后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学术委员。顾老与何启君两人忘掉了养病,把每天上午的山间散步改为室内谈史,一共谈了20次,并商定以后把记录稿整理成书。但不久“文革”开始,这项工作被搁置。16年之后(1982年),何启君63岁,从任上退下来,又想起要整理这

5、本笔记,可是顾老已于1980年去世了。何启君的老友黄若暾、丁秀都督促他早点整理。他想到抗战时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共事的朱语今在主持中青社的工作,就来联系此事。  我从何启君家里拿到一个蓝皮笔记本,带回编辑部传看。室主任孟庆远编审(1923―2004)、宋嘉霈编审和我看后“都认为这是顾先生关于中国史学知识一个比较全面又深入浅出的重要讲话。顾先生生前虽然很重视史学的普及工作,但这样全面、通俗的讲话却不多,是一个很好的书稿。”(引自1982年11月24日我写的审读报告)社里确定我为此稿责编,请老编审覃必陶(1913

6、―1986)、孟庆远担任复审。  发现并确定采用这个书稿,看似来自一个偶然的投稿线索,但迅速拿到,正确判断,决定采用这个书稿却是必然的。因为中青社的出版方针就强调出版面向青年的通俗读物,大专家写小书,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我当时所在的编辑室,从1979年以来,在通俗历史读物方面已出版了不少名家名作,如侯外庐的《中国思想史纲》、张舜徽的《中国史学名著题解》、赵光贤的《中国历史研究法》、胡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李新的《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人物》以及《中国古代史常识》等,受到读者欢迎。这本书稿选题对路,作者是

7、大家,社里决定采用后,指定覃必陶、孟庆远和我三个文史编辑以及老校对洪光仪、美编邓中和投入此书编辑工作。书名定为《中国史学入门――顾颉刚讲史录》。书稿的发现过程,说明中青社当时从社领导、室主任到编辑都有内行的职业眼光与发现意识。下力量把好选题、好书稿抓到手,这是编辑含量在策划组稿这一首要环节的集中体现。  二、对这部书稿编辑是如何把关的?  顾颉刚是史学大师,听讲并记录者是有较高文化层次的老干部,这样的书稿还需要编辑把关吗?从当时我起草的审读报告看,初、复审都是比较认真的,对书稿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看得较准,

8、处理书稿的方案,也较恰当。审读报告对书稿优点阐述如下:  具体说来,这部书稿有以下优点:  1.涉及史学和史学辅助学科的广泛领域,介绍知识面宽。讲述了中国史书(正史――二十四史),杂史(从汉到民国),经学、汉学(从孔子到钱玄同),清代古学整理、考据学,史料学与考古学的关系,中国古代社会,中国、中华民族之渊源,中国古代文学、宗教、哲学,中国历代京都和北京小史。  2.反映了顾颉刚先生的史学成就。覃必陶同志看后认为杂史部分讲得很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